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11:31:46
    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工艺美术家网 --中国最大工艺美术门户网站 >>艺术评论 >> 市场评论
碎片区块
    1. 黑白灰——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视觉美学特征
    2. 八五新潮美术运动发生至今已经整整二十二年了,它开辟了艺术承担文化批判和自我独立的新视野,使得这期间产生的一批批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在题材、媒介、风格和语言形式上获得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拓展实践,它的作用特别在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的产生,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将这二十年来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创作纳入社会政治和经济文化的更加广泛的领域里来考察和批评,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思考途径。在这种思考途径上,集结着技术(工具)理性批判、大众传媒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国家政治批判,还有现代性批判以及文化研究等等各种主题和层面的批评模式,它们是西方20世纪文化批判谱系在中国现当代艺术阐释和批评中的一种自然延伸。只不过经历了很大历史跨度的西方文化的这个批判谱系,即从早期卢卡奇(GeorgLukacs [详细...]
    1. 社会捐赠是公共收藏的重要渠道
    2. 从清末状元张謇1905年于家乡自费筹办的“南通博物苑”,中国的博物馆事业从起步到今天也不过百年。虽然从《宣和画谱》、《宣和书谱》以及《石渠宝籍》等典籍中我们可知,中国自古就不乏收藏观念,但严格说起来,公共观念上的博物馆并不是从中国自己的文化土壤中培育起来的,而是18世纪末期西方文明的产物。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6年上海美术馆建馆,1963年中国美术馆落成。从文化理想上看,美术馆的博物馆性质是毫无争议的。但建国后由于政治运动等客观因素的干扰,对美术馆博物馆性质的定性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最终确立。1986年,美术馆的博物馆性质被写进国家条例,“美术馆是造型艺术的博物馆,是具有收藏美术精品、向群众进行审美教育、组织学术研究、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等多职能的国家美术事业机构。”(《美术馆工作暂 [详细...]
    1. 艺术:以“记忆”抵抗“遗忘”的方式
    2. 爱德华·萨义德对于我们的意义是无法抹煞的:他把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作为政治判断的基础,而且以文化作为“记忆”抵抗“遗忘”的武器。在他去世后出版的《文化与抵抗》汇集了他生前最后几年内接受媒体访谈的记录,可以看作是这位巴勒斯坦斗士生前最后的呐喊。这些访谈主题是巴以冲突、恐怖主义与反恐战争、国家与民族的重建等等,但在这些主题之下,我深感萨义德把文化作为一种抵抗的力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文化作为抵抗现实的途径,他对历史记忆的坚执达到了这种地步:关于巴勒斯坦人的“丧失与剥夺的历史”,他说“这是一段必须解救出来的历史——一分钟一分钟、一个字一个字、一英寸一英寸地解救”。 艺术同样可以作为以“记忆 [详细...]
    1. 炫耀式概念落到实处中国实验建筑10年反思
    2. 上海世博会上的“魔方”主建筑师张永和 在奥运以后关于中国当代建筑的种种耸人听闻的论述似乎已经大大减少,人们可以更冷静地回顾过去10年的中国建筑热。 通常,批评家把华人建筑师张永和1990年代中期成立“非常建筑”从事建筑设计看作中国实验性建筑——有别于国有设计院所和大商业设计事务所的、有研究形式的设计思路——诞生的标志,而在21世纪的头几年,他和王澍、刘家琨等一些具有个人风格的建筑师一度成为很多时尚杂志报道的对象。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个传媒爆炸的时代,大量的设计合同也让所谓实验性建筑师难以摆脱商业市场的诱惑,有的以学院为依托进行学术探索,有的则完全冲入市场积极觅食,也有的在多级力量之间徘徊。 在混乱的多种 [详细...]
    1. 80年代中国抽象绘画,形式主义还是现代主义?
    2. 20世纪80年代中国抽象艺术的兴起几乎是与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进程同步的。总体而言,80年代的文化和艺术的任务莫过于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学习,以及建构一种立足于本土文化之上的现代文化。但这种文化思潮的萌芽肇始于中国1979年的改革开放。80年代初,人们已经能感觉到现实生活正在悄然地改变,高楼、汽车、电视、电影、牛仔裤、港台流行音乐等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当时,一切新事物的出现似乎都与改革开放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都表征着现代社会的来临。实际上,从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政府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实质是对私有化的肯定,也是对过去激进的如“人民公社式的大跃进”体制的一种矫正。从80年代初开始,中国在政治领域,尤其是市场经济、城市化建设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大多是在向 [详细...]
    1. 探索油画进入中国百年传统思维的当代重述
    2. 尽管中国油画源自西方,但是100年来被不断地进行地方性的改造以适于民族的需要,同时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悟象化境:传统思维的当代重述油画展”目的是探索油画在进入中国100年后,如何走向自我回归的理论定位。 油画在中国一直面对的问题,是如何重新找回自己的话语权。传统和西方的话语都不能直接套用,因为古的和洋的虽然能够局部地说明某些问题,却不能相对全面地把握当今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状态。我们所面对的不是新问题,而是100年来未解决的老问题。 美术史研究中存在着同样的情况,我们现在基本是袭用西方各种新出炉的话语、理论和方法论,以追随西方的“新方法”来掩盖自我批评体系之不存在,尤其是1985年以来的美术史论研究,陷入了因袭西方美术研究论述方法,并不顾中国自身的历史规律,削 [详细...]
    1. 艺术的道德底线在哪?中国行为艺术的堕落
    2. 令人作呕的行为艺术 张洹赤身裸体涂满蜂蜜,端坐在北京的一个肮脏的公厕里2小时,让身上落满苍蝇;舒勇在情人节找花草树木谈情说爱;王晋与一头骡子结婚…… 这些就是中国的行为艺术? 近几年,行为艺术所表现出的越来越极端化的倾向和不可理喻,让人难以接受。 行为艺术的部分创作者更以自虐、伤害、鲜血等极端行为作为表达的主要方式,直接挑战人性和道德的极限。去年8月,在成都郊区某花园举行的行为艺术表演中,北京朱昱的作品《复活节快乐》,拟将猪的胸腔打开,露出跳动的心脏,然后再缝合好。整个过程因其场面的血腥和手段的残忍,遭到社会各界强烈谴责。来自英国的女行为艺术家MiMi甚至一度挥舞铁镐冲入现场试图阻止行为的继续。在去年12月12日第四届深圳当代艺术展上,有人竟将10吨苹果倾入 [详细...]
    1. “行为艺术”逼近法律雷场到底是行为还是艺术
    2. 下面的文章,是笔者在非常焦虑的状态下写下的,因为当时太草率了,居然认为可以仅仅从法律的角度来评判行为艺术,可想而知,当笔者真正涉及到这些作品、这些艺术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和浅薄。 因为实际上,要从法律的观点去看这个问题,那真是非常的容易。这些行为艺术家的行为的暴力倾向、对他人的人格和尊严的侵犯、那些在公共场所进行自虐或虐待、展示或侮辱人类及动物尸体、展示血腥、残暴、淫秽,展示人体性器官或者色情的演示行为,等等等等…… 如果真的只是和法律有关系,那么只要一纸禁令便可。事实上,文化部在2000年4月的《关于坚决制止以'艺术'的名义表演或展示血腥残暴淫秽场面的通知》已经说得够清楚了--这样的土壤应该被铲除--可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它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这些艺术家的道德观念、意识形态、法 [详细...]
    1. 感觉的拯救-有关于中国的行为艺术及其它
    2. 中国的行为艺术家正在遭受着四面楚歌的境遇,这是因为在一个习惯性的集体思维下,人们很难接受完全以个人名义抛头露面的表现性行为,尤其是某些行为艺术家采取非常极端的手段来演绎自己的思想观念,更是让一些人揭了疮疤,抓住了暴力上的把柄,因而加以口诛笔伐,甚至于采取道义上的谴责与要挟。然而,正如弹簧的力学原理,越是受压,反弹力越大一样。压力也催生出了不断爆发的激情,以至于出现了许多跟这些批评方式针峰相对的行为,继而反倒造成了那些不断挑战极限的行为艺术的泛滥。所以,我觉得对行为艺术取一棒子打死的态度并不可取,尤其对于那些极力想维护某种话语势力的人,此举也并不明智。在当今多元化的开放时代,漠视任何一种新的时代现象与文化现象,都只能说明其目光的短浅和思想的贫瘠,大里说是违背与时俱进的原则,开了历史的倒车,小里说是一种作茧自缚的固守,是一种自我逃避。这里有一个历史的教 [详细...]
    1. 20年透支中国行为艺术走到中年
    2. 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正在举办行为艺术家何成瑶的个展,北京现在画廊在M50的上海分部也正在举办“七宗罪”行为艺术展。何成瑶个展的作品,基本上是对她艺术履历的一次回顾。而“七宗罪”则是对1989年美术大展上七个行为艺术作品的文献展示。 何成瑶多年以来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行为艺术创作,并由此发散开来形成了作品系列。“七宗罪”则从中国行为艺术的源头上进行了一次回望。不管这两个展览的形态如何,它们都难免让人联想到当下。客观地说,这两个展览在当下的艺术氛围中显得有些突兀。 随着架上绘画主流地位的逐步确立,新媒体艺术作为后起之秀的咄咄逼人,行为艺术,近两年似乎正变得越来越边缘。甚至,它们最多只是某些大型艺术展览开幕式上的点缀,聊胜于无。一大批早年间做行为艺术出身的 [详细...]
    1. 幻想的政治和新人:中国新生代实验漫画
    2. 除了商业漫画,实验漫画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潮流。实验漫画是什么?它更多地像“作者电影”,即由一个作者在图像和故事上进行实验性的创作,它的故事不一定娱乐性,甚至带有社会讽刺和另类青年的反叛特征,图像也带有一种手绘的绘画性实验。 实验漫画具有一种精神和视觉的另类文化的倾向,西方的一些重要美术馆和出版社,也将实验漫画当作一种前卫性的当代艺术出版和展示。这种另类漫画在国外非常多了,但中国除了各种模仿美国、日本、台湾的商业漫画,在商业市场上还找不到一个实验漫画的群体。 这个群体实际上已经存在了,并创作出一批非常有中国力量的实验漫画。我对这个群体的了解始自2007年,当时南京的胡晓江给我寄来一本他和朋友编的实验漫画的作品集,这本集子令人振奋,终于看到中国新一代的实验漫画出现了。 2008年 [详细...]
    1. 中国艺术市场策展人缺位
    2. 中国艺术品在市场上大放光彩,艺术家成了明星。如果说艺术家是明星,那么策展人便是导演。 很多人都听说过策展人,但是人们错误的解读让中国策展人的身份变得尴尬。当镁光灯聚焦在艺术品、艺术家身上时,当大家谈论着展品的天价记录时,鲜有人知道这些躲在幕后的策展人。中国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鉴定委员徐嘉鑫告诉记者,前几年在中国比较“新鲜”的双年展、三年展,如今大家觉得索然无味,正是因为策展方式太陈旧。 策展人是一场艺术展览、展会的策划人。他们在展会中负责活动的构思、组织、管理等事项。他们本该是一群智慧之人:他们必须了解艺术家的风格、思维方式、作品形态,能据以往的作品推知该艺术家能否做出符合展览要求的作品。 “如果一个策展人扮演的是给艺术家打工的角色,只是把展览的后勤做好,那么只能 [详细...]
    1. 匿名拍卖:有局限的新创意
    2. 继无底价拍卖、保真拍卖、夜场拍卖之后,近日艺术品拍卖领域出现了又一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拍卖方式———“匿名”拍卖,主推不以名气衡量水平,直接按作品好坏出价。 不以名气衡量水平,直接按作品好坏出价,近日艺术品拍卖领域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拍卖方式———“匿名”拍卖。 据主办方中久富莱国际拍卖公司介绍,8月29日在北京举行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会,将首次采取“匿名”方式。拍卖会共推出150件当代油画作品,拍卖过程中只发布拍品编号,成交后再公布拍品作者名称,流拍的作品不再公布。 这是继无底价拍卖、保真拍卖、夜场拍卖之后,又一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拍卖方式。它究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还是为夺 [详细...]
    1. 李峰:影像,作为艺术的方式
    2. “在那个时侯,九十年代初,谁知道当代艺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是方靖辉对我质疑的回答。 我认为,他1992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那场时装造型艺术展,虽然轰动一时,在探讨当代艺术的可能性上有所贡献,但太过时尚,归根结底还是时装设计表演。当代艺术归根结底应该是边缘的、小众的、破坏的、颠覆的,或者嘲讽的、戏谑的、能够提供独立思考、对主流价值观充满质疑与批判。 以此来看,迟鹏创作于2008年的作品《凭什么让我爱你》确充满了质疑。CCTV大楼被迟鹏用photoshop修改成摩天巨人模样,都市巨大体量建筑带来巨大压迫。它如此神奇、如此蹊跷,提早一年预测了后来的熊熊大火——正月十五的夜京城烟花灿烂,但CCTV附属大楼的不意之火更为雄壮,也更为恐怖,那是灾难。事实上,迟鹏很早就展开了他的批判,虽然这批 [详细...]
    1. 高名潞:评雷虹作品中再现的“禅意”
    2. 摘自 2003年《中国“极多主义”:一种另类“形而上”艺术》 再现 禅意 …将艺术作为某种类似宗教生活的形式的艺术家仍大有人在。雷虹的绘画在这方面极为明显。雷虹是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的研究生。绘画似乎只是他的 副业 ,但我觉得它们却真正地体现了雷虹的艺术追求。他画了数百张纸上铅笔素描,它们大多有典型的西方抽象画的形式,由点、线、方块等元素组成。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从中发现西方抽象画的冷峻的结构意味。相反,它们透露着生命感和一种人文精神。因为,那些点线等符号因素不是从象征概念出发,而仍是从意象出发,象中国的水墨画,总不把抽象走到极端 [彩页102-105 ]。你可以从那些画面联想到,一行大雁,渔舟唱晚,大漠孤烟等。雷虹的绘画中的符号之间的关系,他们运动的方向和力度似乎暗示了 [详细...]
    1. 艺术教育不该总是“副科”——从欣赏西方绘画说起
    2.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趋活跃,国内举办的西方艺术展览越来越多,其中不乏西方国家的艺术精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出国门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些在国内很少进博物馆和美术馆的旅游者几乎都会慕名进入卢浮宫等世界知名博物馆,为的是远远地朝《蒙娜丽莎》等名画望上一眼,可能的话,来个合影留念。 当普通观众面对那些在西方国家享有广泛盛誉的绘画作品时,我们常常听到的一些话要么是略带自责色彩的“欣赏不了”,要么是简单直白的“看不懂”,要么是因不懂而责怪画家画的“这是什么玩意儿”。当他们跟随队伍好不容易挪动到名画前,想要进行一番鉴赏的时候,也只会发出一声叹息“不过如此”,或者自问“好在哪里?我怎么没看出来?” 是啊,世界名画 [详细...]
    1. 个体化与个人气质的探寻——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使命与诉求
    2. 集体记忆、族群特征和集体性的宏大叙事,雄踞中国当代艺术主流已有近20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宏观背景的当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史和文化历程,也已“资助”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在近些年的国际艺术市场上打下了一片江山。然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发展而言,市场的普遍青睐和热情追捧似乎并不足以支撑这些作品的历史性意义与价值。 事实上,中国当代艺术在赢得持续数年的国际性商业胜利的同时,似乎并未在国际艺术界获得应有的“人格尊重”。对于西方购买者来说,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始终无法摆脱西方“他者”眼光关照下的“异文化特征”,充其量不过是某种“近乎野生状态”的异域风情。于是,商业意义上风风火火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们不得不面临某种深刻的尴 [详细...]
    1. 有意义的中国当代艺术(一)
    2. 1.讨论的边界。 讨论中国当代艺术,固然离不开全球当代艺术的大背景,但是,根本不能脱离的是中国当代社会形态与演进趋势。因为只有建立在这种真实形态之下的当代艺术,只有建立在这个历史时期社会和人生进步意义上的艺术,才是中国的、当代的、真实有效的、占据历史空间的艺术。别的当代的艺术思想、观念、形式,不能算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可能是西方的当代艺术或者美国的当代艺术,抑或别的当代艺术,因为它并不指涉中国形态,超出了中国语境。 2.有意义的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本质上应该是时间意义的艺术概念,也就是说,人类艺术历史的任何时期、任何风格的艺术都曾经是当代艺术,很显然,中国艺术领域是把近三十年以来引进的若干艺术形式包括前卫艺术形式、抽象艺术形式等等,作为当代艺术的普遍性范畴,也无可厚非。在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从时间意义上讲 [详细...]
    1. 画画与画“钱”-话说市场的兴起与创作的式微
    2. 在我们这代人的视觉记忆中,有些美术作品过目不忘。就像即便不懂音乐的人,也会轻声低吟《让我们荡起双桨》、《爱我中华》、《外婆的澎湖湾》一样,哪怕从来没有摸过画笔,我们也记得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张凭的《忽报人间曾伏虎》、汤小铭的《永不休战》、徐匡和阿鸽的《主人》、程丛林的《1968年×月×日雪》、李秀实的《疾风》、罗中立的《父亲》、周韶华的《黄河魂》、陈宜明的《我们这一代》、贾又福的《太行丰碑》、沈尧尹的《地球的红飘带》……这些经典作品曾经给予我们泪流满面的感动。 不过,这都是十几年前甚至更早一些时候的美术作品了。这些年,美术界不断地呼唤精品,呼唤力作,为什么要呼唤?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没有精品,没有力作。 很多大大小小的画家从10多年前就基本上失去了以美术作品载入美 [详细...]
    1. 陈履生:拍者之错与藏者之过
    2. 邵建武先生以“冷眼观潮”在8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有的痛是永远的——对汉奸作品拍卖的考察》 ,提出了自元以来不断被提及的问题,即文艺品评中的价值取向和人品与画品的关系问题。过去这个问题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可以说是不言自明,或者说是毋庸赘言,现在却到了“考察”的地步,论者出言谨慎也让人感觉到了世界的变化。 尽管这个问题在不断宽容的社会中,在以经济为衡量准则的价值社会内,几乎没有太多的人去关注这个属于社会整体价值观层面上的问题,因为刚直不阿的文人风格和知识分子的气质,已经成为凤毛麟角,英雄主义也只是存在于理想的呼唤之中。但是,有人出来说说,总比视而不见为好。 与汉奸作品拍卖相关的是,这几天将有3幅纳粹头目阿道夫·希特勒的水彩 [详细...]
    1. 藏家·玩家·炒家 当代艺术品市场上的3种人
    2. “艺术品市场”的概念,无疑彻底淹没了“收藏”的概念,金融危机一来,艺术品市场的拍卖和交易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代艺术”泡沫破碎。其实对收藏来说,几乎无关金融危机的什么事儿,或者说金融危机无关收藏的什么事儿,但是,由于艺术品市场的强大渲染和炒作,使得许多人几乎将收藏与艺术品市场混淆在一起,这是有必要掰扯掰扯的。 常见有收藏爱好者感叹,当今世界,已经无漏可拣。那些所谓著名收藏家、鉴赏家也在媒体上渲染同样的感叹。其实,真正的收藏与拣漏的心态企求没有多大关系,当然你拣到了是你的福气,但不是说没有了拣漏这收藏就不好弄了。过重的拣漏心理不是真正的收藏,那还是投机需求。 真正的藏家没有将倒卖赚钱和炒卖获利当作藏品最终的归属,在收藏的过程中也许有倒腾、置换等等行为 [详细...]
    1. 网络时代看架上绘画
    2. 内容摘要:从架上艺术的绘画性所表现出来的“看”和手绘所表现出来的“快感”的特殊价值, 可以看出架上艺术在信息化社会、艺术多元化的今天的中国仍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否定了国内某些人士对架上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所产生的担忧与质疑。 架上艺术是西方艺术的一种语言形式,在中国的发展只有百年历史,我们对架上艺术的认识和技术,距西方传统油画还有相当距离。西方架上艺术和当代艺术发展与我国主流文化在创造观念上也有相当大的差异。但在中国有深厚文化的土壤上如何生根发展,如何建造中国气派的架上艺术还需中西文化的不断交融和剥离。曾有一段时间,人们因架上艺术在世界范围的艺术格局内的衰落而否定了它,又因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图像日益泛滥更是对架上艺术产生质疑。其实,架上艺术在中国和中国当代艺术中仍占有主流地位。架上艺术 [详细...]
    1. 拒绝官方主义是中国当代艺术唯一的出路
    2. 看了上届卡塞尔文件展策展人对威尼斯中国馆的评价,指出当代艺术的国家主义性质是非常可笑、荒诞、以及完全是背离当代艺术精神的行为。当代艺术是个人独立意识的呈现,是个体艺术态度之自由表达。世界当代艺术大展唯一保留国家馆展览项目的只有威尼斯双年展,我相信随当代艺术的发展,很快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项目将会取消。之前的巴西圣保罗双年展也曾设立国家馆项目,但,事实证明这个项目是有问题的,是不符合艺术精神本质理念的。因此,圣保罗双年展很快就取消了国家馆。而对于卡塞尔文件展策展人表面上一些客套话居然被一些人视为是对中国馆的赞誉,这或许也可以映照出当今国人对当代艺术理解的角度和认知上的模糊不清。不过,基于这种价值认知论上的“稀里糊涂”也还情有可原。但是,某些人心里很清楚,却故意混淆是非,无边吹捧,与主流独裁权威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以此达到个人权欲 [详细...]
    1. 略谈美国与德国的当代艺术本土特性
    2. 美国文学批评家阿尔弗雷德·卡津(Alfred Kazin)在1942年出版了一部关于美国本土文学现状的著作,书名为《论本土文学》。卡津在书中不无自信的宣称:“我们现代美国文学的出现”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一个‘美国世纪’终于成熟起来的证据”【1】卡津的自信显然来自美国人一贯我行我素的狂傲或自大意识。虽说这样的言词令人发笑,但就其文化自我认同这点看,无论如何这也不失为一种合情合理的肯定性言论,尤其这样的言论伴随政治经济日夜强大起来的美国。而同时期,“作为美国文学的穷亲戚,美国现代艺术”(约翰·拉塞尔)还在苦苦寻觅属于自身本土具有“原创价值”的艺术。当波洛克出现时,美国人似乎在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中看到了本土艺 [详细...]
    1. 美术成最热门艺考 隐形就业促进“艺术留洋”
    2. 世界最大霸王龙骨架将在美国被拍卖2009年的高考,考生规模达到了1020万名,较08年略有增加,全国单招艺术院校也从去年的39所扩容至42所,随着艺考热不断升温,其中美术学院无疑是艺考最大的热门。 作为全国艺考热门院校之一的北京电影学院的21个招生专业在全国招生440人,较08年增加95人,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本科招生总人数为88人,分为4个方向:动画艺术方向15人,漫画方向23人,电脑动画方向25人,游戏设计方向25人。四个方向允许考生兼报两个专业方向。今年北影动画学院录取率较往年有了提高,而基本上绝大部分的录取生都经过专业的机构培训,很小一部分是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后直接来参加考试。 据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前优秀专业课教师翟翌翚介绍,美术类考生在经过专业强化的培训后,除了取得专业能力的增长之外,专业的画室还会根据学生 [详细...]
    1. 艺术中的人民—对新中国美术60年的一点反思
    2. 20世纪新中国绘画的主旋律可以表现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劳动建设新社会”以及“多样化的精神需求与现代社会价值的探索”等若干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主题。但无论在新中国历史的任何阶段,反映上述主题的中国美术,都与新中国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艺术家始终具有鲜明的现实意识,以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艺术观念进行创作,从而涌现了大批饱含时代精神的作品。而“人民”则成为新中国美术的主体,不仅人民的生活与命运成为新中国美术的主要表现题材,而且中国的艺术家将艺术自觉地置于人民的需求与视野中,使艺术成为人民日常精神生活的主要部分,这也是20世纪新中国美术的重要特征。 从艺术史的角度看,新中国美术体现了中国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进程,反映了对西方艺术 [详细...]
    1. 从意识形态到政治哲学:作为思想史的当代艺术史
    2. [摘要] 为什么要写当代艺术史,到底可不可以写,如果要写那该怎么写……这些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当代艺术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不可否认,当代艺术史写作背后无法回避某种话语权力诉求或意识形态自觉的可能,然而,从任何意义上,写作本身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如何写或写作方法的问题。事实证明,方法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也可能是一种政治哲学。其中,以汪民安《形象工厂》为代表的微观解构背后隐含的便是反现代性及其虚无主义立场,体现为一种消极意识形态或反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而以潘公凯“四大主义”为典范的宏大叙事则端赖于“大一统”思想及其保守主义立场的支撑,体现为一种积极意识形态。基于此,导演贾樟柯的新片《二十四城记》启发我们:微观解构与宏大叙事的对立是可以消解的,而且,这不仅去政治化或去意识形态化,并 [详细...]
    1. 当代艺术媒体危机深源解析
    2. 从事艺术批评的年轻人,可能每天都会上网浏览一下最新的艺术信息。对当代艺术研究人员来说,快捷地掌握更多资讯是必要的功课。艺术网站的迅捷让我明显地感觉到:即便是拿到最新一期刚印出来的杂志,翻看其展览信息栏,也会觉得展览信息过时,因为艺术网站早就发上去了。我想建议,杂志已经没有必要再浪费版面设展览信息一栏,而是应当设立对展览的深度评论栏目。 因为现如今艺术机构或策展人筹办一个展览,虽然已不算是一件太难的事情,但也费工费财不少,事后各方都会希望看到对展览的真实反响。但目前的情况却比较惨淡,展览评论甚至还不如艺术传媒不够发达的20世纪80年代。尽管现在每天都有新的展览开幕,但几乎很少会有展览得到学术界公正独立的评价和专业讨论,原因是纸质媒体和艺术网站对展览评论的鼓励不够。其实纸媒和网站完全可以分工合作,网站主要负责最新展览信息的动态发布,纸媒 [详细...]
    1. 谁在收藏当代艺术?
    2. 看着“水涨船高”的现代艺术或者当代艺术“风头正劲”地被各路英豪纳入怀中成为价值不菲的艺术珍品,有时也不由得纳闷?到底这是怎么形成的商业潮流?这些顶级藏品又是由哪些人在收藏和进行市场运作的呢?这些收藏家都拥有怎样的身家性命和资产实力,使得他们一跃成为顶级收藏品或者与收藏“劳斯莱斯”或“宾利”等顶级汽车一样嗜好的选择者呢?在这个迅速划分等级和阶层的时代,又是什么使得当代艺术品一跃成为一种象征身份和地位的抽象化物品呢? 一、区别于欧洲富豪的中国收藏家身份 二、中国收藏家的身价排行榜 三、当代艺术品的藏家身份与隐匿的身价 四、中国收藏家的阶层划分与等级差异 如果说这个时代已经划分出富豪和中产阶级,那么怎么去 [详细...]
    1. 看美国当代艺术家拉里·瑞沃斯的绘画
    2. 西方古典与现代绘画大都是在一幅画作中表现一个主题或描述一个场景,而在当代这个多元至上的时代,艺术家们纷纷对传统绘画进行了题材与媒介上的颠覆。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接受西方创作新理念的美国艺术家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就是打破传统媒材限制,采用报纸、广告、商标、影视图像、快餐、卡通漫画等各种布片、报纸、照片等实物材料作为创作素材,将之杂烩于自己作品中,与颜料相拼合。作为与劳森伯格同庚的美国当代画家拉里·瑞沃斯,在进行媒介与题材的创新探索上,较之更为前瞻性。其早期的画风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上世纪80年代绘画回归潮流的创作方式,以至于真正回归潮流到来时,瑞沃斯仍然走在前头。 瑞沃斯选择了把具有新闻性、社会性、面对大众的事件与大众无法得知的私密行为放在一起的方式,以记录式的多元叙述打 [详细...]

展览活动
空谷传声——孙全义油画作品展
 西安市东南三环交汇处华中星辉奔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三楼
 
 孙全义
和其光——李恩成、韩斌、陈涛三人画展
北京市朝阳区京顺东街北一号地坛医院北门斜对面
山花烂漫——范存刚、朱赓博中国画邀请展
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37号
观·想的表达:尚可作品展(淮安展)
淮安市生态新城翔宇南道15号
艺术访谈
追求艺术的精神——艺术家吕重阳访谈录
博宝艺术家网:是什么原因或者动力引导您一直坚持绘画不放弃? 吕重阳:当今大多数书画家,尤其是画国画的同道中人——... 详细>>
>>“我要创作价值两千万元的名砚”——访台山籍中国工艺美术...
>>留住手艺——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茅子芳、文乾刚访谈录
>>心系神舟 ——访“神5”邮票设计者之一 王虎鸣
>>杭间清华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主任杭间访谈
访谈视频
中国青铜文化 99
中国青铜文化 98
中国青铜文化 97
中国青铜文化 96
中国青铜文化 95
工艺理论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有利于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文章从思维方面的借鉴、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 详细>>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名片的意义及分类
名片设计制作与名片印刷要点
唐宋墓室壁画世俗化倾向原因浅析
平面设计及印刷业务人员常识备忘手册-设计板块
软件界面设计要素-设计板块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设计板块
关于设计管理-设计板块
设计思考------设计师不应忽略的几点问题-设计板块
什么是设计之美?-设计板块
    联盟站点:>>
  1. 大众文化网
  2. 画画世界
  3. 菏泽新理想学校
  4. 菏泽市书法艺术研究会
  5. 红心伟业
  6. 阿特艺术网
  7. 中国书画家网
  8. 曹州艺术网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2

  工艺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gymsj.com,All right

外联部: 

邮编:100069 电话:   
技术部: 邮编:100052 电话: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958(s)   10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