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21:29:00
    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工艺美术家网 --中国最大工艺美术门户网站 >>艺术知识 >> 篆刻
    1. 印章收藏材质很重要 篆刻的印材选择
    2.   印章的材料分两种,一是硬质,它包括玉石、金属、角牙质等;二是软质材料,其中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四大叶蜡石最为出名。现在印章材料大多选用软质材料。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属叶蜡石,质地温润、细腻、洁净,同时脆软相宜,极易受刀,行刀爽利。备受历代篆刻大家所推崇,青田石中著名的品种有灯光冻、封门青、兰花青田、酱油青田、冰纹青田等。   寿山石,产于福建寿山,也是一种叶蜡石为主要成分的石材。质地细腻,色彩丰富。最著名的是田黄、桃花冻、芙蓉石、高山石等。   昌化石,产自浙江昌化而得名,石质细韧而有夹砂和石英小颗粒,主要有黑、白、多色相间等品种。白色称白昌化,黑色称黑昌化,多色的称花昌化(或昌化根)最名贵的是带有红斑的,称为鸡血石。鸡血石被称为"印材中奇葩"。 [详细...]
    1. 印的名稱與認識古印1
    2.   書法是我國獨有的藝術,它是以文字基礎,通過筆墨使用的技巧,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抽象藝術。由於歷代官方與民間的重視與提倡,書法幾乎被所有的讀書人視為既實用又能消遣的高尚藝術,更由於漢魏以後,行書與草書的流通與發達,把書法的藝術境界,發揮到了一種顛峰狀態,確立了書法的美術性質及深度,促使書法不局限於整齊劃一的篆隸正楷的圖案性,而形成了一種可以與生理心理兩方面相配合,能發展自己意趣,又能隨意揮灑的藝術了。   在行草流行之前,能夠保存古代書法藝術的實物頗多,骨、銅器、碑碣、簡冊等都是古代文字之所寄,我們可以由此窺探書法的源流。但我們如果從另外一件小的物品上觀察,你或許有更明晰的瞭解與意外的收獲,那便是我要談的印章了。印與書法的關係太密切,從商周開始,便有印的前身「鉥」的存在,「鉥」最早可能是 [详细...]
    1. 印的名稱與認識古印2
    2.   二、認識古印與欣賞古印   古鉥   古鉥是指秦以前的印而言,這段期間的印,印文多與金文相合,自然然而古樸,無論官鉥與私鉥,都沒有嚴格的印刷限制印形的大小、邊欄的有無、界格的方式,也都很自由,沒有什麼限制。以發現的實物來說,大體官鉥較大,多在一寸上下,私鉥較小,多花五分以下。古鉥中的印文,有的至今尚不能識,但文字的大小,悉依自然,字劃簡單的較小,較繁的則大,縱橫交錯,一任自然。如果我們把印文的內容撇開不談,一般人都把它們分作四類,即巨鉥、周鉥、小鉥與雜形鉥。   巨鉥均在一寸以上,最大的兩寸以上其中以官鉥較多,私鉥較少。圖一所示為著名的朱文巨鉥「日庚都萃車」,這方印的印文,結構錯落有緻,樸實自然。「日庚」迫右,「萃車」依左,露出中間的空白,使全印呈現一種虛實並存的妙處。是一 [详细...]
    1. 文彭、何震
    2.  文彭,字寿承。书画家文征明的长子,善书画尤精于隶书,篆刻娟丽清雅。何震,字主臣,是文彭的学生,精于文字学,治印一变文彭之风呈现古朴苍劲的风貌。宋元以来的印材大多为牙章由文人篆印,工匠雕刻。传说至文、何开始以“灯光冻石”(青田石一类)治印,风靡印坛。印材的改革对篆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彭、何震努力扬篆刻艺术被尊为篆刻之祖,作品在明代被奉为典范。何震的风格名重一时、后人推之为皖派(也称“黄山派”、“微派”)的开创者,与文彭合称“文何”。 [详细...]
    1. 皖派、徽派
    2.   开创者为明代何震,继何震之后,首先有苏宜、程朴、朱简等专学秦汉,风格苍古朴茂。到明未,汪关父子一变何震之法,专攻汉铸印,以工整流利为其特点。至清初,安微县人程邃、巴尉祖、胡唐、汪肇龙努力改变当交的习气,在篆法布局上取得了高度的成就,人称“歙中四子”。这一发时期的诸家由于他们几乎都是安徽籍人,故历史上一般总称为“皖派”(或徽派),并宗立派的邓石如(另行介绍)因为是安徽怀宁人,也有称其为“皖派”的。这种注重籍贯忽略艺术风格的划分方法,常常缺乏严密的科学性。故往往同属皖派,风格却截然不同,这就是我们应当注意的。“皖派”在清代影响广泛,浙江山阴的董洵、王声、江阴的沈风,甚至浙派创始人丁敬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汪关字尹子,原名东阳。明未人, [详细...]
    1. 浙派艺术
    2.  浙派是与皖派同时盛行的著名篆刻流派。兴起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由丁敬创始,继起的有蒋仁、黄易、奚冈等人。黄易是丁敬的学生,蒋仁和奚冈也都师法丁敬,四人的篆刻风格比较接近,但又各具特色,蒋仁以朴拙取胜,黄易和奚冈则以秀逸著称。因为他们都是杭州人,所以后世合称为“西冷四家”。又有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继之而起,由于他们都是浙江杭州人,因此后人就把他们连同效法他们艺术风格的印家,总称为“浙派”。丁敬等八人各具成就,合称“西冷八家”。浙派与皖派一样,都崇尚秦汉玺印,刀法上成功地应用涩坚挺的切刀,来表现秦汉风貌,以其古朴雄健的风格有别于皖派诸家的柔美流畅,所以有“歙(皖派)阴柔而浙(派)阳刚”的评论。浙派艺术支配清代印坛这一个多世纪,影响极深远。 [详细...]
    1. 其它各派
    2.   在皖浙两派发展壮大的明末清初,还存在着与这两派有渊源关系的其它一些流派。如较知名的有“莆田派”与“云间派”等。“莆田派”以明福建莆田人宋珏(比玉)为首,故又称“闽派”。这一派的后期名家林臬的作品古雅精丽,酷似汪关,亦有一定影响。“云间派”的主持者为王曾麓父子。这些流派的作品,大多缺乏新意,充其量是前辈名家的流风余韵,最后终于从印坛上逐步隐退、消逝。 [详细...]
    1. 邓石如
    2.   邓石如,原名琰,他是清代最杰出的篆刻家之一。早年曾刻苦研究秦汉金石碑刻,篆、隶、真、草被认为清代第一。他把深厚的篆书功力用之于篆刻,突破了以秦汉玺印为唯一的取法对象的狭隘天地,扩大了篆刻的表现范围。作品苍劲庄严、流利清新,开创了一代印风。极大地影响了稍后的吴熙载、赵之谦、黄杜甫和吴昌硕,从而为万紫千红的晚清印坛奠定了基础。邓石如虽然也列为“皖派”,但由于影响深远,一般专称为“邓派”。 [详细...]
    1. 写意印风走红的内因和外因
    2.   写意印风在当代的繁荣和发展有其内在的合理性,是受到艺术自身发展规律和社会大文化环境的共同影响形成的一种具有时代性特征的发展模式。   我们知道,篆刻这一艺术形式是诸多文人艺术中最迟发展起来的,受它自身的用途、体例、制做方式、材料特性等"先天因素"影响,元代以前的印章,包括秦汉印的辉煌成果都是工匠们创造的,直到赵孟兆页时代,文人们虽开始关注于此,但仍需假手工匠,是后来花乳石的被发现,使文人们亲炙此艺成为可能,也促使这一艺术形式由民间艺术升华为与书画并肩的文人艺术。然而,篆刻艺术蹒跚学步的时候,书画艺术已是高度发达和繁荣了,写意画风和尚意书风的形成,标志着文人艺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很高的发展阶段,但此时的篆刻却稚嫩得多,虽然从理论到实践都受到了书画艺术的"关照"与"提携" [详细...]
    1. 当代篆刻创作的思考1
    2.   今天我说的题目是当代篆刻创作的思考。这个题目呢,确实很大,因为当代的篆刻可以这样说,发展很大,其实相比它尽管没有书法来得那么壮阔,那么朴实,可以这样说,在创作观念上的变化,它可能比书法来的更成熟,变化更大,我想啊,今天这么两个多小时左右做一个讲座,可能讲得不是很透彻,其实,从理论上讲,你们大家都是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教学这方面,也有专业的指导,在理论我不想做更多的感慨,但是大家看我刻印,或者看外面其他搞创作的不多,大家可能看到的不多,我想这样,在这个讲座之前,我想简单的示范一下我刻印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呢,其他人可能也是这样刻,可能刻的方法我的有所不同,那么不同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一个是用刀的方法,第二个呢就是过程,有的人在这个刻印过程中讲究的是印面的设计,有的人会就讲究那种印迹的变化的把握,还有呢就是,看今天又没有这个条件, [详细...]
    1. 当代篆刻创作的思考2
    2.   说些题外话,吴昌硕的冲刀下的印章的风格和吴让之的冲刀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就在于刀法的的不同,他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就觉得今天这个投影仪就对于我们这个讲座学习有很大帮助,如果某个书家在这里讲或刻的话,我们就能够很好看到。   第三个呢就是这个装饰性的作用,而在古人的作品中就已经有了装饰性的东西,我刚才讲了我们战国时期的古玺文和同时期的钟鼎文结构就有很大的区别,我想一方面是形致上的不同,古玺是方的,而铜器一般是弧形的,主要是工匠对字体,结构形式上做了很细心的安排和变化,而到了汉印里面也是这样,汉印里面的书都是方正平整的,而那时的篆书都是那种带有些汉简味道的,值得提出得是,当时的私印,他里面就带有很强的装饰性的效果,我们看那个虫鸟篆,他就是一种变形的装饰感,可以说在当代社会也得到了一种很好的发挥 [详细...]
    1. 当代篆刻艺术大展要“一精 三多 五有”1
    2.   --在“当代篆刻艺术大展”讲习班上的讲话   言恭达   各位篆刻界的同道: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在徐州这样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篆刻家们一起见面。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也代表江苏省文联、江苏省书协对各位领导、各位导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篆刻家同道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这次是作为一个讲习班,邀请了全国各地资深的篆刻家在这里给大家上课,应该是“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前期的一个准备,反映出篆刻界同道对此次展览的高度重视。我从1993年起,每年都参加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的讲课,但这次专项的篆刻培训还是第一次。应该看到中国印在中华大地上,以她独特的魅力与风采赢得国人欣赏的时候,篆刻艺术已经开始走进千家 [详细...]
    1. 当代篆刻艺术大展要“一精 三多 五有”2
    2.   为了做好这样一个当代艺术大展的准备工作,我们篆刻委员会在中国书协主席团、分党组张海主席、赵长青书记亲自领导下,已多次进行筹划和讨论。中国书法家协会今年的展示活动主要有两大展览,第一是当代篆刻艺术展,第二是九届全国展。中国书协提出将今年作为“读书调研年”,使大家在“热运行”状态进入“冷思考”阶段,也就是对当今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发展的理性认识、审美定位及推进机制,如何发挥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为时代主流文化服务,创作出时代的精品等问题进行必要的思考。那么我们举办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将要达到怎样的水准呢?我们希望要达到“五有”,即有水平、有特色、有品位、有规模、有影响。我们力争求得“一精三多”,一精是精品纷呈,这要求当代的篆刻家们都要拿出精 [详细...]
    1. 试说郑板桥的篆刻艺术
    2.   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第八十八则咏郑板桥时说:"二百数十年来,人无论男女,年无论老幼,地无论南北,今更推而广之,国无论东西,而不知郑板桥先生之名者,未之有也。"   板桥先生如此名贯中西古今,也实在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板桥是个好官,为官十年,颇有政绩,"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题画诗》),百姓还曾为其立生祠。板桥先生是个奇人怪人,他的一生传说特多,且诙诙谐谐、奇奇怪怪,很多让人拍案捧腹,书画作品更是领异标新。板桥是个文人,二十四岁中秀才,四十岁中举人,四十四岁中进士,再加上"诗书画"三绝。板桥又是个普通人,是个俗人,为求官,他南北修书竭相公,下功夫与皇家子(康熙第二十一子允禧)东郊走马,西墅夜谈,得意时踌躇满志, [详细...]
    1. 气象万千的“中国印”——谈谈篆刻艺术2
    2.    篆刻靠线条来表现,而线条要靠刀法来表现。谈起刀法,众说纷纭,前人说13法,后人又补遗。其实,冲刀和切刀就像大树的树干,被看作是主体,而树的枝叶就是冲刀、切刀的灵活运用,为达到理想的印面效果,我们既不能教条地去穷究古人几十种刀法的玄虚,也不要将冲、切两种刀法简单化。运用起来的刀法,就像药锅里的汤药,尽管有不同功效的几味几十味,可它是混合起来才能治病的。所以说,灵活运用,刻出效果,就可算得上是好的刀法。   刀法运用得好坏实际表现为游神为上,传神次之,最下象形而已。用刀时先审文系何文,想象用何刀法刻之,宜心手照应,各得其妙。文有朱白,印有大小,字有疏密,划有曲直,不可一概率意。   功夫、情感、天赋、胆识是篆刻成功的四要素,四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功夫而无情感则易失神采,只有情感 [详细...]
    1. 上海书法与篆刻:风生水起的“融合与创造”
    2.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2008年12月26日隆重推出了两个重量级的书法展:风生水起--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海上名家书法邀请展暨融合·创造--2008上海青年书法篆刻大展,周慧珺、陈佩秋、戴小京、陈燮、王伟平、张森、刘小晴、张桂铭、周志高、杨永健、李静、徐正濂、丁申阳、徐庆华、周斌、徐镕等数百人出席开幕式。   "风生水起"与"融合·创造"都是按照上海市委宣传部统一部署,刘海粟美术馆联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上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大展,从高端的书法家到新生代的书法家共同鸣奏的书法墨韵。特别是2008上海青年书法篆刻大展更是凝聚了上海书法界方方面面的智慧与力量。中国书协顾问、上海书协主席周慧珺不仅亲自过问,还认真题写了完整的"融合·创造-- [详细...]
    1. 关于篆刻
    2.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详细...]
    1. 篆刻种类
    2.   周玺印   秦朝以前,不论官印或私印都不称为印,统称为"玺"。   这是中国印章最早的名称。玺有大有小,大的几寸见方,小的只有几分。印质有铜有玉。玺印采用大篆、籀文,布局松而不散,舒展自如,气势雄健挺拔。小玺则比较清丽。   秦汉官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混乱的六国文字作了改革,制定了统一的字体─小篆。在当时社会,小篆是规范用字,因此也是印章上的规范用字。   秦印的形式与以往不同:四周多采用"田"形框。印文平均分配在框内。   唐宋以来的官私印   唐代印章仍用篆体,但和六朝以前有很大区别。   秦汉印印文多用谬篆,刻白文。   唐代因用印色直接盖在棉纸上, [详细...]
    1. 试谈篆刻艺术
    2.   自古治印多用篆字,故称"篆刻"。古朴高雅,源远流长的篆刻艺术是我国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传统艺术之一,是祖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同书法、绘画一样都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一代一代孕育过来的,并且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文化生活方面的追求日益提高,具有高度艺术欣赏价值的篆刻艺术进一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但是篆刻艺术,仍然不为大多数普通人所熟知,其原因在于他们还不了解这"方寸之地"的精妙之处在哪里?所以阻碍了他们对篆刻艺术的追求,从而也容易忽视它独特的艺术价值。?   篆刻是一种"方寸之内"的文字艺术,从广义上来讲,先有篆,而后有刻,后有章法,再有刀法。篆法是篆刻的基础。刻是篆写效果的体现和抒发。从艺术上来讲&q [详细...]
    1. 论篆刻刀法的表意性
    2. 篆刻艺术从实用印章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以文人参与,自篆(写印稿)自刻印章(篆刻作品)为标志的。从篆刻作品的创作过程来看,主要是篆与刻过程的总和。篆的过程即设计印稿的过程,是作者对印文的选择、造型与整方印作构思布局的不断调整,以至符合作者审美追求的形式美的创作过程。刻的过程是作者对刀法的选择和充分运用刀法的表意性来表达作品内涵美的创作过程。篆刻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如何?主要是由篆刻刀法的表意性所决定的。徐坚《印戋说》谈到:“作印之秘,先章法,次刀法,刀法以传章法也,而刀法更难于章法。章法,形也;刀法,神也。形可以摹,神不可摹。”徐氏对篆刻中的章法和刀法各自所起的作用的认识是很到位的。可贵的是他指出了刀法表现印之神。但刀法如何来表现印之神?徐氏只以“……不可言喻,难以力取,古人 [详细...]
    1. 篆刻史知识
    2. 1、 历代玺印名称的变迁 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独称“玺”,臣民只称“印”。汉代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死”同音,改称“宝”。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汉将军印称“章”。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rdq [详细...]
    1. 篆刻[图]
    2. 中国文字随着时间的绵延、空间上的歧异发展,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在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艺术。 在我们游心赏玩之前,先要弄清楚篆刻的定义。篆刻是什么呢 ? 它的解释,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篆刻的「篆」宇,古写作「瑑」,从玉 ( 说文的注释上说明:「圭璧起兆,瑑也。」 ) ,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工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从「竹」。 其实,在古代,凡属于雕玉、刻石、镂竹、铭铜的范围, [详细...]
    1. 篆法
    2. 印章中使用的文字主要是篆书,此外亦有隶、楷书等,但为数不多。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石鼓文等统称为大篆。还有秦统一文字后出现的小篆,以及专用以入印的缪篆、鸟虫篆等。篆书入印或许是历史的约定俗成,文字随社会发展而演变,由篆到隶、楷、行草,甚至简化字和拼音字,唯独印章中仍坚持用篆书,这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笔者以为,篆书具有强烈的形式美和装饰美,其结构对称平衡,形态错落多姿,笔画简洁优美、方圆由之,线条遒劲规整,种种因素都是入印文字的最佳选择;另外篆书是古代文字,较难辨认,也就难仿制,印章用篆书可能也有防伪方面的考虑。以此看来,现代人要学习篆刻先得要学会“识”和“写”篆字,这一番功夫是非下不可的。识篆属于文字学的知识范畴,一般都是从小篆入手,所谓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责令李斯等人, [详细...]
    1. 玉筯篆
    2. 玉筯篆  亦称“玉箸篆”。篆书的一种。其书写笔道,圆润温厚,形如玉筯(筷子),故名。始于秦代,唐代齐已《谢曇 城大师玉筋篆书》诗称:“玉筋真文久不兴,李斯传到李阳冰。”后人论书,将用笔圆浑遒劲的其他字体亦称为“玉筋”。如明代王世贞评论颜真卿书:“《家庙》、 《茅山碑》正 书中玉筯笔者。” 来源:网络 [详细...]
    1. 缪篆
    2. 缪篆  汉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种篆书体。王莽六书之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新莽六书称:“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形体平方匀整,饶有隶意,而笔势由小篆的圆匀婉转演变为屈曲缠绕。具绸缪之义,故名。清代桂馥《缪篆分韵)则将汉魏印采用的多体篆文统称为“缪篆”。亦称“摹印篆”。 来源:网络 [详细...]
    1. 印章的称谓--玺
    2. 【玺】又作鉨,即印章。战国时期不论官印、私印都不叫印,而称为“玺”或写作“鈢”、“鉨”,“鉩”字,主是现在的玺字。清代程瑶田作《看篆楼印谱》序时,才把这个字考释出来。汉蔡邕《独断》云:“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在秦以前尊卑通用,官、私印均可称“玺”。秦以后只有皇帝的印方可称“玺”。沿袭有秦制并略有放宽,如汉代皇帝有六玺①皇帝行玺,②皇帝之玺,③皇帝信玺,④天子行玺,⑤天子之玺,⑥天子信玺。诸侯王、皇后之印也可以称“玺”。武后(武则天)因她厌恶玺字(玺与息灭的“息”字音通)将玺字改为“宝”字。清代时皇帝的 [详细...]
    1. 印章的称谓--宝
    2. 宝   【宝】即印信符玺。天子、诸侯以圭璧为符信。《诗·大雅·崧高》云:“锡尔介圭,以作尔宝。”秦以后,帝、后之印称玺。至唐代武后厌恶“玺”字,其玺与息灭的“息”字音通,将“玺”字改为“宝”字。当时天子有八宝:①神宝,②授命宝,③皇帝行宝,④皇帝之宝,⑤皇帝信宝,⑥天子行宝,⑦天子之宝,⑧天子信宝。唐中宗时复称玺。唐玄宗时复称宝。《新唐书·东服志》载:“至武后改诸玺皆为玉,中宗即位复为玺。开元六年,复为宝。”自宋、元、明、清各朝则“玺”、“宝”并用。如乾隆时有玉宝25方,其中一件称玺。此时亲王的 [详细...]
    1. 【印石知识】巴林石
    2. 【印石知识】巴林石 巴林石中,既有寿山石那样古朴凝重的石材,也有青田冻石的那种质感,但它最具特色的是它的娇嫩艳丽、千变万化,成为众多石材中难得的一个品种。 巴林石各品种中,佼佼者首推鸡血红。和昌化鸡血石相比,二者各有千秋:昌化鸡血石质地粗而血鲜,对比强烈;而巴林鸡血红质地润而血红。 二者保养不当,会发生血变,一定要注意做到避高温、避强光。万一出现血变,把鸡血红用石蜡油一浸,经数日后血色仍会鲜艳如初。但有的藏石家更喜欢这种变化,他们认为:这是“活血”。 巴林鸡血红可分为五个品级: 1、极品 血色为朱砂红,地为犀角冻或彩霞红,无钉无绺,最为理想。除这两种外,任何色相冻石,只要血色够朱砂红,地子纯净无杂,也可列入此品。 2、上品 血色鲜红,血面大或血线宽厚,地为较干净的彩石, [详细...]
    1. 善伯介绍
    2. 善伯介绍  相传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寿山村有一位单名叫善的村民,此人虽然名善却不行善,好吃懒做,东偷西盗,屡教不改,村民忍无可忍,只好将他赶出村去。善在外地流浪了数年,吃了许多苦头,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决心改邪归正,重新做人。 善回到寿山后,不好意思入村居住,就到深山中盖了个草寮,开荒种田,从此过起了自食其力的日子。农闲时善常常帮助石农开矿采石,学到了开采寿山石的技术,也时常到山中寻找矿苗,终于在与月尾峰相邻的山中发现了矿脉,就一个人默默地凿洞开矿,不久就出产了一批质地与色泽上乘的寿山石。村民见善已变成一个勤劳的人,并且开采到了好石头,都为他而高兴,此时善的年纪已老了,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善伯。可惜好景不长,矿洞塌方,善伯不幸被埋在洞中身亡。人们为了纪念他,称这个矿洞为善伯洞,这里出产的寿山石称善伯洞石。还 [详细...]
    1. 寿山石山坑石
    2. 山坑石 山坑石分布于寿山、月洋两个山村,石质因脉系及产地不同,各具特色,所以山坑石的名目特别丰富。 高山石 高山石 高山峰各矿洞 质细而松、色泽瑰丽多彩 红高山 高山石中,纯红色者 白高山 高山石中,纯白色者 黄高山 高山石中,纯黄色者 巧色高山 高山石中,含二色以上色泽者 大洞高山 高山大洞 质坚,有白、黄等色 玛脑洞高山 高山玛脑洞 色红或黄、微透明似玛脑 油白洞高山 高山油白洞 质涩色白,似油脂 水洞高山 高山水洞 质透明,含罗卜纹 四股四高山 高山四股洞 质坚微透明似"都成坑" 荔枝树高山 高山荔枝洞 质细通灵,含罗卜纹 高山冻 高山峰各矿洞 高山石中,质特通灵者 高山晶 高山峰各矿洞 高山石中,纯白晶 [详细...]

展览活动
大观——董浩绘画新作展
 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2号
 
 董浩
人间茶事·王来文隶书茶事雅集
泉州市晋江市大井口3号
伴山——山东青年美术作品邀请展
济南市市中区二环东路11117号
墨韵蝉鸣——王德成国画扇面展
青岛市市南区闽江路62号9号楼
艺术访谈
追求艺术的精神——艺术家吕重阳访谈录
博宝艺术家网:是什么原因或者动力引导您一直坚持绘画不放弃? 吕重阳:当今大多数书画家,尤其是画国画的同道中人——... 详细>>
>>“我要创作价值两千万元的名砚”——访台山籍中国工艺美术...
>>留住手艺——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茅子芳、文乾刚访谈录
>>心系神舟 ——访“神5”邮票设计者之一 王虎鸣
>>杭间清华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主任杭间访谈
访谈视频
中国青铜文化 99
中国青铜文化 98
中国青铜文化 97
中国青铜文化 96
中国青铜文化 95
工艺理论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有利于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文章从思维方面的借鉴、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 详细>>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名片的意义及分类
名片设计制作与名片印刷要点
唐宋墓室壁画世俗化倾向原因浅析
平面设计及印刷业务人员常识备忘手册-设计板块
软件界面设计要素-设计板块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设计板块
关于设计管理-设计板块
设计思考------设计师不应忽略的几点问题-设计板块
什么是设计之美?-设计板块
    联盟站点:>>
  1. 大众文化网
  2. 画画世界
  3. 菏泽新理想学校
  4. 菏泽市书法艺术研究会
  5. 红心伟业
  6. 阿特艺术网
  7. 中国书画家网
  8. 曹州艺术网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2

  工艺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gymsj.com,All right

外联部: 

邮编:100069 电话:   
技术部: 邮编:100052 电话: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1.591(s)   10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