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12:59:36
    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刘九洲:没有速度感的字,不是书法

      分享到:
      作者:刘九洲2013-09-11 15:01:10

          几个月前,我有一篇文章谈到《写经为啥不是书法》,其中强调了书法一定要有“避让”,除了这个,书法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速度。

          还是从书法的鉴定说起。林散之书法的赝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临摹的,就是放笔直书。如果对林散之书法本身形态不够熟悉,那么这一类东西,能够骗倒你。因为看起来书写速度也有,样子也像。但是熟悉林散之书法的人,往往看照片就知道这是赝品。另外一类,是照着真迹,慢慢摹出来的,这需要看原作,不是看照片就能够鉴定的,因为,这一类东西笔下没有速度,但是照片上看不出来。这样的临摹,细节必然会出现破绽的,譬如说,牵丝、转折等环节,墨的浓淡转化等自然痕迹,与放笔直书完全两样。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林散之书法还是很了不起的,你要是写快的,就会有差异,写慢了,就没有牵丝了。用这个办法去衡量,弘一、于右任等人的书法,是存在问题的,因为他们的书法没有速度可言,导致一些应该存在细节完全丧失,如果慢慢模仿,会非常接近原作。而最极端的则是李瑞清、曾熙,他们慢慢写字,似乎达到了不会写字、不是书法的境界。而以这个标准来看,毛泽东、高二适、林散之,沈尹默,则是写得好的。

          放到古代来说这个问题,则问题更加明显。譬如说,前两年争论过的《砥柱铭》,只要仔细看看拍卖公司那本印刷品(那个印刷品其实不算高明,但是还算清晰),你就可以看到黄庭坚缓慢而轻松的用笔节奏。这就是大师的节奏,模仿不出来的,就像听到名师的鼓点一样,模仿不出来的。关于书法的节奏问题,潘良桢先生曾经很生动地说过:“我看一个人写字,甚至不要看他写出来是什么样子,就远远看他写字姿势,就知道他会不会写字”。这个说法,其实就是看你写字的速度、节奏,是否合适。否则,不看字迹,如何能够看出对方书法还坏呢?写字其实很紧张的,动静开合起伏,只在零点几秒之间,需要决断的头脑与动作,根本容不得有任何闪失,写坏了就是全篇尽废。不会写字的人,不知道这个事情有多危险,如果远远看一个人,写字的时候张牙舞爪,那就是不会写字的。写字其实很累人,一天写不了多少,赵子昂写得那样快,古往今来也算是奇迹。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廉颇蔺相如传》的时候,有人问:这个草书大约写了多长时间?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估计黄庭坚可能写了大约两三天,因为这件作品段落变化很明显,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如果人们总是认为书法作品可以大笔一挥,那真是不知道书法的壁垒在哪里。

          其实,对于速度感的研究与掌握,古来大家莫不如此。譬如说,赵子昂写的《兰亭序》(苏州博物馆),仔细看看,就可以看到那种飞扬顿挫的用笔方式,面对这件真迹,几乎可以感觉到赵子昂本人如何在挥毫。这就是真迹中包含的速度,可以让人复原、想象当时的状态。如果没有速度,譬如说《石鼓文》,你能想得到书写人如何挥毫吗?绝对不可能。用现在的毛笔,一笔也写不出来那样的笔画,篆书在书法上的作用,主要是在阐述一个书法的基本理念,就是“锥画沙”。有人说,那是因为拓本的原因。我看未必,你仔细去翻看《大观帖》卷十,那是王献之书法,可以明显感觉到,他写的比王羲之快得多,但是基本上站得很稳,这就是功夫。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行草正是由于有明确的速度,所以是书法的正宗,而且难度超过篆隶。你看邓石如、尹秉绶的篆书都还好,但是行草就没有办法看了,因为他们不懂行草可以变换书写速度,来增加书法的信息含量这个道理。当代也有一些人,不仅写得慢,而且笔笔断裂,他们自己不觉得,其实只要对照清代书家的弊病,他们的问题就非常明显了。太慢了就是功夫不够,等于体操运动员,只能做分解动作,不会做连贯动作,那还谈得上什么水平?

          书法上的小名家,很多时候就是速度感出不来,就像开车是一个道理。清代钱泳的小楷书,《书法杂志》曾经刊登过一本,翻开一看,也算是珠圆玉润,蛮好看的,再仔细看看,没有速度,或者说,都是平均速度,像是在写《石鼓文》,毫无意趣,这就是馆阁体。清代晚期虽然书法的理论水平不高,但是鉴赏眼光还是有的,这种馆阁体,大家依然认为书法的倒退,这是对的。这就是倒退到接近唐代写经那里去了,所以大家看不上。

          有人说,有的书法家写得快,有的写得慢,那你如何用速度感区别是否书法?快与慢是相对的,不是越快越好,但是如果完全没有速度,也是非常麻烦的,相当于体操只会做分解动作。但是世界冠军的体操运动员,确实有的动作快,有的慢,但是这些是职业范围内的快与慢,不是说慢到只做分解动作。

          回到林散之这个话题,我们可以看到,你要想模仿字型,就没有办法写,只能摹;要想有那个速度,那么字型就不像。这就是书法的难度所在,董其昌的书法难以模仿,其实也是这个原因。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征明、沈周这一路的书法,其实是有问题的,就是字型和速度其实都不难。

          与速度相对立的,就是书法中“断”的问题。在王羲之摹本中,就可以看到这种斩钉截铁的断。也就是突然停住速度、停住节奏,然后换笔重新开始。在现在可以看到的名家真迹中,黄庭坚、董其昌、何绍基是这个方面最优秀的阐述者。断的重要作用在于,这个概念,使得书法作品不这么油滑。我们可以在明代一些写得天花乱坠的书法作品中,看到一步也不停留的速度,但是这种速度不能带来美感,因为其中没有与速度相结合的“断”。

          这个概念,技巧上,有点接近王铎大幅作品中的“接笔”,但是接笔是为了继续连贯,而“断”就是为了让大家停下来。甚至在赵子昂的《兰亭序》中,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笔画之间,看到这种让节奏变化起来的断笔。其主要特征就是,其实可以连起来的,但是故意断开。如果没有速度,就没有这种断,在文征明的书法中,就缺乏这种断开的成分,这使得他的书法,节奏感不强。

          以往书法强调中锋,那些形象的比喻,“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印印泥”,都是对于笔法效果的描述,中锋与侧锋的争议,对于现代人来说,太高了。如果不认识到书法的一些基本问题,譬如说避让与速度,那么,就会不断出现很多书法界怪胎。

          在清代,很多写篆隶的书法家,还是注意到避让与速度,但是到了20世纪,尤其是到了21世纪,一些书法家,写的字根本没有办法看,字字独立,生怪离奇,简直就不是字,哪里谈得上书法?单独的笔画不构成美的因素,互相交映的笔画、与书法是相呼应的写法,才是值得重视的。

          因此,从历史上看,体现不出速度的字迹,都不是书法,所以,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这些,绝大多数不是书法,只是提供了书法所需要的一些基础、历史与基本概念。体现出速度感的字迹,才有可能是书法。


      展览活动
      空谷传声——孙全义油画作品展
       西安市东南三环交汇处华中星辉奔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三楼
       
       孙全义
      和其光——李恩成、韩斌、陈涛三人画展
      北京市朝阳区京顺东街北一号地坛医院北门斜对面
      山花烂漫——范存刚、朱赓博中国画邀请展
      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37号
      观·想的表达:尚可作品展(淮安展)
      淮安市生态新城翔宇南道15号
      艺术访谈
      追求艺术的精神——艺术家吕重阳访谈录
      博宝艺术家网:是什么原因或者动力引导您一直坚持绘画不放弃? 吕重阳:当今大多数书画家,尤其是画国画的同道中人——... 详细>>
      >>“我要创作价值两千万元的名砚”——访台山籍中国工艺美术...
      >>留住手艺——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茅子芳、文乾刚访谈录
      >>心系神舟 ——访“神5”邮票设计者之一 王虎鸣
      >>杭间清华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主任杭间访谈
      访谈视频
      中国青铜文化 99
      中国青铜文化 98
      中国青铜文化 97
      中国青铜文化 96
      中国青铜文化 95
      工艺理论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有利于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文章从思维方面的借鉴、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 详细>>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名片的意义及分类
      名片设计制作与名片印刷要点
      唐宋墓室壁画世俗化倾向原因浅析
      平面设计及印刷业务人员常识备忘手册-设计板块
      软件界面设计要素-设计板块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设计板块
      关于设计管理-设计板块
      设计思考------设计师不应忽略的几点问题-设计板块
      什么是设计之美?-设计板块
        联盟站点:>>
      1. 大众文化网
      2. 画画世界
      3. 菏泽新理想学校
      4. 菏泽市书法艺术研究会
      5. 红心伟业
      6. 阿特艺术网
      7. 中国书画家网
      8. 曹州艺术网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2

        工艺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gymsj.com,All right

      外联部: 

      邮编:100069 电话:   
      技术部: 邮编:100052 电话: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58(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