2024年05月02日 07:29:07
    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工艺美术家网 --中国最大工艺美术门户网站 >>艺术评论 >> 个人文论
碎片区块
    1. 透着叛逆与摇滚精神的墨彩——中国当代艺术家朱伟
    2.   观看朱伟的画作,多数会对其独特的马铃薯头人物形象及大胆的用色留下印象:再进一步细看,他画作中融合古今元素的安排以及带有理想主义情怀及禅学趣味的中文书写,又让人深刻感受到他对于社会及人情的细腻观察及表达的张力。而在技法的表现上,传统没骨工笔的运用加上自己的创新尝试,也让朱伟在中国当代水墨的探索及表现上备受肯定。   朱伟,1966年生于北京,先后就学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及中国艺术研究院。若是从艺术家的北京探究其创作思想,那么朱伟在1980年代的一段从军经历,或者也是让他作品表现出对于政治及社会变化高度敏感的因素。朱伟出身于军人家庭,十六岁时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其实军人的喜怒哀乐跟一般人一样,但可能生活得更惨一点。”朱伟笑道。由于 [详细...]
    1. 朱伟——永恒水墨心
    2.   近三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轰轰烈烈、盛况空前,其中有太多的故事要讲,在诸多群像里,缺了朱伟,是欠缺说服力的。朱伟是第一个把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工笔画引进到当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他作为当代水墨画的活化石,默默扛着本土艺术大旗,已然是见惯了风浪的老战士,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多年来画着掌声寥寥的水墨,却越发潇洒放松,越发精彩。   朱伟的北京个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展出前,在他的工作室见到他的时候,他正是刚从海外度假归来的状态,晒成麦色的他穿着简单的T恤,格外舒服。谈笑间热情洋溢,精力无限,一副大好青春,又卷土重来的气势,和他当年的意气风发何其相似。朱伟是一位风趣、真性情的艺术家,他随时都能用最通俗的比喻来解释艰深的绘画或者生活观念,他的表达也是招牌式的京腔京韵,那些在胡同里飘扬的俚语俗词,在他的见 [详细...]
    1. 叶星千:接力/二步曲/革命
    2. 法国青年艺术家协会理事、而专在宣纸上泼洒丹青的画家叶星千,在西方现代绘画之前面壁二十二年,开拓出了中国水墨画的新边疆——“彩墨抽象”。 他说,他是拿过了林风眠、张大千、赵无极的“接力棒”,在他们的探索之路上往前跑的。 这个“接力跑”本该在18世纪初就应该开始的,可是被天朝大国的“文化排异”心理给扼杀了。1714年意大利米兰的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画家郎世宁来到中国,以西方绘画供奉于康熙皇帝的内廷。经雍正一直供奉到乾隆,前后有半个世纪。当时内廷的欧洲画家当不止郎世宁一人,有一批,例如法国画家王至诚(中文名),波希米亚画家艾启蒙,意大利画家马国贤等。 [详细...]
    1. 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观叶星千先生绘画新作漫议
    2. (杨成寅: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吾友叶星千先生旅居巴黎数十年,雅好绘画。数日前,星千携来所作非具象布上油画数幅,一同欣赏。赞赏之余,星千言及作画体会,余亦不免发几句感言。星千说我所言,颇有些意思,要我写出,供其留念参考。现回忆所言,摘要写出,容有不当,弃之一旁,不必介意。 (一) 鲁迅先生对于美术,尝有天物、思理、美化的界说。拙著曾用一般美学词语,把艺术的本质定义为:“审美反映、审美表现和审美对象实际创 [详细...]
    1. 冷热之间--法籍华人画家叶星千
    2.  在星千于巴黎的工作室,看他创作的作品,从布面油画到纸上水墨,从具象到写意再到抽象,不拘材料和形式,每个方面都有探索,不由得惊叹他旺盛的创造力和饱满的热情。星千上世纪80年代初就去了现代艺术发源地巴黎,在那里耳濡目染,受到现代艺术的洗礼。他与当代抽象大师赵无极和苏拉什都有交往,但没有重复他们走过的道路,而是独辟蹊径,从他们的夹缝中撞出自己的天地。如果说赵无极在总体上接近康定斯基的热抽象,苏拉什在总体上接近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在他们二人之间的叶星千的抽象,就是介于冷热之间的抽象。如果说冷抽象和热抽象,都是在追求极端,在冷热之间的抽象就是在追求中庸,而中庸正是中国文化的独特品格。 [详细...]
    1. 当“阴柔”成为一种追求——谈张卫的水墨趣味
    2. 由传统延续而来的水墨画,虽然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沿革和演进,但迄今为止,依然格守着一种传统框架,依然不能从风格主义的藩篱中逃离出来,在对生存现实的感悟中焕发出对艺术表达的渴望。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水墨画是一个自律性很强的画种,有着一整套画家必须适从的严格规范和要求,使得画家在为之奋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失去自我,失去作为一个人的个体感觉,被异化为一种以追求外在风格样式为目标的奴仆。张卫作为新一代水墨画家显然更加注重的是作为个体的“我”的感受,而不是水墨画应该如何。因此他的艺术很自然地与他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感受发生密切联系,也是在传统文脉上经由个人化转换后出现出的一种气象。 [详细...]
    1. 笔精墨妙 自然天成--记军旅国画名家胡国伟
    2. 明末清初画家石涛《画语录》中说:“墨之溅笔也以灵,灵之运墨也以神。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他提出了画家要达到笔精墨妙,就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艺术修养,还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亲切的思想感受。 用石涛的画论,恰能说明胡国伟的绘画艺术成就。他的《解放区的天》、《绿色的旋律》、《捍卫者》等美术作品在全国、全军的美术大展赛中多次入选或获奖,千余幅作品在全国各大报刊上发表,多幅作品被国内博物馆、艺术馆及外国友人收藏。 胡国伟,1967年出生于河南杞县,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研究会研究员、解放军总参美术创作院艺术委员。他自幼喜爱书画,曾拜师杨希贤学习素描、水彩和中国画, 为他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师从著名画家刘大为、刘天呈等教授,主攻中国人物画兼山水、花 [详细...]
    1. 宋英海:汉陶塑的守护者
    2.  在菏泽,有这样一个人,他历经各种职业,但收藏两汉时期陶器是他的最爱。他曾经最多时一天收购到20多件陶器,但如今8年过去了,他却没能再淘到一件汉代彩绘陶器。他还能坚持下去吗?他的330多件陶器藏品何去何从?   每当夜深人静时分,宋英海徜徉在自己的秦汉博物馆里,欣赏着330多件彩绘陶塑。他好像穿越了两千年的时空,回到汉朝,与每一件陶器作品细细对话,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在京学习遇故宫博物院专家   说起宋英海收藏汉代的彩绘陶塑,还颇有几分传奇色彩。 [详细...]
    1. 宋永进:传统写意观念需当代性转化
    2.   最近一段时期,绘画的写意风格日渐流行,无论中国画或油画,还是版画或水彩画,都趋向写意性。顾名思义,“写”强调的是一种书写性,即绘画性,“意”指的是画家胸中之情思,“写”是方法手段,“意”是目标指向。然而,当代画家在研究或探索写意绘画的过程中,常常舍本求末,停留于方法手段,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点线面的构成等等,表面看画面或现代、或优雅、或逸笔草草、或潇潇洒洒,似乎很有意境,而实质上画家所试图传达的“意”却往往被传统绘画大师“写”的丰富内涵所遮蔽。长此以往,画家传达“意”的冲动也在日益消退,最终乃至完全丧失。   写意画,是传统中国画的一种,与工笔画相对应, [详细...]
    1. 杜柏贞: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历史性失忆
    2.   历史失忆症,似乎是长期困扰东西两方的当代状态。先讲西方在美术史和艺术批评的有关情况,早于2009年,福斯特(Hal Foster)已于《十月》(October)学刊指出,当代艺术貌似「游离于历史定位、观念定义和批评定论」,他进而提问:这种「游离」状态到底是真实还是虚构?它是否只是部分人的个人见解,还是「宏大叙事终结的直接效应?」-后者亦即后现代的困境1。面对福斯特的诘问,著名建筑师迈耶(Richard Meyer)就其观察所得,认为当代艺术「不只被视为处于超越/外在于历史的时间语境」,更甚者是,大部分当代艺术机构均「反对和压制历史意识」。因此他引用福斯特之言:「我们游走于美术馆的 [详细...]
    1. 吴念亲:“六瑞”之玉璜
    2.   用玉祭天,古而有之,在西周初年,周公作礼乐,规定了祭祀制度,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有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周礼中所提到的“壁、琮、圭、璋、琥、璜”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六器”即“六瑞”。实际上,无论从文献记载上,还是从考古发掘品来看,“六瑞”的形状和用途都是相当繁杂的。下面介绍“六瑞”之一的玉璜:   玉璜是一种弧形片状玉器,多见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至汉代,通常作为朝聘、祭祀和丧礼时用。“六器”中,玄璜礼祭北方。北方声秋,主冬闭藏。古人礼璜, [详细...]
    1. 佟玉洁:线形象 以艺术的名义创造历史
    2.   艺术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变革历史的艺术担当,是在认识历史的同时创造历史。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讲,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无法脱离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而独自存在。罗莹的作品中创造的“线形象”告诉我们,“认识历史”是一次文化的发现与抉择过程,而“创造历史”则是一次文化的超越与生产过程。换句话说,从认识历史到创造历史的过程,是让自己文化(艺术)生产的结果,既有昨天的历史也是明天的历史。这个“历史”既是过去的你,也是当代的你。罗莹作品中的线形象,是艺术语境中的历史与当代邂逅的一次精彩的文化交锋。因为,在历史与当代的交叉点上,罗莹创造了一个即属于她自己也属于艺术史的新形象——“线形 [详细...]
    1. 陈曦:镜游园林,艺术遐想
    2.   在经济富庶,文化昌明华夏大地上由此遐思,中国士大夫的营造园林艺术思想和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造园之"道"是自然之道,而非人工有意的"式",即以自然山水为园林景观的母本,以老庄自然观为圭臬,表现艺术思想,深刻丰富,蔚为大观,人巧藏天工,要如"天造地设","园地唯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入奥疏源,就低凿水。搜土开其穴麓,培山接以房廊。杂树参天,楼阁碍云霞而出没;繁花覆地,亭台突池沼而参差。"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不是建设统率园林布局,而是园林布局统率建筑,随高就低,自然成形。水 [详细...]
    1. 刘九洲:没有速度感的字,不是书法
    2.   几个月前,我有一篇文章谈到《写经为啥不是书法》,其中强调了书法一定要有“避让”,除了这个,书法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速度。   还是从书法的鉴定说起。林散之书法的赝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临摹的,就是放笔直书。如果对林散之书法本身形态不够熟悉,那么这一类东西,能够骗倒你。因为看起来书写速度也有,样子也像。但是熟悉林散之书法的人,往往看照片就知道这是赝品。另外一类,是照着真迹,慢慢摹出来的,这需要看原作,不是看照片就能够鉴定的,因为,这一类东西笔下没有速度,但是照片上看不出来。这样的临摹,细节必然会出现破绽的,譬如说,牵丝、转折等环节,墨的浓淡转化等自然 [详细...]
    1. 宋永进:“莫言裸体塑像”背后
    2.   高等美术院校的毕业创作展历来都是美术界的热门话题。去年沸沸扬扬的毕业创作抄袭事件刚刚退去,今年 的“莫言裸体塑像”事件又已登场。   5月下旬,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创作和设计展览中,有三尊裸体塑像引来观众的热议。裸体雕塑本不算稀罕,稀罕的是裸体雕塑的对象是知名度极高的干露露、陈光标,尤其包括令国人敬仰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这件雕塑,对莫言形象特征和表情的刻画颇有几分肖似,对裸露的体型包括腹沟、肚腩等细节的雕琢,尽管是杜撰却也较为得体,符合莫言年龄和性格的基本特征,从雕塑技艺和艺术语言角度而言,在毕业展里属中上等水准。然而,作者将受人敬仰的莫言与利用半裸 [详细...]
    1. 朱万章:启功的书画鉴定历程
    2.   启功(1912—2005)是一个诗书画兼擅的学者,不仅在书画界影响甚巨,在书画鉴定界,也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作为书画鉴定家的启功,在现代书画鉴定学方面居功至伟。他自己认为,平生用力最勤、功效最显著的事业便是书画鉴定。   薛永年在撰文中将20世纪古书画鉴定名家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出身于书画收藏家或书画市场从业者的专家,如张珩、徐邦达和刘九庵;第二类是出身于画家而兼学者的书画鉴定家,如谢稚柳和李霖灿;第三类是出身于工书擅画的学人或博通文史的文化人,后来才成为著名的大学教授和文博界享有盛誉的鉴定专家,如启功和杨仁恺;第四类是出身于艺术史教育的学者型书画鉴定家,如方闻 [详细...]
    1. 宋永进:我的艺术道路
    2.   艺术是我的所爱   我报考美术院校的出发点很单纯,仅仅因为喜爱,甚至在哪些院校有美术招生也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就毅然放弃了在老师眼里已然“收纳囊中”的理科院校。对于所选的专业,多少年之后会怎样热门,或如何能赚钱等问题,压根儿就没想过。在之后四处打听哪儿有美术老师,哪些院校开设有美术专业的过程中,才慢慢地了解到原来当时美术院校的招生量很少,报考美术院校远比普通院校难度大。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一个专业录取名额仅七八名,考生却达到近千名。对于连县城都没去过几回的我来说,浙江美院实在是太遥远了,要想考进去简直像登天一样难。然而奇怪的是,正是这种遥不可及的感觉 [详细...]
    1. 宋永进:大火背后的信任危机
    2.   近日,正当北京某春季拍卖会当代艺术专场的各项准备和舆论宣传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一场大火不偏不倚奇迹般地“贸然闯入”这个“故事”的关节点上,戏剧性的“精彩篇章”引发媒体和网民的各种猜测。   策展人吕澎愤然评说:“欲望太强,智商太低,效果太烂”,并明确将“725艺术大火”事件定性为炒作;批评家朱其对此不屑地说:“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进入了没法忽悠的时期,一切都要靠扎扎实实的学术创造,才可能信服人,什么8G或G8,都是扯淡”。更有不少网友,对所谓因大火事件而暴涨的成交价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声声质疑,不一而足。无论网民如何情绪化地推测,也无论批评家如何进行逻辑性地推理,都 [详细...]
    1. 张如兰:收藏不是人人都能玩
    2.  人物名片   张如兰 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收藏和投资是两个概念   “首先我希望大家在收藏中明确一点,收藏和投资是两个概念。”   张如兰表示,希望大家在收藏中注意是要收藏还是要投资,如果是收藏,那么你喜欢就行,通过这件东西你了解了它背后的文化传承,那就可以了。而如果要投资,那就一定要买适于市场的,经济价值比较高的、能够升值的文物。 [详细...]
    1. 画家杨俊艳:玉手折得数枝花
    2. 杨俊艳,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她的画作自我绽放着一种清新、俊美、艳丽和质感。认识她,是她的画作无意间勾住了我的魂魄。 翻开她的画集,一缕缕花香顿时拂面而来;一簇簇的花卉刹那间竞相绽放;一组组鲜活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跃然纸上,他们和你进行着历史的与现代的对话;一个个灵动的花鸟鱼虫各显本领舞动着奇迹;一幅幅生动的漆画,展示着独门绝技的光彩。她的画作有中国传统工笔之大美;有内涵深刻的写意之感;既有丰富的想象力、又有超越自我的创新;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又有现代绘画元素的加盟;既不拘泥于一贯的老套路,又不失工笔的本色之美。让你观赏她的画作总有 [详细...]
    1. 我看书法的传承与创新
    2.   书法艺术是以文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是书家的书写使文字具有了艺术的美感吸引了人,感染了人,因此,才被称之为“书法艺术”的。应该说,这是“书法艺术”的特定意义。书法艺术如果不以文字为载体,或者脱离了文字,那它也就不应该叫“书法”了。   书法艺术,是世界所有文字中仅中国汉字所唯一具备的艺术奇葩。这一奇葩的产生是源远流长的。   众所周知,我国文字的演变,是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小篆字体统一了文字,这在我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功劳。后来,隶书的出现,使汉字的发展又出现了奇观。到公元105年,东汉时蔡伦造纸术的成功发明和纸的广泛应用,使文字书写更驱于便利,使文人学士、帝王将相均爱慕书法,开始有各种碑刻的出现,如《石门颂》、《乙英碑》、《裴岑纪功碑》 [详细...]
    1. 对书法演示的一点建议
    2.    从央视书法频道观看了《2011维也纳(皇宫)中国书法音乐会》节目,不由得想说几句话。    通过这样高规格的“书法音乐会”,将我国的古典音乐、古典服饰和书法艺术介绍给外国人,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在节目中,由央视名播任志宏解说的对于我国古典音乐和书法的解说词,的确漂亮,表述得既客观,又生动(有字幕显示),令人感动。音乐的演奏,我因听力不济,无法享受,也无法说什么;对于服饰表演,则因认知有限,也不便说三道四。但对于书法的表演,却想说说看法,不吐不快。    在整台节目中,对于我国书法的演变及其多样性、精彩性的表述,观众只能从解说中听到,而在书法的演示中看不到。我以为,这是这台节目的不足之处。中国书法的多姿多彩,是使书法成其为艺术的重要标志。其演变过程是不那么容易展示给人看的,但是,至今仍然在 [详细...]
    1. 当下书坛的沉疴怪疾
    2.   在文化建设需要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具有数千年传统的中华书法正在复兴,这是大好事。不过,在书法复兴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沉疴怪疾,它们对于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害的。现将一些沉疴怪疾罗列如下,希望能够引起书坛的注意。    1、以写繁体字为荣。文字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进步的。如今,我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简化字成了规范文字的一部分,已经在全国通用数十年了。但是,无论年老的、年少的书家们提笔写字,几乎都以写繁体字为荣,这是一怪。当然,用正确的繁体字创作是无需褒贬的。问题在于书家们对繁体文字掌握不深,理解有误,结果错误百出。比如,把“怒髪衝冠”的“髪”写成“發”,把“故里”的“里”写成“裏”,把“太后”的“后”写成“後”,把“范仲淹”的“范”写成“範”,等等。毛病多多,暴露的是书者学识 [详细...]
    1. 我对隶书的学习和欣赏
    2.    我初学写隶书,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    “文革”开始之前一个月,我从一个乡村完小被调到县文教科,一调出来就到乡下“蹲点”,接着去培训民办教师,连县府都没有去到。“文革”期间回到县上,县委和政府的两派人唇枪舌战,你“保”我“打”,争斗十分激烈。而我和另一位新调的同志则连县委和政府的头头们谁是谁都还弄不大清,更无法知晓他们是好是坏,不便参加哪一边,只好当“逍遥派”,开会了,带着耳朵听听。唯有要召开什么大会了,需要书写会标、标语,我才会被人叫去写写字。很多时候无事做,只能学学“毛著”,翻翻报纸,闲得无聊透顶。想看书,却无处找书,县文化馆(当时该县还没有图书馆)图书室的书全被封了,因为那是“封资修”。我自己有一些书,还放在原来的学校,也已经被人烧了。翻看报纸,当时报纸也不多,能看到的只有《人民日报》、《解放军报 [详细...]
    1. 艺术家和艺术品的关系
    2.    艺术品是由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家,尤其是书画艺术家,几乎都是个体劳动者,他们的创作无一不是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现。艺术家们各自的思想观念不同,艺术修养不同,所创作的艺术品也就各具风格,各有品味。这就是艺术品之所以各自具有其艺术特色,也各有其艺术价值的原因所在。    凡艺术创作,都是要给人以美感享受的。按照人类社会总是向着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的要求,艺术品首先应当具有健康与进步的思想内涵,才能算是好作品。如果违背了这一条,可能就是颓废的艺术。颓废的艺术品则是精神鸦片,是不会被正直、文明、健康的人们欢迎的。如今,有良知的中国书画艺术家,是都会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进行创作的。惟其如此,也才符合人类社会要向着文明进步的方向前进的需要。这样的艺术品也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并具有相应的市场价值。 [详细...]
    1. 再说书法作品中繁简文字的使用
    2.   我曾写过《提倡写简化字书法》的小文,说的是书法创作应当尽量使用简化(规范)字的问题。但是,这实在不是说一说就可以解决的事。我在自己创作的实践以及在欣赏他人作品的过程中,对于繁简文字的使用问题,又有过一些具体的实践和思考,想拉杂地说一说,就教于方家。    按照我国语言文字的政策要求而言,在书法创作中提倡使用简化(规范)字,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不过,一则,由于现在老一辈的书家是习惯了使用繁体字的,爱用繁体字属于自然现象;二则,香港、澳门、台湾及海外华人还依然使用繁体字,对简化字不习惯,为了适应他们的需求,书家创作仍然爱用繁体字,也不奇怪;三则,年轻人学习书法所使用的字帖之类,多为前人的繁体文字,学的是繁体字,也就使用繁体字,也属自然。因此,在书法创作中喜欢使用繁体字的现象一时无法改变,这是不足为奇的,也是情有可原的。 [详细...]
    1. 与时俱进 艺无止境
    2.    书法艺术,是我中华汉字书写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凡艺术,均是具有生命力的。而艺术生命力的表现,则在于它的与时俱进,艺无止境。    不容置疑,汉字及其书写技艺的演进过程,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前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那么,汉字至今也只能是甲骨文了!正因为它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进步的,因而,汉字才呈现出了如今所具有的篆隶楷行草诸种字体,甚至有了已被输入电脑的仿宋字、黑体字、琥珀字、铁线字等种种变体字,具备了多姿多彩的风貌。    从书法的角度而言,我们至今仍尊崇不已的,往往只是从历史的尘埃和前人的墓穴之中发掘的残碑断简之类,很少有完整的“书法作品”可言。但这些残碑断简却给我们保留了前人书写的汉字风貌,才使我们后人有了可供继承的书艺传统。这是我们不能不庆幸的。 [详细...]
    1. 学书画 先学诗
    2.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历来,“诗书画”是连为一体的,而且,“诗”字位居第一,“书”字位居第二,这样的排列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它们不仅具有语言音韵的美,更具有诗书画学习的辩证关系。    古人培养书法与绘画人才,莫不先从学诗起步,以诗文修养为基础,来促进书画技艺的提高,这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常识。所以,过去的书法家、美术家,他们同时就是诗人,他们的书法,写的是自己的诗文,他们的题画诗也是自己的诗作。在一个人的身上,诗书一体,诗画一体,甚至诗书画一体,使他们创作起来得心应手,妙趣横生,成就也自然就高。    据说,当年与张大千齐名而有“南张北溥”之称的诗书画大家爱新觉罗·溥儒,在台湾收书画弟子时,要求必须能诗,不懂诗者就不收。由此可见他的远见卓识。    就诗与书画的关系而言,也 [详细...]
    1. 画大美沂蒙 立意韵高格——赵文成的写意艺术
    2.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写意画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受中国哲学自然观的影响,写意画历来讲究创作者的精神气质和美感与自然的同构性、相通性,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当代国画家赵文成长期致力于写意画的研究与探索,在山水、花鸟、人物三大题材之间实现写意性打通,其画风格独具,含文包质,既有传统的文化精神,又有独特的形式美感,由此获得了相当的好评。 历史上,一个画家成功的重要条件是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其自身所积淀的文化底蕴,无疑,赵文成具有这样的底蕴和积累。他生长在诸葛亮故里,受先贤感召,热爱传统文化;尤其仰慕书圣,从小酷爱绘画。他苦心钻研着中国画艺术,深入领悟博 [详细...]
    1. 笔墨心象 大美无极——赵文成的中国画艺术
    2. 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曾这样说——“峰高无坦途”,道出了学艺的艰难和多舛,唯经过人生和艺术的双重历练者,才能玉汝于成,终成大业。 画家赵文成先生从艺多年,涉猎广博。他以陶艺名世,又兼及国画花鸟、山水、人物,在综合修养中,确立了自己的审美取向,笔下心象,多为苦心积虑与呕心沥血之作。他的作品不再是客观物象的描摹与再现,而是诗意的书写与情怀的流露,继而,形成了自己的形式语言风格与写意表现特点。 细察画家作品,不难发现,“笔不周而意周”是赵文成作品令人称道之处。他作画笔意奔放恣肆,勾点皴擦染等都在“意到笔不到”中构成画面空间结构。内在的节奏、韵律在点线 [详细...]

展览活动
大观——董浩绘画新作展
 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2号
 
 董浩
人间茶事·王来文隶书茶事雅集
泉州市晋江市大井口3号
伴山——山东青年美术作品邀请展
济南市市中区二环东路11117号
墨韵蝉鸣——王德成国画扇面展
青岛市市南区闽江路62号9号楼
艺术访谈
追求艺术的精神——艺术家吕重阳访谈录
博宝艺术家网:是什么原因或者动力引导您一直坚持绘画不放弃? 吕重阳:当今大多数书画家,尤其是画国画的同道中人——... 详细>>
>>“我要创作价值两千万元的名砚”——访台山籍中国工艺美术...
>>留住手艺——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茅子芳、文乾刚访谈录
>>心系神舟 ——访“神5”邮票设计者之一 王虎鸣
>>杭间清华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主任杭间访谈
访谈视频
中国青铜文化 99
中国青铜文化 98
中国青铜文化 97
中国青铜文化 96
中国青铜文化 95
工艺理论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有利于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文章从思维方面的借鉴、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 详细>>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名片的意义及分类
名片设计制作与名片印刷要点
唐宋墓室壁画世俗化倾向原因浅析
平面设计及印刷业务人员常识备忘手册-设计板块
软件界面设计要素-设计板块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设计板块
关于设计管理-设计板块
设计思考------设计师不应忽略的几点问题-设计板块
什么是设计之美?-设计板块
    联盟站点:>>
  1. 大众文化网
  2. 画画世界
  3. 菏泽新理想学校
  4. 菏泽市书法艺术研究会
  5. 红心伟业
  6. 阿特艺术网
  7. 中国书画家网
  8. 曹州艺术网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2

  工艺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gymsj.com,All right

外联部: 

邮编:100069 电话:   
技术部: 邮编:100052 电话: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16(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