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片区块
- 高税负制约行业发展 拍卖业须从量到质转型
-
-
日前,中国拍卖协会公布《中国拍卖行业2013年上半年经营情况报告》显示,今年1~6月份全国拍卖累计成交场次为26381场,实现拍卖成交总额2565.27亿元,较2012年同期增加了48.3%。主营业务收入44.17亿元,同比只增加1.14%。“企业营收水平与去年基本持平,说明高增长的成交额的并未给企业带来同样丰厚的经营回报。”中国拍卖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认为,高成本、低佣金、业务增长结构等是导致行业现状的主要因素,也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发展。未来,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拍卖企业须提高经营和服务水平,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将拍卖领域不断向紧密联系百姓社会生活
[详细...]
- 台湾成立艺术银行的一些观察与期待
-
-
由“国立台湾美术馆”执行的“艺术银行”筹备工作,经过数月的努力,目前已完成作品公开征集、审选和议价的部分工作。若以“国立台湾美术馆”稍早整理送件作品的概念看来,明显强调收件的总数高达3,200余件。这种以“件”而不以“艺术家”为核心单位的评选做法,不无潜在误區,值得艺术银行的执行者深思。
虽说艺术银行储备的是艺术品,仍应以“艺术家”是否值得投资做为根本的检验要件,尤其我们都同处“当代”。更直接地说,艺术家的潜力和表现如果看不出长远性,艺术银行的投资势必失败。与其零散地考虑个别的作品是否合适租赁的展示功能,艺术银行的操盘更应兼顾以“艺术家”为单位的投资思考。终极
[详细...]
- 朱青生:对博伊斯的一些评价
-
-
对于博伊斯的评价,艺术界,非艺术界众说纷纭。但是几乎没有人怀疑,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无论你是否喜欢他的作品。
1989年卢西—史密斯在他的一本当代艺术论著的中译本序中提到,1987年随着博伊斯的故去,结束了世界艺术史的一个辉煌的时代。1990年英国最重要的艺术杂志《现代画家》的署名文章以《世界的巫师》为题,对此论述了人类历史上两位最重要的艺术家达·芬奇和博伊斯的共同特征。博伊斯的传记作家斯塔豪斯概括地称他为当世的艺术家、预言家和导师的三位一体。最中肯的评价也许出自1986年杜依斯堡市授予博伊斯众望所归的雕塑大奖——蓝布汝克将的致辞:“他把艺术进一步带入
[详细...]
- 曾梵志《最后的晚餐》灵感源于大学圣诞表演
-
-
近日,武汉籍画家曾梵志画作《最后的晚餐》在拍卖市场上以天价成交,引起广泛关注。16日,曾梵志的大学校友何兵在媒体上发表文章,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曾梵志轶事。17日,记者电话连线现居深圳的何兵,还原同学眼中的曾梵志。
《最后的晚餐》是低潮时的创作
1987年,曾梵志进入湖北美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何兵与其同在油画班,两人常一起上专业大课。
近几日,何兵有感于网络上有关曾梵志画作涉嫌抄袭的一些传闻,决定撰文讲述他眼中的“校友曾梵志”。
何兵称,《最后的晚餐》的创作灵感,源于大一平安夜,油画班在湖美食
[详细...]
- 郑志明当代玉雕作品赏析:两架纸飞机
-
-
一架纸飞机是碧玉雕的。
另一架纸飞机是青花做的。
两架纸飞机“空降”在了今年的“子冈杯”上。
一年一度的“子冈杯”似乎正在走向成熟,一个成熟的展评应该有它独特的魅力。业内专家认为,苏作玉雕如果要在当代或未来中国玉雕界中占据一定话语权的话,那应该是逐渐抛弃技术和材质的时候了,让思想成为作品的主导和灵魂。
“当代性”在今天的玉雕艺术中,更多指的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当下。在很多人看来,“当代”是一个移动的概念,就像红山文化的玉猪龙、良渚文化的玉琮、汉代的汉八刀玉蝉、明代的子冈牌、清代的巨型山子雕等,今天看
[详细...]
- 国内艺拍企业需寻求差异化经营
-
-
作为佳士得全球第11个拍卖中心,上海不久前迎来了佳士得在中国内地的首秀,涵盖亚洲当代艺术、欧洲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美国战后及当代艺术、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精致名表、珍稀名酿及装饰艺术等多个类别的42件精选拍品共成交1.54亿元。由于此前热议的“拟允许外资拍卖企业在上海自贸区内从事文物拍卖”的说法最终并未获得通过,此次拍卖未涉及文物。尽管如此,不少业内人士仍认为,既然我国已对外资拍卖公司进驻内地市场有所开放,那么文物拍卖放开似乎也只是时间的问题;面对国际拍卖巨头的竞争,国内拍卖企业需要修炼内功,迎接挑战。
佳士得内地首拍抢滩市场
佳士得进军中
[详细...]
- 梅建平:如何科学地分析艺术品投资收益
-
-
近些年,艺术品作为一种“美丽的资产”已经得到了收藏者和投资者的青睐。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梅建平博士认为,把艺术品作为一个资产,必须系统、全面、客观、科学地来分析艺术品长期的投资收益。
梅建平在论坛上指出,建立科学的投资收益评估系统,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构建指数、估价体系、定量分析、宏观经济对艺术品回报的影响、价格和收益之间的关系、科学制定出价的区间、艺术家与流派,以及艺术品投资在资产配置中应占的比重等。
他认为,艺术品市场首先和大势有关,受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受财富增长速度影响。艺术品市场和资金成本有关,因此,梅建平认为,对中
[详细...]
- 名家专场是艺术品拍卖市场良药
-
-
特约记者 方翔
在今年香港苏富比的秋拍中,名家专场成为藏家关注的焦点。但要说到艺术品市场第一次关注到拍卖的“名人效应”,非2003年中国嘉德推出的“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莫属。综观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从最初仅仅按照书画、瓷器等大类进行区分,到现在重点打造各种专场拍卖,精细化的趋势已经日益明显。
1993年,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举行首届中国书画拍卖会,这也是中国艺术拍卖市场的一个里程碑。经过1994与1995两年间迅猛发展,到1995年底,全国各地成立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已达100多家,并出现历史上第一次
[详细...]
- 谁在控制艺术品市场价格起伏
-
-
前不久,资深拍卖师、北京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季涛在微博上吐槽,说他最近翻读某晚报,每日都充斥各种竞买广告,什么“高仿宫廷家具竞拍会”、“红木家具竞拍会”、“大众收藏品竞拍会”、“珠宝藏品竞买会”、“古玩艺术品无底价竞买会”等等不一列举。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所谓竞拍、竞买就是拍卖,很明显,这些广告都是试图在躲避《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限制。
季涛进一步吐槽,当前社会上的违法拍卖行为如此泛滥,却一直得不到监管,而拍卖企业稍有不规范的地方,就会立即遭遇警告、罚款甚或吊销执照等处分。其弦外之音是,艺术品市场管理和执法对拍卖企业不公平。
[详细...]
- 谢晓东:当代艺术市场前景看好
-
-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张艳)2013年10月5日香港苏富比推出的“香港苏富比四十周年晚间拍卖”专场上,当代艺术家曾梵志作品《最后的晚餐》,以1.8044亿港元(约1.424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2013年中国拍卖市场上首件过亿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曾梵志《最后的晚餐》打破了此前由张晓刚的三联作《生生息息之爱》保持的7906万港元的中国当代艺术品纪录,也打破了日本艺术家村上隆的《我的寂寞牛仔》雕塑在2008年拍出的1510万美元的最高亚洲当代艺术品的价格纪录,刷新了任何当代亚洲艺术品拍卖纪录及在世当代中国艺术家作品拍卖纪录。对于如何看《最后的晚餐》拍出过亿价格的这一现象,中国文物网采访了北
[详细...]
- 评电视剧《徐悲鸿》:名人题材要“细说
-
-
10月6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第八套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徐悲鸿》,至15日播放完毕。这部长达35集的电视剧,真实生动地展现了绘画大师徐悲鸿的传奇人生。为了保证历史最大程度的真实性和饰演的艺术性,除了著名导演王好为,片方还邀请到了吴刚、刘晓庆、杨立新以及82岁高龄的老戏骨葛存壮等知名演员。
众所周知,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和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因此,在吴刚主演的新版《徐悲鸿》出炉之前,关于他的影视作品就不少。但相当一部分或者根据当时的情况“为我所用”,或者为了增加收视率而不负责任地戏说、八卦。如此,这些作品既不能真实充分地将徐悲鸿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亵
[详细...]
- 民族版画复兴梦圆桃花坞(图)
-
-
日前,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主办的“时代印记——2013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版画)”评选揭晓,苏州版画院院长凌君武的水印版画作品《梦·桃源》荣获金奖。
《梦·桃源》 凌君武
自1985年作品《初生太阳》入选“85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至今,凌君武在近30年版画艺术实践中收获了关于民族版画的诸多心得。
版画是“东西合璧”的最佳载体
从中国人发明的雕刻印刷术中演化出的木刻水印版画,是一种有趣的转化。与传统国画一样,木刻水印版画的最初工具也是笔和墨,但是当版画家拿
[详细...]
- 看名画与那些改编成的电影(组图)
-
-
这是一件有趣的事:如果你有时间,不妨尝试发现电影中出现的名画。最近的是安德鲁·怀斯(Andrew Wyeth)的经典画作《克利斯蒂娜的世界Christina’s World》(1948年)出现在今年汤姆·克鲁斯饰演科幻片《遗忘战境Oblivion》的一个镜头里。
戴珍珠耳环的女孩
虽然现如今有大量叙述艺术家的传记片,但他们的艺术作品在荧幕上其实很少受关注。情况倒也并非总是如此,也有一些电影把艺术家的画作放在仅次于艺术家本人的位置,呈现在观众面前。
左图为《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作者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
[详细...]
- 曾梵志:创造力的丧失是致命的
-
-
其实在之前每一个阶段我都会进行一番阶段性的回顾,这对我来说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是一种归零。我的下一个系列已经创作了一段时间了,但现在还不准备让它们露面。
曾梵志
1,为何会挑选巴黎市立当代美术馆作为在法国的首次亮相?
曾梵志:并不是我挑选的美术馆,而是美术馆挑选了我。最初我被告知可能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做展览,但随即又获悉可能还不行,后来又说可以了……我始终是处于一个被挑选的境地。在西方的主流学术平台上举行这样一个学术展览,挑选的标准很严格,此后的布展过程也历时三年,经历了无数次的讨论,可以说每一件作品都展现出我创作生涯
[详细...]
- 对于版画艺术,我们该如何欣赏
-
-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往往是借助文学性的描述方法(即“讲故事”的方法)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首先是能否“看懂”,欣赏的步骤为:画面刻画的是什么?刻画得逼真否?画中形象要传达什么寓意?
《林间仙女》 卡米尔·柯罗
如果都能在画面中找到答案,就说明已经看懂了。那么,用这种方法来欣赏版画作品,一般而言,具象的、写实的就容易欣赏,因为它具体、真实,能“看懂”;但如果是抽象的表现,就较难欣赏了。显然,“讲故事”的欣赏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已。
那么,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
[详细...]
- 四川版画,中国美术史的明珠
-
-
近日,“四川版画精品展”和“印象派版画真迹展”在重庆同时举行。有意思的是,尽管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画家创造了不同的作品,但是在黑白线条的世界里,观众却感到某种微妙的联系。
《巫峡》 林军
无论是来自国内雄浑的《巫峡》,还是源于国外硝烟过后的《街垒》,他们都在传递着画家对世界的理解、对生命的敬畏,一种穿越时空的人文关怀。是的,真正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今天,我们精选国内外部分优秀版画作品进行鉴赏,以期透过这些黑白凌厉的笔锋,一起去触摸艺术背后真实的心跳。
四川版画,中国美术史上的明珠
10月1
[详细...]
- 倪萍画得怎么样?乡亲们说了算
-
-
10月18日,阔别家乡山东已20年的倪萍,首次以画家身份,携85幅各种风格的精品,回到了泉城济南举办“家在山东——倪萍绘画作品展”。当久未露面的倪萍出现时,家乡上千“粉丝”前去捧场。在中午休息时,记者面对面独家对话了倪萍。她首次敞开心扉,向记者记者谈论绘画人生。
倪萍回家乡办画展
莫言获奖,倪萍作画“红高粱”。
倪萍画作《幽香》。
@华西都市报:“倪邸才女读书积德温文儒雅品质高,萍水相逢慈言善行仁智礼义和为贵”。10月18日,阔别家乡山东已20年的倪萍,首次以画家身份,携85幅各种风格的精品,回
[详细...]
- 谁是香港当代盛宴的主角
-
-
当代艺术过亿了!这是自2013年10月5日香港苏富比40周年晚间拍卖之后一直活跃于艺术界的重大话题。曾梵志创作于2001年的面具系列作品《最后的晚餐》,在当晚以1.6亿港元的落槌价成交,加之佣金最终以1.81亿港元的价格成功加冕了亚洲当代艺术拍卖最高纪录的王冠。
毫无疑问,一件标杆式作品的树立对于已深陷市场下滑泥潭的当代艺术而言,其作用是无需赘言的,但如果仅凭这一单一的独立事件就妄下论断,称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要重新火起来,却又多少显得立论不足。毕竟《最后的晚餐》所能提供给众人的只是一个1.81亿港元的成交数字,即便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香港嘉德夜场整场拍品的价值,
[详细...]
- 评论:王刚砸瓷风波砸了谁的锅
-
-
因为怀疑自己的收藏品被《天下收藏》栏目中鉴定有误进而被王刚“砸错”,来自河北的付常勇日前将王刚和北京电视台一同推上被告席,上周一,该案在朝阳区法院开庭审理。双方围绕付常勇的藏品究竟是赝品还是被误砸,展开激烈辩论。然而,这“京城砸宝第一案”在引发又一轮“如何鉴别藏品真伪”的讨论之余,无疑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去年夏天,王刚主持的《天下收藏》就曾因砸宝事件引起轩然大波。当时,首都博物馆与节目组联合举办“‘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几位藏家在观展后称,展出的被砸“赝品”中不少是真品且不乏珍品。而这次的“京城砸宝第一案”就像是该事件的“续集”。在去年的一期
[详细...]
- 皇家建筑是财富智慧艺术的汇集
-
-
今年5月中旬到8月下旬,沈阳故宫进行了“岁修”。经过修缮,沈阳故宫基本保留了乾隆时期原貌,这次维修工程也让皇家建筑及其维护再次进入人们视野。
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烟云的华章,都在历代帝王兴修的皇家建筑中一览无余。这些宫殿和陵寝,宛如一座座落在人间的天堂,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这些皇家建筑究竟有怎样的文化意义?又蕴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功能实用气氛庄严
我国历朝历代的帝王大都对皇宫非常重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举例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要建设非常庞大的阿房宫
[详细...]
- 当代艺术价格与价值背离
-
-
只因他给作品起了个名字叫《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
佳士得拍卖行于上个月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佳士得学院的业务也随之拓展到内地。前不久,佳士得学院举行了两堂公开课,由艺术商业课程副教授玛丽莎·卡延博士讲授艺术品估值的基本方法和当代艺术的估值问题。事实上,出处、保存状况、真实性等影响艺术品定价的因素,同样适用于当代艺术。
决定价格的网络体系
当代艺术的特征是观念表达,因此一些能引发思考的作品往往会拍得高价。例如达明·赫斯特以800万美元卖出了一条泡在药水里的鲨鱼,因为他给作品起了个名字,叫《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
[详细...]
- 《喜羊羊》全国征集片名 业内:好片名能增20%票房
-
-
即将于马年春节上映的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大电影6》正在全国征名,4天之内就有6000多人次回复,各种新奇古怪的创意在“狼羊马”之间流转,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字游戏,但实际上,片名与商业利益有着极大的关系,曾有业内人士估算,起个好片名,能为电影增加20%的票房。
最近《我想和你好好的》、《我爱的是你爱我》等个性片名频出。随着银幕竞争越来越激烈、观众越来越年轻,电影界也开始流行“标题党”,务求“一击而中”。
起个好片名效果事半功倍
香港电影人向华胜在谈到电影票房时曾说过,影响影片票房有八大秘诀,其中排在第一的是“电影
[详细...]
- 解码英国舞蹈发展引擎
-
-
略窥英国艺术资助策略
英国舞蹈艺术正在迅速发展,受众也在不断增加,新生代舞蹈艺术家正渐渐成长起来,《舞魅天下》(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舞动奇迹》(Strictly Come Dancing)、《英国达人》(Britain's Got Talent)等大量电视舞蹈选秀节目吸引了人们对舞蹈艺术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跳舞,全国各地的舞蹈训练班人气爆棚……英国舞蹈发展依赖什么力量得以支撑?舞蹈艺术看似繁荣的光鲜背后有着怎样的尴尬?
肖伯娜·叶娅辛舞团(受英国艺术委员会资助) 《对位法》英国伦敦萨默塞特府 pin
[详细...]
- 地方浮世绘:当代艺术在二线城市
-
-
在2010年左右“逃离北上广”成为当时的一句流行语,它代表了众多不堪沉重生存压力的年青一代,希望逃离一线城市回归舒缓生活的抽离心态,而不久之后部分人“逃回北上广”的尴尬,则让互不兼容的生存模式成为被迫掉头者的又一次梦魇。在现实与理想的老生常谈间,一线、二线、三线等城市阶级的划分,似乎也在暗示着包容性与宽容度的逐级递减。记得在顾长卫导演的电影《立春》中女主角王彩玲曾感慨到:“在这样的地方,会六国语言就跟人的六指儿一样,是一种累赘。”——在渴望超脱的眼中,“小地方”总是充斥着浑浊闷冷的空气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见和陋习就像雨后沉重的雾气般积压在异类者的心头——要么离开,要么顺从;而“生活
[详细...]
- 影像批评:新锐不是一顶帽子
-
-
自网上公示以来,由中国摄协与浙江省文联共同主办的TOP 20·2013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以及最终入选者,一直是摄影圈关注的热点。10月20日至27日,由刘张铂泷、刘梦迪、孙略、李俊、李智等20位摄影师作品组成的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正式亮相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这些被冠以“新锐”名号的摄影师,会为摄影界带来什么?“摄影新锐”又新在哪里,锐在何处?
“作为展览评委,我个人对评选结果比较满意。入选作品中,有的呈现宇宙意识,有的质询摄影史,有的勘查摄影究竟为何,有的探讨语言怎样自恰,不同程度地超脱了种种现实情绪的裹挟和羁绊,是中国摄影大环境里非常珍稀的品类。 ”评论家、
[详细...]
- 工艺美术品该如何市场化
-
-
在昨日开幕的第14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湖北工艺美术品悉数惊艳亮相,其历史之悠久、品类之丰富、技艺之精湛,令前来参观的嘉宾目不暇接。在享受美的同时,工艺美术品的市场化,又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
昂首欲飞的双龙,洁白如玉的船身,天下名楼黄鹤楼立于其上……这是仙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路光荣的立体贝雕黄鹤玉龙舟。
66岁的路光荣是仙桃淡水贝立体雕刻工艺的首创者。在黄鹤玉龙舟上,他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工艺,同时将书法、篆刻、纹样设计融为一体。贝壳性质脆弱,加工困难,仅龙舟上的鳞片有上万片
[详细...]
- 艺术长沙:内地最烧钱的艺术大趴
-
-
2013年第四届“艺术长沙”如期举办,虽然这次没有专列、包机、警车开道、江边烟火的噱头点缀,周春芽、郭伟、丁乙、向京4位艺术家的阵容与展览场地一同缩水,但是在资金的投入上还是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届,一如既往的热闹,圈内众多的艺术大腕,再次齐聚这座中部城市,印证着长沙“星城”的称号,名副其实。
“艺术身份证”难打造
从2007年第一届“艺术长沙”,至今用6年的时间成功地举办了4届,主要投资者谭国斌曾在媒体采访中谈到做“艺术长沙”的两个初衷:“第一个就是推广当代艺术;第二个是提高湖南和长沙城市的文化品位。”6年过去了,“艺术长沙”的品牌似乎已经
[详细...]
- 安迪沃霍尔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
-
1982年,安迪·沃霍尔来到北京,与绝大多数老外一样,他仰慕中国的长城与天安门。他不了解中国当时有没有当代艺术,也不认识中国的艺术家。就这样,他没有与中国当代艺术结缘。但他绝不会料到,三年后,同为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性艺术家的劳申伯格,因为在中国美术馆和西藏举办个展,迅即在中国大陆掀起了波普艺术的浪潮。这股浪潮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90年代初流行起来的“政治波普”。直到今天,这股浪潮也没有全部消退。
今年9月,中央美院美术馆引进了沃霍尔的个展。虽然波普艺术在今天的西方已经十分陈旧,但由于这位大师级的艺术家曾创造过太多的神话,展览依然是盛况空前。不过,在“新潮时期”曾
[详细...]
- 朱伟:本土艺术很危险
-
-
说起11月23日-12月6日在香港的个展,朱伟没精打采,因为它是“谁在操纵中国当代艺术”的又一例明证。
朱伟的工作室在今日美术馆旁的苹果社区。在那里,记者看到著名的上过美国《时代》周刊的邓小平画像(1997),以及取材于《天工开物》以线为主的《梦游手记二十五号》(1998),等等。他一直用宣纸和毛笔,画工笔画。
“如果艺术失去吸引力,问题出在艺术家身上。从技术上讲,现代画家的技术不如古人,因为诱惑多,太分心,浸淫、把玩得少;从内容上讲,今天的艺术家没有回到人,不能以人格的力量来作画。”八大山人、石涛、龚贤画中流露的叛逆又隐退的姿态,都是他
[详细...]
- 国外艺术评论人:高仿艺术品值得称道
-
-
2005年,在荷兰兹沃勒举办的一次艺术展览展出了由画家吉尔特·杨·杨森伪造的费尔南多·博特罗作品。
布莱克·戈普尼克
正如我们在近几个月得知的,某人在纽约皇后区的自家车库里大量炮制了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和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的作品,这些伪作骗过了专家,卖出了数百万美元,使诺德勒画廊(Knoedler & Company)毁于一旦。根据《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在中国,数以千计的画匠伪造了该国的艺术瑰宝,其中既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我们本能的第一反应是,惊叹作伪者的
[详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