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08:08:07
    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工艺美术家网 --中国最大工艺美术门户网站 >>艺术知识 >> 篆刻
    1. 小小的印章 一群民间篆刻者的20年坚守1
    2.   小小的一枚印章,是篆刻人无垠的梦想野地。刀与石相碰的火花,闪烁出印人的快乐--海宁紫微印社活跃着一群民间篆刻爱好者,他们当中有工人农民、医生职员、干部学生。20多年来,他们以石为友,以友传艺,有的已成长为全国、省级书协会员和西泠印社社员,其作品享誉省内外。   走进正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展出的"浙江省首届女篆刻家作品展",整整两层楼里,陈列着一方方精心篆刻的印章,全是她们近期的作品。除了美院专攻篆刻的一拨年轻学生外,还有不少是嫂嫂级的。篆刻作品独立办展的本来就很少,女篆刻家作品展更是从未有过。其中,海宁紫微印社王丽琴、马敏华、黄建娟、高琴、陈蕾彦5位女社员的作品,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他们说,印象中女子学篆刻的很少,海宁紫微印社就占了五席,真是名不虚传。   上个周末,海 [详细...]
    1. 小小的印章 一群民间篆刻者的20年坚守2
    2.   在这个具有1450年历史、又曾有张宗祥、钱君匋等大家崛起的地方,紫微印社的社员将自己的学艺过程与跟学名家老师的技艺品行结合在一起,从而在20年民间展事活动与艺术交流中大显身手。他们当中,现有西泠印社社员2人,中国书协会员6人,浙江省书协会员21人,雄厚的实力从中可窥一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十多名社员的作品先后入选国际性与全国性的大展,如最具权威性的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篆刻艺术展与西泠印社全国篆刻艺术评展等。尤其是第四届全国篆刻艺术展,作为一个县级市的海宁,一下子有5位社员作品入展,无疑成了当今印坛发展中的一大看点。此外,陈浩、袁建初、陈伯良三位社员,还由西泠印社出版社等,先后出版了自己的篆刻专集,他们为紫微印社的发展与繁荣,书写了粗大厚重的一笔。   充分发挥印社中坚力量的作用,在海宁开办少儿篆刻辅导,培养印社后备 [详细...]
    1. 中国印学史:进入殿堂的印章艺术
    2.   刻制一枚印章的印材多种多样,有玉、石、牙、骨、角、晶、竹、木、金属等,但以各种石材居多,市售最多为青田石,寿山石,巴林石。青田石产于浙江青田县,故名。其石色以青色居多,其中较为著名的封门青最为名贵,是制印的上品。据云,元人最早取用的花乳石可能即为青田石,可谓历史悠久。封门青产自青门坑,此类印石常常伴生于顽石之中,难得有大块。乾隆下江南时,有臣献十公分见方对章,乾隆得此印脸上笑开了花。封门青石质细腻,十分易于艺术创作,颜色有黄、青、绿等,为刻家所爱。   除青田石外,寿山石、巴林石现市售最为多见,寿山石因其产于福建省闽侯县的寿山而得名,寿山和青田石相比,质性稍显坚脆或略带迟滞,寿山石有田坑,水坑和山坑之分,论其质地,田坑第一,水坑次之,山坑较差。田坑中最为著名的是田黄石,相传此石经过溪水、雨水的长期冲趟,其石质细洁晶亮,石体内呈橘 [详细...]
    1. 認識古印與欣賞古印
    2.  漢印   漢初的印與秦印甚為相似,但在元狩四年以後,印的大小、質地、字數,甚至印緩,便都有了嚴格的規定,尊卑有別,不能逾越,所以漢印中除漢初官私印易與秦印相混之外,普通的印,行家一過目,就知道是漢製。漢印的最大特點是在篆法上與周秦不同,周代古鉥奇淳樸,能夠做到錯落有序,離合自然,與金文息息相關。秦印因流通的時期短,早期的作品有周鉥的餘意,晚期的作品頗為整飭,很接近漢印,倒是半邊印與印有秦代獨有的特長,疏朗秀逸,為其他朝代所無。漢印更因為隸書之通行,所以在筆劃的轉折處,方的意味增多,當然也就更適於印章的製作。所以漢印多根據六書的正寫而作增減,使篆書在方寸之內,發揮了屈伸增減方圓平正的效果,如果我們評論漢印的作風,簡言之,可以用「平穩茂密、莊穆凝重」八字來形容,因為漢印的面目很多,圓渾娟秀者有之,蒼渾樸厚者亦有之,茂密平實者亦有之,雄 [详细...]
    1. 如何用刀
    2.   篆刻既然是書法與雕刻相結合的藝術,雕刻技術的高明與否,當然是作品優劣的重要關鍵。於是自文三橋何雪漁倡導篆刻藝術之後,就有人提出刀法之說,因為明末清初之際,篆刻風氣甚盛,經過若干名家的傳述,把刀法大致分為十三種,分條敘述,語詞玄虛,使後來初學的人,往往便被這些刀法的名稱攪得莫名其妙。殊不知刻印用刀,歸納起來,也只不過是衝刀與切刀兩種方法而已,如果將此兩種刀法運用得宜,則任何面目的印章,均可應手而就。   欲明瞭用刀之法,必先知道刀的結構;平常我們把刻刀分為三部份,用力時最下面的部份稱為「刀口」(或稱刀刃)。刀口上面的一側或兩側乃至三側四側漸銳的斜面稱為「刀鋒」,(刻印用刀,普通用平口雙鋒刀,簡稱平口雙刀,便是兩面開鋒,刃是平口的刻刀。)刀鋒以上的部份稱為「刀幹」。刀口有平口的也有斜口的;平口的用來刻石,斜口的普通用以刻竹木。刀鋒有 [详细...]
    1. 邊款的刻製
    2.   篆刻之有邊款,始自秦末漢初,唐宋之際,官印均在印頂或印側,刻製鑄作年月與籌作官署,但均不署刻製者的姓名,大概與秦始皇的傳國玉璽一樣,雖於史書中,記載為孫壽所刻,但傳國璽上,卻未加標明。可能是當時對刻製人不重視所致。自從明代文三橋提倡印藝之後,邊款也就跟著流行起來,其原因是由於軟石治印比較容易奏刀、文人的小品短文也可以附於印側以傳世,並且可以將治印人的書法,由邊款的方式,發展到盡善盡美。以前碑碣墓誌之類,雖然文人撰文,書家書書寫,但刻製時,都是由工匠刻成,文人書家的法書,便稍稍走了風神,風軟石製印之後,文人可利用軟石在印側的這小小天地中,去發揮自己的才能。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留名」;因為印章藝術受重視,如界不落邊款,則後世無法鑒定印章的作者,刻製邊款的風氣,便由文三橋的提導而大事流行了。   普通篆刻印章之後,僅於印側刻製作者的姓 [详细...]
    1. 篆刻使用的書體1
    2.   篆刻雖然是使用篆書通過雕刻技巧刻成印章來使用和欣賞的藝術,但廣義的來說,篆刻更包括了玉器銅器上花紋的雕製以及印鈕的藝術、印譜的拓製等,是一門涉及很廣的藝術,與金石拓製、書籍裝潢、雕塑、書法、文字、文學均有關。但普通治印的人卻是只著重在刻製印面而已。   刻製印面所採用的書體,當然以篆書為主,其他書體,雖不一定就不能刻製,但它們的美術性,總不若篆書為高。我在拙作治印偶得中曾敘明以篆為印的理由,茲錄於下:「以篆文入印,自古皆然,或問其故,則曰:『篆有五便:一曰方正平整,便於佈置。二曰增減合度,便於運用。三曰屈伸得勢,便於揖讓。四曰形通變化,便於選擇。五曰筆法一致,便於調和。是以古今印人,皆以篆書為治印之本,他體則不尚焉!』」所謂「不尚」,是說他種書體,不如篆書美好,非不能入印。篆又分為大篆小篆。篆書以外以隸書入印的也頗多,以篆隸混合 [详细...]
    1. 篆刻使用的書體2
    2.   三、別體篆   篆書使用的時間頗長,在商周秦之際,大小篆通行的時候,往往將書體圖案化,便有了殳書、虫書、魚書、鳥書等體式。漢以後,以隸書為實用體,篆書除在璽印、碑額、亙當以及比較正式的文牘方面才偶一使用,在民間對篆書已不再重視。魏晉楷書草書風行,自然對篆書亦不甚經意。至唐人李陽冰出,始成一代篆書之宗師,然一般學者均悟參新體│楷書、草書,鮮有能注意篆書者,其間有能為篆書者,亦多托跡先賢或假借神仙之事,玄乎其說,致使漢代以後多沿東漢徐安之說法。東漢以前之書為五十六種體式,且唐人陸續增加,於是,僅篆書一類,其別體即不下百種之多,後世更以之入印,使印章之內諸體雜陳,千奇百怪。其中雖不乏與文學之遞變有關者,但絕大多數均係自炫古奧,識者見之,皆嗤之以鼻。而初學者則每為其所惑,取捨之間,實不可不慎。   以別體 [详细...]
    1. 鈐印
    2.   印章刻就之後,必先將印石洗淨,普通是用牙蘸一些肥皂或肥皂粉,將印面輕輕刷洗,把黏在印面上的墨跡石屑均行洗去,並且擦乾後備用。但也有不先用水洗的;如呂麗子先生刻印完畢後,便用刷子或毛巾將印面刷擦,去其石屑污物,然後用壞的印泥先試蓋一次,看看有沒有可以修改的地方,如果有,則改正一次,再將印面擦刷乾淨,用好的印泥鈐出,便算完工了。聽說齊白石先生也係如此,所以他們給別人刻的印,其中便有墨跡仍存在的,可見他們當時刻印,甚為從容,刻後也不以為意,隨手便鈐了給人,但這種方式,如出於倉促之間,固然可以,但平時則仍以用水洗淨為佳。   印面洗淨擦乾之後,鈐印之先,一定要把用具準備好,鈐印用的用具有紙張、印泥、印墊、印規(矩)等,茲分述之:紙張需選用細勻而紙面平滑的,在市面上容易買到的有雁皮紙、羅紋宜等;雁皮紙的好壞相差頗遠,要選質柔而纖維 [详细...]
    1. 印文的排列1
    2.   篆刻形成一門專門的藝術之後,印文的排列與刻製的方法,便成了篆刻的主要骨幹,印文的排列是章法,刻製的方式因係用刀而成,所以叫做刀法。章法與刀法是歷代印人所必需研習的,假如對某一方面有特殊的成就,更可以立面貌,成為篆刻名家。浙派的印,便是以刀法著稱的;而皖派的印,則是以字法見長的。字法與印文排列關係密切,有刀有筆,是篆刻的高境界,可見印文的排列在篆刻的高下方面,佔很重要的地位。   一、姓名印   以日常所用的印而言,當然是姓名印最多。姓名印的印文排列,大約有三類:一類是右行、一類左行、一類迴文。其中左行一類,因為與我國的文字使用習慣不合,雖偶然有之,但均不以之為法則,所以實際說來,只有右行與迴文兩類而已。   右行印,自然是印文由右行開始,漸至左行。然因姓氏有單姓有複姓,名有單名複名,又因為在姓名下 [详细...]
    1. 印文的排列2
    2.   多字的排列,大約可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平均分配法,一種是參差協調法。茲分述如後:   一、平均分配法:   這是一種最簡也是最刻板式的排列方法,即是把印文中的每一個字,平均給與一個固定相等的位置,如係六個字的印,就把印面擘畫為六個等份,每一等份中刻一個字,不管字的繁簡,均以佔一等位為度。但因印文較多,在安排的時間,自然就有若干的方式,普通常見的有界格式、兩段式、三段式、四段式、多段式等。所謂界格式;是在印面先刻出與印文字數相同的等格來,然後每一格中刻一個字。這種式樣周代常見,至秦朝而益盛,間官私印,多以界格的方式刻,使印文排列整齊。漢、魏、晉亦常是此種格式。(見圖二)「趙國翟嘉孫印」及「天帝煞鬼之印」,前者為名印,後者為黃神越章。如果不刻界格,那麼,便【【】】取分段式,分段的方法最簡單的是採【【】】姓名印相同的兩 [详细...]
    1. 秦印與漢初官印1
    2.   秦始皇兼併六國之後,一切公私事務都有法制,印章當然也不會例外。尤其是以美玉刻成傳國璽之後,則天子之印獨稱「璽」,臣民的即均稱為「印」「璽」與「印」從此可以別尊卑。並且在少府設「符節令丞」,專門掌理宮中及群臣的官私印信。官印一律以「方寸」為制。但這個時期的印,流傳甚少,一則因為秦傳至二世而亡,一則是漢朝初年也未曾訂定印制,而秦代的印制因秦末之大亂,為項羽所破壞,印的大小不分,無論尊卑均刻姓名,所以漢代初年,一仍項氏之舊,印章稱名致尊卑分別不嚴。一直到元狩四年,才訂定印制的大小與質地,至太初元年,才訂定官印的字數。所以在漢武帝元狩四年以前的印,多因襲秦制,在製作上,與秦印區別也很少。   圖一所示「昌武君印」乃是一方秦代官印,由這方印,我們可以看到與古鉥不同的有:一、文字的筆劃整齊釕,如「君」「印」二字便都有「秦山刻石」的趣 [详细...]
    1. 秦印與漢初官印2
    2.   秦及漢初小印及半通印   秦及漢初的私印,均較官印為小,其大小與古小鉥相若,所用文字,多是小篆,偶亦有秦以前六國篆法,要皆筆意細挺,扶疏自然。有的與近世刀刻意味相同。我們若用很簡胲的字眼來批評歷代的印章;則周鉥重「質」、秦印重「意」,漢印重「形」,隋唐重「態」。所以凡能體會秦印中的意味的,應該是對印已有當相的瞭解了,因為意韻是比較難於領悟的。   至於半通印則官私印均有,常見者多私印。官印中用半通印者,皆官職卑小,不能用方寸之印,而用半通之銅。   假如我們把「古鉥」「秦印」作一個比較,則會發現古鉥的筆劃刻籌平均,方圓兼備,以朱文小鉥為例,大致可窺一斑。而秦印則於結構方正中求筆劃的圓渾,這可能與筆的改良有密切的關係,因為秦代蒙恬作的筆,一定是比商周用的筆要高明的多,所以後世 [详细...]
    1. 清代皇帝二十五宝
    2.   清二十五宝为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   乾隆以前,御宝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初年,可称为国家御宝之印玺已达二十九种三十九方之多,且因有关文献的记载失实,用途不明,认识错误甚多,造成混乱状况。针对这种情况,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对前代皇帝御宝重新考证排次,将其总数定为二十五方,并详细规定了各自的使用范围。这二十五方御宝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皇帝之宝二方、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钦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重新排定后的二十五宝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了皇帝行使国家 [详细...]
    1. 石章抛光法
    2.   石章抛光就是把表面粗糙的印石经过处理,使之细腻光洁的简单工艺。   方法如下:   (一)先把经过600号水砂纸打磨过的石章,用0.02左右的金相砂纸打磨至细洁无纹路,然后在一块猪、羊皮里层涂上一层极薄的上光膏(俗名抛光绿油),最后把细石洗净石粉,稍干后在膏面快速擦试至光亮即可。   (二)把经过600号水砂纸打磨过的石章,在金相砂纸上加一滴工业油液,将细石反复摩擦至光亮即可。   石章抛光的首要条件是砂除表面纹路,其细腻程度决定印石的光亮度。无钮印石宜磨成平顶的"六面光"形式,除篆印的一面,各棱宜以砂纸轻抹至不刃手为度。 [详细...]
    1. 怎样写印稿
    2.   写印稿前须磨细面,如磨石时力度不无法均匀,会出现印面倾歪斜,须注意变换印石方位,初学者写印稿方法如下:   一、反写法:先将印稿设计透明度较好的纸上,翻过纸侧依照"反稿"用铅笔摹写上石,再用毛笔复写一遍。如临印,可将印谱倒头放置,在选临的印拓边置一小镜,即依镜中印章样摹写上石。印稿上石后,宜用镜子对照原作仔细审视,作进一步的修正。   二、水印法:1、先将毛边纸(或毛太纸等)复于印面,在手掌中压一痕迹,然后在纸透上压痕范围内用浓墨临写或设计印稿(初学者可先用铅笔)2、将墨迹干透的印稿复于印面。注意固定不使纸石浮移位。3、用干净毛笔在印稿上施以不太湿的清水,再用干净的毛边纸吸干多余的水分。4、复二三毛边纸于印稿上,用指甲均匀地研磨后揭去印稿便成。(如印文不清晰,可用笔稍加勾描掌握水印法的关键是: [详细...]
    1. 怎样摹印
    2.   在临刻前,我们应做一项重要的基本训练──摹印。方法是几乎透明但又不透水的描图纸工蒙于印拓上,用手轻轻压住纸不使移动,然后用小号圭笔蘸墨(或碳墨水、绘图墨水),依原印线条摹写。要尽量将每个字中笔画的起笔、收笔、转折这些最微妙又最能反映原印精神的细节,摹写和接近原作,同时细心体会,记住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对于以后创作是大有益处的。(摹前须以肥皂洗手,并用纸垫手,以免油腻污纸而难以上墨)。   摹印右列各印,白文摹字的线条,以细线勾边。如果用腊纸坯或透明又微透水的纸摹印,只要将纸与印花大小相等的印石在掌上压下痕迹,(摹印纸与印谱间可衬托一层不透水的透明玻璃纸以保护印谱)摹下后用水印法翻印上石,并且用墨笔稍加修描,即可临刻。初学宜选工整一点的满白文入手。 [详细...]
    1. 執刀式
    2.   學書法的人,大都知道在學習書法之先,必需要懂得執筆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學習篆刻亦要先知道執刀的方法,才能進一步地去刻印。古人講執刀的方法多用「雙鉤法」與寫字的方式相同,這道理當然是對的,但執刀的方式,不一定就是一種,歷代篆刻家執刀的方式也各自不同,而他們的作品,則各有所長,茲就所知,將執刀分為三式:即摑刀式、推刀式與拽刀式。   (一)摑刀式:   用手掌緊握刀幹,五指外裏而向內用力,刀鋒內斜,如握拳狀,刻時自前方向懷內刻。這種叫做「全摑式」。另一種是「抵摑式」,以食、中、無名、小指四指握住刀幹,大姆指與四指相對,抵住刀幹,如此,握刀的力量更實更大,刻起印來,當然就更方便。這種執刀的方式,適於刻大印和氣派滂薄的寫意印,但不適宜刻製小印或精細的印。齊白石先生便是用此種方式刻 [详细...]
    1. 书法章法和刻印的关系
    2.  【书法与刻印的关系】   传统认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的领工资用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故学习篆刻的同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地选择篆书碑贴临写,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便会明显觉得篆印时的便利,不少初学者重刻轻写,往往事倍功半。   【章法与刻印的关系】   章法就是一个字或一个组字在印面上排列的艺术、比较复杂而变化多端,实在是篆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一方印光有熟练的刀法而无高明的章法,必无佳作可言。尤其是成套成组的创作,必须方方有变化,更要显示作者在章 [详细...]
    1. 吴熙载
    2.  吴熙载,字让之,书画篆刻都精,篆隶功力很深。为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的学生。他的篆刻最初取法汉印,三十岁左右看到邓石如的作品,敬佩不已,于是书法、篆刻均师法邓石如,从而把“邓派”艺术推向了高峰。由于邓石如作品传世甚少,所以名为师法邓派者实际大多以吴氏为宗。他的作品对黄杜甫、吴昌硕有很大的影响,吴昌硕曾说过,“学完白(邓石如)不若取径于让翁(吴熙载)”。甚推崇可想。   吴熙载的篆书飘逸劲健,表现在篆刻上用刀迅疾使刀如笔,笔意圆转流动,气势醋畅淋漓。每字结构的转折连接处和线条的延续处,都充分表现了书法的用笔。边款多作单刀草书,象他的书法墨迹一样娟美,都可说是别开生面。师承邓派的名家还有吴咨、徐三庚等人,虽各有成就,但均不能与吴熙载相比。邓、吴的成就,不仅因他们的作品出众,更重要的 [详细...]
    1. 赵之谦
    2.   赵之谦(1829--1884),有又铁三、益甫、冷君、无闷等别号,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晚清杰出的艺术家。他在书法与绘画方面都有创造性的表现,在碑刻考证、诗文研究方面的造诣颇深;但能代表其艺术最高成就的,则当首推篆刻。赵之谦是一位非常富有才情的文人篆刻大师,他的艺术才华很全面。赵之谦的篆刻初学浙派,进而对秦汉玺印、宋元朱文、皖派篆刻均有深邃的研究。他从邓石如使用各种篆文刻印受到启发,将秦权诏版、汉碑篆额、钱币、镜铭的篆体广泛地入印,取材广泛、意境清新,刀法简练而能传神,突破了秦汉玺印的程式。在刻款上则更是开创了兼用六朝造像、阳文款识,开拓了刻款装饰的新形式,开辟了前无古人的新天地。   在篆刻中追求“墨趣”是赵之谦的一大创造。他的篆刻很少流露出刀刻的痕迹,倒是在那一绿缕的印文中饱含着浓浓的笔墨情 [详细...]
    1. 黄士陵
    2.  黄士陵,字牧甫。安徽黟县人。父母过世后曾在南昌以照相为业,后长期客居广州,因此艺术上可称他的一派为“粤派”。篆刻初从浙派入手,逐渐进入对邓石如、吴熙载、赵之谦的研究。后来到北京友人看到大量的金石资料,使他大开眼界,于是在学习秦汉的基础上进一步取法钱币,秦权、汉镜、碑碣、瓦,特别着意于商周铜器、两汉金文,终于在皖浙两派之外,自成一家。   黄士陵的篆刻运刀爽利,不加修饰。白文取法汉铸印中光整一路的作品,在学习赵之谦的基础上以薄刃冲刀来体现汉印的方劲挺拔;朱文试点亦是锋棱毕现。章法讲究疏密穿插,线条锋锐挺劲,光洁妍美似,看不呆板。在貌似无意中包含着无尽的变化。边款以冲刀刻魏书,亦独具面目。 [详细...]
    1. 吴昌硕
    2.   吴昌硕,原名俊卿,别号很多,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他是清代最后一位大艺术家,与吴(熙载)赵(之谦)黄(士陵)并称晚清四大家。诗书画印造诣极高。他的篆刻先从浙派的陈鸿寿入手,继学徐三庚、赵之谦,最后通过学习吴熙载和钱松的刀法,加上对秦汉玺印和封泥瓦陶文字的研究,终于在转益多师中得到统一,形成老辣挺劲,雄浑苍古独特面目。   吴昌硕的书法早年涉猎甚广,中年以后专攻石鼓文,结合吉金文字的结体用笔,朴茂雄健,自生新意,发展了篆法,从而为他的篆刻突出陈规、自立门户,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他使用的钝刀切石的刻法,更使他篆刻显示出古朴、苍劲、浑厚的天趣。他的篆刻可以喻之为绘画上的写意派,在晚清的诸家之后,异军突起,成为近代最有影响的篆刻大师。 [详细...]
    1. 赵时枫
    2.   号叔孺,近代著名书画篆刻家。工四体书,精于书画碑刻的鉴别,擅画骏马。篆刻早年取法浙派,后精研赵之谦、邓石如直追秦汉,对周秦小玺及宋元圆朱文犹有独到功力。在篆刻艺术中,实际上存在有仿汉凿印两种流派,赵时枫正是近代继承汉铸印端重严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详细...]
    1. 篆刻起源
    2.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篆刻发到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下坡路。这种形势到了元末出现了转机,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印,从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到了明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明清以来,篆刻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流派纷呈。在这一时期文彭、何震对流派篆刻艺术的开创起了重大的作用。文彭系文征明的儿子,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灯光石"冻石可以当 [详细...]
    1. 玺印历史
    2.   玺印,《释名》解释为:"玺,德也,封物使可转德而不可发也。印,信也。所以封物为信验也。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先秦前,玺、印是一物。秦始皇后,只有皇帝印才可称"玺"。官吏及一般人称"印"。印有官印和私印,作为官府书信往来和私人交往的凭证。汉代印又称"章"和"印信"。唐以后又将印称"记"或"朱记",明清又称"关防"。但通称仍称印。古印有钮,可以系绶。印钮形式有覆斗钮、鼻钮、龟钮、蛇钮、虎豹钮等,印文有阳文和阴文。字体依时代变化。先秦时代是六国古文;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是篆字;隋唐以后多隶书、楷书。   玺印大约始自东周,代代相承,未曾间断,完其发展,可分四期: [详细...]
    1. 篆刻材料
    2.   学习篆刻之前,必须作好有关准备工作。犹如建造房屋,要事先备料。否则,"临渴掘井",就会影响学习进度与成绩。篆刻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工具材料,和备置有关的印谱和工具书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刻印的工具材料要选置恰当,过多虽用时方便,但一时难以齐备,过少则用时不便;过好一般价钱较贵,过贱则难于适用。   为了初学者的方便,现将学习中最主要的工具材料介绍如下:   (二)材料   篆刻用材有印石、印泥、纸张等。   1、印石   印章材料,有铜、石、全、玉、木,牙、骨、砖、有机玻璃制品等。但现在作为篆刻艺术用材,还是以石质材料为主。因为石质印材,柔、脆、腻、坚适中,易于受刀,并能表现出特有的金石韵味,故明清以来多为印人 [详细...]
    1. 选印石知识
    2.   这里介绍的是适宜青少年学刻用的普通石章   青田石   产浙江青田。最名贵的是"封门青"冻石,一般印石中以青田石最易受刀。   寿山石   产福建寿山。最名贵的是"田黄",价同黄金,呈黄色半透明。   昌化石   产浙江昌化。最名贵的是"鸡血石"。因石质红斑鲜艳如鸡血而得名。但一般昌化石常含有铁质的砂钉、易伤刀刃。   巴林石   产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巴林福黄石质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瑕,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巴林石中鸡血石,有"草原瑰宝"之美誉,该 [详细...]
    1. 篆刻的步骤(白文印+朱文印)
    2.   【怎样刻白文印】   运刀又有单刀、双刀之分。单刀即一刀直冲而下(如果刻完后反过来,?顺刀痕正中带一刀,略微带刻掉笔画中的一部分锯齿形裂痕,则可不致太单薄)?不宜初学,这里不作重点介绍。   刻满白文用双刀法刻去笔画,即用流水作业法将一方印分四次刻成:①依次将横划的下部刻完,将石章转动180°。②将横划上部全部刻完,轻转刀角修好笔画两终端。③④竖线也依上述办法两次刻成,最后收拾印边及部分不够之处。刻时"宁使刀不足,莫使刀有余",因为不足可补,超过则不可补救。   【怎样刻朱文印】   刻朱文印与刻白文相反,即留下笔画、印边,刻去除此以外的所有空地。也有双刀流失作业法,一印分四次刻法,最后收拾印边,剔去笔画、印边之外的残留部分。印不必刻得过深,刻刀须紧贴笔 [详细...]
    1. 如何检查与临刻古印和名家印
    2.   【怎样临刻古印】   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无论书、画、刻印,临摹是必经之路。秦汉印是篆刻史上的一座高峰,它的成就可以比之于唐诗、宋词、元曲。临刻古印开始主要选择秦汉印中比较平正、质朴一路的印以满白文为佳。到有了相当的基础后,也可再选择有特别的巧思或古拙奇宕一路的印,就象写字先临楷书,再临行草一样。办法是用水印法上石后,先以镜子校对,要力求写得与原印接近,刻好后,可用手指染墨轻拍印面,再同镜中的原稿核对修改。   【怎样临刻名家印】   明清以来各派名家印,是我国辉煌的篆刻艺术遗产中的又一高峰。各派的不同特点在印章中方寸之地呈现出神采各异的风貌。临刻名家印,可根据"取法乎上"的原则,在徽派、浙派、晚清四大家(吴让之、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及其他如赵叔孺、赵古泥等名家印中选 [详细...]

展览活动
大观——董浩绘画新作展
 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2号
 
 董浩
人间茶事·王来文隶书茶事雅集
泉州市晋江市大井口3号
伴山——山东青年美术作品邀请展
济南市市中区二环东路11117号
墨韵蝉鸣——王德成国画扇面展
青岛市市南区闽江路62号9号楼
艺术访谈
追求艺术的精神——艺术家吕重阳访谈录
博宝艺术家网:是什么原因或者动力引导您一直坚持绘画不放弃? 吕重阳:当今大多数书画家,尤其是画国画的同道中人——... 详细>>
>>“我要创作价值两千万元的名砚”——访台山籍中国工艺美术...
>>留住手艺——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茅子芳、文乾刚访谈录
>>心系神舟 ——访“神5”邮票设计者之一 王虎鸣
>>杭间清华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主任杭间访谈
访谈视频
中国青铜文化 99
中国青铜文化 98
中国青铜文化 97
中国青铜文化 96
中国青铜文化 95
工艺理论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有利于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文章从思维方面的借鉴、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 详细>>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名片的意义及分类
名片设计制作与名片印刷要点
唐宋墓室壁画世俗化倾向原因浅析
平面设计及印刷业务人员常识备忘手册-设计板块
软件界面设计要素-设计板块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设计板块
关于设计管理-设计板块
设计思考------设计师不应忽略的几点问题-设计板块
什么是设计之美?-设计板块
    联盟站点:>>
  1. 大众文化网
  2. 画画世界
  3. 菏泽新理想学校
  4. 菏泽市书法艺术研究会
  5. 红心伟业
  6. 阿特艺术网
  7. 中国书画家网
  8. 曹州艺术网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2

  工艺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gymsj.com,All right

外联部: 

邮编:100069 电话:   
技术部: 邮编:100052 电话: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500(s)   10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