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30日 00:32:31
    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工艺美术家网 --中国最大工艺美术门户网站 >>艺术知识 >> 书法
    1. 怎样临摹汉简(14)
    2. 汉简中,撇画、捺画对增强字的视觉冲击力有着特殊的作用。尤其是那些粗壮的笔画,更是如此。 一般情况下,撇、捺存在互动呼应的情况。这一点,在汉简中表现得尤其生动。 图一中,“东”、“束”二字为对称结构。“东”字撇、捺画处理几乎对称,宛如面具上的“八字须”,俏皮生动。“束”字打破对称状态,撇捺一曲一直。需要注意的是,此字撇、捺画看起来行笔较涩,抖动剧烈,这与竹木简本身的材质和纹理很有关系,不是刻意描摹出来的。“谷”字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15)
    2. 6.钩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汉简中并没有完全类似楷书的那种稳定成熟形态的钩画,很多是由隶书波磔自然生成的,带有极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因而较之楷书更加丰富多变。为了讲解方便,这里暂称之为“钩”。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钩画与后世楷书钩画形态接近,但数量不是很多。 我们将汉简的钩画分为五类来讲解。 第一类为无钩。无钩是钩画的一种特殊形式,顺势波磔而成,或因势生形,钩意不是非常明显。如图一中的 “我”、“抗”二字,虽然钩画笔意较为简省,但仍显得意味深长,可见汉简不拘一格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16)
    2. 第四类为重钩。重钩与长钩的区别在于有明显的楷法特征:出钩较为宽锐,转折较方,有少数采用圆转。图一中,“包”字末笔采用了圆转,“已”、“宽”二字的钩画用笔顿挫有力、方锐雄强。 第五类为顺势钩。这一类钩画在汉简中最多。此笔画由书写习惯的重顿和波磔演化而成,随势赋形,似钩又不是钩,千变万化,处处流露出迷人的意韵,如图一中 “风”字的钩画。图二中,“瓦”字的钩画夸张了整个字的疏密关系;“光”字将竖钩画变成横画,且疏密对比强烈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17)
    2. 7.夸张之笔 汉简字迹较小,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着意夸张之笔。这些醒目的笔画成为一种点缀,也成为汉简书风独特的标志。笔者将这些含有夸张之笔的字集中摆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发现它们虽然浪漫恣肆、不拘一格,但其中也存在一些规律,然而又不是完全绝对的规律。 我们先集中来看竖画。汉简中的有些竖画打破常规意义上的书写,做较为夸张的延伸。这些竖画一般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居于字的正中,如图一中“年”、“举”、“币”、“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18)
    2. 我们再来看一下汉简中对钩画的夸张处理。 一是竖钩画。有的居于字的中下部位,有的居于字的右侧,且以后者居多。图一中,“宁”字的竖钩如满弓,如新月,使字的结构上密下疏。“衡”、“行”二字竖钩居于右侧,处理成悬针状,前者粗重而后者轻细。“行”字双人旁的竖画向左轻扬,与右部的悬针竖构成一种巧妙的互补。“府”字的竖钩自然出钩,与中部点画遥相呼应。图二中,“事”字中间的竖钩做了加长处理,改变了用笔的节奏和整体上的疏密关系。 &ldquo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19)
    2. 三、结体分析 (一)形体结构从前文对汉简的一些点画分析,我们了解了汉简的一些主要外部特征,从中也感受到了汉简的多变性。下面我们将着重对汉简的形体加以分析。 1.点画成形 如前所述,汉简所能体现出的自由度,较之其他书体要大得多,如果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汉简中的字迹抽出来看的话,更是如此。在汉简中,无论是点画长短、粗细,都能随机、有效地改变字形结构,使之或长或方、或正或斜,面目多变,几乎难以用言语比拟穷尽。图一中,“行”、“律”二字和“神”、“弗&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20)
    2. 2.欹侧取势 汉简中很多字形属于欹侧取势这一类型。如果将偏旁部首看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的话,我们便可以比较容易掌握其中的变化规律。这里所选字例无一端正者,我们不妨逐一分析一下。 图一中,“槐”字“木”旁倾斜,其撇画伸长,体态优美。“美”字本来是比较对称的结构,但这里处理成半圆弧状,捺画平出,使字呈现欹侧之势,从而变四平八稳为动感十足。“知”、“张”二字有一个共同点,即结构均为左高右低,且相互角抵。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21)
    2. 3.错落生姿 错落存在三种情况:上下错落、左右错落、内外错落。 一般说来,上下错落,主要是通过字形上宽下窄的变化来实现。图一中,“杳”字上部撇画较小,将下部右下方凹进,使整个字看上去相当有趣。“当”字将上方左侧点画加重分量且极力左移,又将中下部字势向右上扬起,从而产生了动感。 霄”字上方长横画向右侧延伸,“肖”部撇画极力向左侧运行,形成一种张力。 宝”字上方点画自右至左行笔,形体宽大,下方“贝&rd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22)
    2. 4.法相庄严 书法创作一般强调“欹正相生”。欹从正生,有欹必有正,否则只会流于怪异。汉简书确实以夸张、奇异为主,但有少量结体,如古佛慈容,法相庄严,并非一味追求欹侧跌宕,但同样展现了灵动之美。这类字又可分为三类: 一是纵长型,如图一中“旧”、“翼”、“属”、“墨”四字和图二中“量”、“昼”二字。在这些字中,横画较多,都有意识地被处理得极短,使字呈现纵长体势。但这些横画不是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23)
    2. 5.疏密有致 汉简中的疏密关系处理手法繁多,大疏大密的情况很多,值得在行草创作中加以借鉴与应用。 一是充分利用笔画的粗细、长短来调整疏密关系。图一中,“制”字将“刂”中的竖画变成较长的横画,下方留出大块白地,强化了疏密对比。“素”字上方三横画较为密集,“系”部的竖钩画拉长,不流于俗。 “寻”字笔画较细,结体开阔,显得宽博疏朗。 二是将笔画拉长,带有一定的弧度,形成封闭式结构,进而形成特殊的疏密关系。图二中,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24)
    2. 6.同中有变 汉字中有大量对称字形,或者为左右结构,或者为左中右结构。对这类字,汉简在结体上都进行了有效的变化,使之同中有异、各臻其妙。下面分两种情况来分析: 一为完全对称的结体。对这类字,通过用笔轻重和结字大小来实现变化。如图一中的“巾”字,将中竖画偏左安置,又将右侧笔画加重,以保持整个字的平衡。 曲”字将中间的下口框偏左安置,第二笔横折画的横与竖断开书写,造成局部的疏密关系对比。“丝”、“门”二字左小右大,打破对称格局。图二中的“雨&rd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25)
    2. (二)相同偏旁 1.单人旁与双人旁 单人旁笔画只有一撇一竖两个元素,要实现变化,全赖二者的巧妙搭配。 图一中,“优”、“傅”二字单人旁的撇画与竖画不相粘连,且撇画较短,重顿后“飞”出,笔势振迅。“伊”、“仪”二字单人旁的撇画和竖画相连,点画起笔较方,竖画略带弧度。我们可以发现:图一中这四个字的单人旁,撇画都较为短促;而图二、图三中七个字的单人旁,撇画都做了加粗、加重或加长的处理。 图二中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26)
    2. 2.三点水 我们印象中的三点水是按照楷书形态来理解的,三个点画变化有限;但三点水在汉简中的变化却是出人意料的多,实在不能一一列举,因而这里只遴选若干,分类对比。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汉简超凡的艺术魅力。 一是位移型。三点水放在字的左上角,甚至将左右结构变成上下结构。一般情况下,这类字通过笔画的长短来调整字的结构取势,如图一中的“温”字,将右部最后一笔横画延长,变成整个字的“结束语”,为三点水的上提做了“交待”。“清”字将右部左下的竖画处理成撇画,并且适当做了延长,以呼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27)
    2. 三是平稳型。三点水行笔方向和右侧部首大致“对称”,左右高低也基本上对等。如果左右高低不同,则三点水对应右侧部首的中段位置,如图一中“江”、“河”、“渭”、“沙”四字。 四是序列型。三点水的点画形体较小,行意明显,点画大致呈三角形状,用笔轻重上有不同变化,如图二中 “淡”、“凉”、“浮”、“溪”四字。 五是组合型。强调三点水中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28)
    2. 3.走之底 汉简中的走之底在形态上大多做了适当的夸张,有的施之以重笔,故而极为醒目。我们把汉简中的走之底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完整型。这一类型的走之底形态基本完整,接近于后世成熟的楷书笔画,如图一中“道”、“适”、 “迩”三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字的起点都很随意,或宽或窄,或短或长,各见风神。 二是连写型。相对上一种情况而言,这一类走之底起点只稍有点画意味,有的部首与走之底粘连,如图二中“逍”、“过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29)
    2. 4.心字底 一是弯弧型。这一类心字底的特点是钩画较粗重,弯曲弧度较大。图一中,“思”字的心字底在所有列举字例中堪称“巨无霸”。“忠”字同样是上密下疏,心字底相对细小一些。“意”字上方笔画较多,故“心”部益加收敛。 二是带钩型。这一类的心字底收笔有意或无意强化钩画特征,三点基本成一条直线,整体斜度较大,如图一中“恐”字。 三是灵动型。这一类字形较为活泼。图二中,“悲”字心字底将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30)
    2. (三)同字异形 汉简结体的处理展现了无所不在的巧妙变化,笔者选出一些同字异形的字例,每组三例,进行对比,从中可体味汉简灵活、自由、洒脱、烂漫的美感。 图一中有三个“人”字。第一个“人”字撇画长而捺画短,欹侧取势,轻盈跳宕,别有风韵。第二个“人”字和第三个“人”字都是撇画较短,捺画相对较长。不同的是,二者的撇画起笔角度不同,且第二个“人”字的撇画顺势带出捺画,捺画略带波磔,飘逸灵动,而第三个“人”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31)
    2. 图一中有三个“月”字。第一个“月”字笔画较轻细,中间的两个横画尤为轻细,且位置有意上提,造成强烈的疏密对比。第二个和第三个“月”字较为接近,中间的两横较厚重,不同之处是:第二字“月”字的右侧垂笔略带圆转,第三个“月”字的右侧垂笔斜向内收,使得前者饱满雍容、圆融无碍,后者欹侧取势、动感顿生,均各臻其妙。 图二中有三个“何”字。第一个“何”字“可”部横画左低右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32)
    2. (四)灵活运用规律 通过以上对汉简用笔以及结体的分析,我们大致了解了汉简的技法规律。但是由于古今书体的变化、风俗习惯的差异以及资料流散遗失等等多种原因,我们现今创作中所需要的字在汉简中能不能找到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创作来说,如果在原帖中存在该字,则容易得心应手;如果某一字恰好在所临帖本中不存在,此时就要按照自己所掌握的技法规律进行灵活变通,但要注意把握整体上的协调。 笔者在临习汉简的过程中发现,陕西陈建贡先生主编的汉简《唐诗》、《宋词》和《千字文》等系列帖本是学习汉简的佳本。其中有一些字在汉简中找不到原字,是按照“某种规律&rdq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33)
    2. 四、清代及近现代书家对汉简的取法 通过对先贤名家取法的分析,往往可以获取有益的借鉴。应该说,这是一般书法爱好者的必经之路。但是具体到汉简的学习,其根本问题在于,名家往往具有过人的天赋和与众不同的个性,对于汉简已经形成自我理解,因而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经验,切忌生搬硬套。要知道,我们的学习重点仍然是几千年前的汉简,而不是这些名家。就像做菜一样,同样是豆腐,可以是凉拌豆腐、红烧豆腐、家常豆腐、西施豆腐。材料是一样的,主要是每个人的方法不同。如果想做出自己的特色,还是要从原材料本身下工夫,将豆腐的性质研究透,这样就可以做出自己的独特风味。 基于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34)
    2. 邓散木是极为勤奋的书家。他博涉多体,盱衡当世,罕有其匹。如果将其简书和隶书相对照的话,可以看出前者成就在后者之上。他的简书随意、自由,不像隶书那样刻板,也没有其篆刻惯有的那种精心安排、有意雕琢的不足。我们这里欣赏到的是他的一副对联(见附图左者),从中可以看出邓散木对汉碑及汉简的驾驭、融合能力。同时,此作也存在过于规矩的不足。这也是时下书家在运用汉简进行创作时所存在的“通病”。 来楚生不但把简书应用于书法创作之中,而且还应用在篆刻创作上。从他的印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汉简对其刀法和章法皆有很大影响。在书法创作方面,来氏将简、隶熔为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35)
    2. 钱君 是一个全才,在诸多领域内有令人称羡的成就,书法以简书名世。他的简书自出新意,力持随意简洁的笔意,用笔清秀雅致、飘逸灵动,在结体上强化各字中可以夸张的因素,写得别有韵致。从他的作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见附图左者)可以看出其用笔的跌宕,以及对汉简结体的归纳、变通。 沙曼翁的简书在笔法上已经不局限于单纯的自然用笔要则,而是博涉兼容,这一点与来楚生近似。在章法上保留了汉简磊落缜密的特征,一些捺画非常粗重,显得十分自由跳跃,营造出独特的“童趣”,显得天真烂漫而又渊然有味。 除了上述书家之外,当代取法简书、个性风貌突出者还有童晏方、何昌贵、张继等人,因为篇幅所限,兹不一一详加分析。他们的简书创作,对于初学简书者来说,都会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详细...]
    1. 怎样临摹汉简(36)
    2. 竹木简书是中国传世最早的墨迹种类之一。使用简牍上起自春秋战国时期,下止于宋代,长达一千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简牍书法不断地成熟完善,形成简牍书法体系。 汉字发展到秦汉之际,经过了简朴浑穆的雏形期和凝重流转的成长期而渐臻成熟。这一过程从简牍书法中可窥见一斑。简牍文字多为下级小吏所书,从点画到结构、从布白到行气都极为讲究,用笔流畅简洁、不守故常,有别于隶书的端庄谨严、中规入矩,可见当时的书法整体水平已经很高。汉简疏朗奔放、天趣盎然的艺术特点之所以得到当代诸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青睐,是因为它的个性正好契合了当下社会张扬个性的要求。 对于汉简书,即使不去专攻,也可以通过旁涉来获取营养。最典型的是米芾。他在《学书帖》中所说:“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rd [详细...]
    1. 如何欣赏书法---田蕴章
    2. 中国书法之美是他国文字所不及的,而欣赏书法,也是一门学问!   首先,要较深入的欣赏书法,得有两把刷子──“历史的刷子”与“书法的刷子”。历史的刷子包含了书法史及中国历史(书法家的创作背景);书法的刷子则包含了文字学知识、书写技巧、鉴别碑帖的能力及艺术涵养。它们都是密不可分的。   知晓古今之书法演变──书法史:   想想,书法演变是有前因后果的。从殷商的甲骨文到现在所看到的文字,五千年的岁月展露无疑。欣赏时如果不清书法史,而将隶书与草书、楷书相比──比哪一种好看──就有如一部历史电影中张飞与岳飞同时出现在一个场景中,大煞风景!   知晓古今之书法家背景──历史:   你可曾知道,王羲之那鼎鼎大名的“兰 [详细...]
    1. 书法艺术与平面构成之关系初探
    2. 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样式,是由笔墨线条组成的、表现于纸张上的平面视觉艺术,其成就是无与伦比的。纵观历史,随着早期书法的发展,中国书法评论很早就已经出现(最早的书论约产生于二世纪的东汉),历代书家及文人不断充实发展,其内容十分丰厚、庞杂,为后人研究、学习书法艺术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依据。然而,中国书法理论也存在着严重的缺憾:一、主观感悟居多、理性分析殊少,使后人准确地解读古人作品变得十分困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心口相传”的尴尬让书法沦为艺术家、文人的把玩之物。普通人只能望而却步,不敢越雷池一步。二、缺乏系统化。造成当代书法教学(尤其中小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大多流于形式;同时,也阻碍了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不为大多数外国学者所研究、赏识。 面临尴尬的局面,运用现代的学术研究手段、从多 [详细...]
    1. 为您鉴宝 启功书法:“雅、清、简、静”
    2. 市面上充斥着大量伪作,藏家须小心鉴别   主持人语:广州藏家李先生收藏的一幅启功书法,经专家鉴定,为仿临之物。我在北京的古玩市场,曾见过摆在摊位上的所谓的“启功书法”,每张10元便可购得。时下,“启功书法”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鱼目混珠,也使不少藏家受骗上当。   从收藏角度看,由于启功的学术地位及其艺术性,其作品足以为人们赏识珍藏,故其真迹动辄过万元一幅。以致一大批未出名的书画人,或为生存、或为逐利争相假冒他的作品,加上启老采取宽容态度,对别人伪冒他的作品一笑置之,故令书画市场上充斥着大批的启功伪作,令欲购者难辨真假。   ■藏家来信:   我是书画收藏的爱好者,前不久,我从书画市场买到一幅启功书法“海中大佛八宝盖,云端仙人双翠 [详细...]
    1. 谈草书的价值和继承与发展问题
    2. 一、草书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问题 由于草书长期处在艺术领域中,人们对它的实用价值和它的工具作用表示怀疑。还有人认为,草书规范化强调了形似正书,强调了实用价值,会破坏草书的艺术价值。这是过虑的。草书规范化既增加了实用价值,也增加了艺术价值。现在的问题是,有人对整个书法的实用价值提出了异议,值得研究。 有人说:“书法是抽象造型艺术,从发展趋势看,最终将与实用告别。在新的历史条件成为一种仅供观赏的线性抒发感情的书法,或成为保留汉字符号结构作为支架反映感情运动的艺术。当然最古典的形式也会存在,但即使作为应用,也由于它具审美意义和价值,如把绘画装饰在所堂,雕塑陈列在广场一样。”“书法虽从实用需要发展起来,但随历史推移,其实用性逐渐淡化,并将最后转化为仅供审美的艺术形式”(一九七八 [详细...]
    1. 草书意多于法
    2. 草书,同其它书体一样,可以从应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两方面研究。草书以其较真书简易,所以[用于卒迫](崔瑗《草书势》,又以其书写急速,改变了真书的结体笔法,所以形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草书分章草与今草。章草是写章奏用的规范化的草隶,始于东汉杜度、崔瑗。今草脱胎于章草,但今草的笔法是从楷书演变过来的,所以今草风格的极致必待楷书的高度成熟。 今草(习惯上[草书]专指今草,下同)发韧于汉魏之世,到东晋出现一个高峰。这个高峰的代表人物是王羲之,他的儿子王献之继父风而有发展,如火箸画灰的[一笔书]即是一种创造。在此以前东汉张芝有草圣之名,欧阳询认为[张芝草圣,皇象八绝,并是章草]。从流传下来的张芝《冠军帖》来看,已类似成熟的唐人风格,这在张芝时代难以出现。后于张芝、早于王羲之的两晋陆机《平复帖》,也属今草风格范畴。南朝宋羊欣的《采古来 [详细...]
    1. 草书简介
    2.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 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年内草三大阶段。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 章草是 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汉末,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 今草,是章草去尽 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 [详细...]
    1. 书法入门:草书
    2. 今草的点画 古人曾这样概括草书“匆匆不暇草书”。今人对这句话也有多种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这是在匆匆忙忙的速度下而书写草书,有人则认为是匆匆忙忙是写不了草书的。我以为,对于掌握草书特有书写规律而言,是要认真仔细钻研,而不可匆匆不暇的。而一旦掌握了这种规律,成竹在胸时,在书写的时候总的节奏应该是匆匆不暇的,这样才便于体现草书特有的飞动气势,尤其是狂草。 古人这句话,对于我们分析草书的点画特点,加深理解点画的处理内涵,是大有好处的。狂草的点画犹如天马行空,又如飞花散雪,某些点画则如枯藤老树,泻瀑鸣泉,其神韵无穷。 宋代姜夔《读书谱》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其相连处,特是引带。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 [详细...]

展览活动
伴山——山东青年美术作品邀请展
 济南市市中区二环东路11117号
 
 任贤义 张正 张勤之 胡名坤 刘震 崔士英 韩 强尹晓尧
墨韵蝉鸣——王德成国画扇面展
青岛市市南区闽江路62号9号楼
尚意风神——冯远艺术作品展
石家庄市苑东街1号
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
北京市朝阳区湖景东路16号
艺术访谈
追求艺术的精神——艺术家吕重阳访谈录
博宝艺术家网:是什么原因或者动力引导您一直坚持绘画不放弃? 吕重阳:当今大多数书画家,尤其是画国画的同道中人——... 详细>>
>>“我要创作价值两千万元的名砚”——访台山籍中国工艺美术...
>>留住手艺——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茅子芳、文乾刚访谈录
>>心系神舟 ——访“神5”邮票设计者之一 王虎鸣
>>杭间清华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主任杭间访谈
访谈视频
中国青铜文化 99
中国青铜文化 98
中国青铜文化 97
中国青铜文化 96
中国青铜文化 95
工艺理论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有利于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文章从思维方面的借鉴、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 详细>>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名片的意义及分类
名片设计制作与名片印刷要点
唐宋墓室壁画世俗化倾向原因浅析
平面设计及印刷业务人员常识备忘手册-设计板块
软件界面设计要素-设计板块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设计板块
关于设计管理-设计板块
设计思考------设计师不应忽略的几点问题-设计板块
什么是设计之美?-设计板块
    联盟站点:>>
  1. 大众文化网
  2. 画画世界
  3. 菏泽新理想学校
  4. 菏泽市书法艺术研究会
  5. 红心伟业
  6. 阿特艺术网
  7. 中国书画家网
  8. 曹州艺术网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2

  工艺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gymsj.com,All right

外联部: 

邮编:100069 电话:   
技术部: 邮编:100052 电话: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1.002(s)   10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