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片区块
- 国画大家莫各伯:专而能博 境界高远
-
-
真正的大书画家无不躬身膜拜于大自然。朴厚峻拔的高山,烟波浩淼的碧水,云笼雾罩的阡陌,雪洒迷离的村野,这些平素最常见的景色在画家笔下演绎出来的是苍劲雄浑、空灵静穆、气魄宏大。书画家莫各伯更是少有的传达出一种态度,一种当代山水画中少有的古意清奇、宁静淡泊的意境。
莫各伯,广东雷州人,他不仅精通中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类题材,同时也是书法家、诗人、雕塑家和文艺评论家。广东文联艺术馆首任馆长,广东省文联《书画评鉴》总编辑,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幼时厚积薄发
莫各伯喜好画画,在童年时
[详细...]
- 磨练和滋养——李艳玲的工笔画鉴赏
-
李艳玲,女,1973年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市,现为黑龙江省美书家协会会
员,肇东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特约编审,肇东市东
峰艺术工作室职业画家。
她诚实坦率,毅力坚强,自幼喜欢绘画,悟性极高,自己先临摹年画,后
临摹了100多本小人书,经过大量的临摹、写生练就了扎实的素描基本功.由
于她心情淡定,博览群书,奠定了极高的文化素养,走进大自然写生,虚心
向名师求教,勤奋苦练,博采众长而自成一家,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艺术创作
而是内心信仰的升华与表达。
她的画作线条流畅细腻,构图大胆,用色淡雅,形象生动,颇有大家风
[详细...]
- 外文内质 表里相符--书法家陈凌云
-
陈凌云,陕西省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宝鸡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酷爱书 法,在导师孙振刚的指导下,每日笔耕,勤学苦练。为人豪爽诚挚。作品曾 多次参加国家和省市级展览并获奖颇丰。
毋庸置疑,当代书法一直背负着创新求变的历史使命,因此,在中国几 千年的书法史面前,每个书法家都有一种姗姗来迟的无奈感和对古人战战兢 兢的膜拜感。但是,这厚重的历史传统阻挡不了后人新变的生生之功。中国 书法在经历了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的三千年流转之后,无论是书 体、结字还是笔法、墨法,古人已早我们几百年就登峰造极了,留给我们的 创新余地已经非常小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凌云的书法自有面貌。他之所以不于外在形式上煞费周 章,坚持素面出镜,就是因为他对形式有着冷静的反思以及辩证的理解。他 的书法
[详细...]
- 观画家赵健敦煌画像——古意未颓画飞天 心灯长映月牙泉
-
-
历史如流动的长河,如果要截取一段清泉,潜沉到想要去的朝代,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唐朝。如果我站在唐朝的长安城门上,让我选择一个城市终老,我会遥望敦煌……,那里,有我恒久的飞天梦。
我曾数次游历甘肃,在西去的路上却始终未能一睹敦煌的风采。让我在很长的时间内都颇为遗憾。机缘巧合之下看了画家赵健的敦煌飞天壁画,还有几张菩萨像,让我颇有慰籍。画家赵健在其用寥寥数笔勾勒出的飞天和佛像中,让我惊讶于他的用笔以及他对线条的掌控能力。我能够清晰的感觉得到,他的书法功底不错。因为对于传统绘画,尤其是敦煌壁画来讲,画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洗练的笔墨才能描绘出个性鲜明而且内心
[详细...]
- 何绍基与陈介祺书学的比较(下)
-
-
三、学书历程的比较
关 于何绍基的学书过程,历来说法不一,加上何绍基对自己的学书过程的零散记述,使其更为扑朔迷离。但综合各家观点,我们大致可以得到这样一条脉络:何绍基早 年受到其父何凌汉的影响,对于永禅师、欧阳询、颜真卿一路曾颇下功夫,其“楷书最初根植于颜真卿”。约二十岁后,长期临习《争座位》等颜字行书以及《麻姑 坛记》之类颜字楷书,并对《张玄墓志》颇为用功。“约道光二十年(1840,何绍基时年42岁),何绍基始习隶书”,但这个阶段主要还是学习小字《麻姑坛 记》《黄庭经》等。何绍基六十岁之后临习隶书尤为勤奋,特别是对《礼器碑》《张迁碑》《衡方碑》等汉碑的临
[详细...]
- 何绍基与陈介祺书学的比较(上)
-
-
何绍基与陈介祺作为有清一代非常出色的书法家和金石学家,对后世影响巨大。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湖南道州人,道光丙申(1836)进士,为晚清著名书法家、诗人,尤以书法名世。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因其斋号为“宝簠斋”,后遂以“簠斋”为号,为“晚清金石学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何绍基与陈介祺都曾师承阮元,在书法实践上,两人也各有建树。作为同一时期的书家,他们都被深深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同时他们又都受到阮元的影响,在书学思想上也有相近之处;两人虽皆善书法、雅好金石,但因各有侧重而自成面貌。因此,何、陈两人之间的相似与差异都值得关注,本文试从书写工具、执笔方法、学
[详细...]
- 盛葳:艺术史的《监狱》
-
一、艺术史的当代视点
任何历史写作都是通过叙事来完成的。“叙事”,无疑是当代学术研究中最复杂的术语之一,对它的使用和探讨几乎涵盖了当代一切研究领域,艺术史学科也不例外。事实上,“叙事”一词本身并不难以理解,无非是通过文字或语言叙述的方式来呈现一件事或一系列事件,更通俗地理解,即是“讲故事”。然而,如何解释不同叙事主体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叙述?“叙事”产生差异的原因何在?“叙事”是否存在客观性?……在一系列问题的追问下,围绕“叙事”,对“时间”、“秩序”、“语言”、“修辞”、“话语”、“权力”、“主体性”等相关主题的讨论日积月累,汗牛充栋。具体到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史写作中。由于对“艺术”和“历史”本质,以及推动艺术发展力量的不同理解,便产生了不同的艺术史观念,这直接导致了不同艺术史方法的产生,也直接决定了不同的理论框架和
[详细...]
- 谷雨行动在西安
-
-
佟:阿勒斯戴尔的工作坊计划是相西石艺术中心的第一个行为艺术工作坊吗?
相西石:对!是第一个。去年我们是在欧亚学院做包瑞斯的工作坊。阿里斯戴尔工作坊也是去年就定下来的事。包瑞斯工作坊结束以后就是阿里斯戴尔工作坊。前年,严格讲是前年国际行为艺术节之后,我就跟包瑞斯、阿里斯戴尔都谈了,请他们来做工作坊,他们都答应了。
佟:你说阿勒斯黛尔是一个,还有一个你刚才提到的包瑞斯,包瑞斯是哪儿国的艺术家?
相西石:包瑞斯是德国的艺术家,是“黑市国际”的发起人之一,也是黑市国际主要成员之一,阿里斯戴尔他们几个同年龄相近的几
[详细...]
- 姚谦:财富以外的视野与胸怀
-
刚从东京渡了一个周末回来,像许多台湾人一样,我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去东京,待个几天算是放个小假;上上熟悉的餐馆、逛逛街、散散步,顺便看看能否遇到好的美术展览。几乎没有例外,每回在东京都总能遇上一两个精彩的小展览。在日本看展览的经验是:展览本身规模不会太大,编排的细心使阅览起来的顺畅与深入,肯定是顶尖的!这也是我常去东京的一个很大原因。
遇到瑞士美术馆借展在东京都国立新美术馆,这次瑞士苏黎世美术馆Kunsthaus zurich首次来日展览,选件集中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这段美术史,以美术派系分类展出。每一区块都有十分仔细的文字说明,加上难得渡海到东方的精彩真迹,图文一对照更胜万卷书,仿佛又重温了一堂生动的西洋近代美术史。隔天去了石桥美术馆,看了德库宁先生在日本的个展,虽然展出的作品不多共三十七件,但都集中在六、七零年代
[详细...]
- 徐延均:将艺术融于生命将万物呈现于笔墨
-
徐延均先生说:“人生如画,在生命的历程中,相貌改变,所绘事物改变,但真正未曾改变的是自己的情感,将艺术融于生命,才能在画作中体现什么样的精神。”只是最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先生对艺术的追求,把艺术当做生命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
徐延均画是用独特的笔墨,墨泼宣纸,似青云飘逸,墨气郁葱,如暗香浮动,画面神韵荡漾,情味绵绵,意境中所蕴藏着的壮阔,这种艺术思想所经营的笔墨格调,巍巍群山,苍苍劲柏,人们似乎能触摸到生命的躯体,从中仿佛能看到精神的足迹,其个性精神和情感气质,都会完美而真实地体现在画家的作品中,观赏品味徐延均的画,里面的山水犹如生长在他温厚湿润的笔墨里,在清幽雅致的情怀背后,沉潜着的是画家澎湃的激情。
徐延均的画能够感受到艺术的人性化,纯朴的人文精神浑然于其中,其技法之圆润纯熟,用墨着色之淡
[详细...]
- 登峰造极 亘古未有 ――浅谈苏东天的国画线条
-
-
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中国画的线条就如同色彩是西画的灵魂一样。线在中国画里有着特殊的地位,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缺了线条的中国画就如同失去灵魂一般而没有生命力。早在唐代,张彦远就在《历代名画记》中宣称:“无线者非画也”。《石涛画语录 • 一画章》也精辟地道出了线条的重要意义:“夫一画,含万物于中”。 潘天寿也曾说过:“‘线’,是有骨子的东西,它从自然中来,又高于自然,比自然更有精神,更有力量和气势。”
中国画的线条,它所承载的艺术信息含量是极为巨大而丰富的,中国画线条的运用、构造、变化既包含了周易阴阳八卦学说的哲学内涵,又涵盖了历史、文化的悠久传承
[详细...]
- 呼唤心灵的春天——苏东天与池田大作的梅缘
-
-
“从先生的经历中酝酿出来的艺术风格,令我感受他在中国艺术界就像“梅花一样,凛然地吐息芬芳,是艺术界的君子。”
……
“我为了怀念周总理与邓颖超夫人,在创价大学的一隅种植的‘周樱 ’、‘周夫妇樱’,春天一到,它就年复一年地盛放灿烂的樱花。
同样地,为了纪念我与苏先生的友情会面,我在创价大学的邻地、昔日也是梅花胜景,地名也叫作“梅坪”的东京牧口会馆的庭园内,种植了一株‘苏东天伉俪梅花。’
这株梅花在待春的严寒中,红白互间地,一枝又一枝地伸展……
温厚祥和的苏东天伉俪
[详细...]
- 尤洋:绘画死没死?
-
图像对于今天的艺术实践是否还能够体现积极意义?这个讨论的兴奋点自观念艺术从绘画和雕塑等传统创作媒介中蜕变以来一直保持着热度。在2014年末的展览,艺术家孙原彭禹和策展人崔灿灿所策划的 “不在图像中行动”中,将这一问题所引发的立场冲突提升到新的瞩目程度。
以绘画、雕塑、影像为主导的艺术品构成了今天主要的图像艺术品门类。如艺术生态所表象的那样,无论是商业画廊空间还是艺术品拍卖市场而言,绘画作品始终占据了大多数的比例。绘画作品迎合某种兴趣的策略性,一方面既不占有创作道德上的优势,也无法全然从伪观念艺术作品中被一眼识别出来,致使了绘画注定在今天的艺术实践中处在一个被质疑的位置。然而,既然观念艺术所强调的是观念先于媒介,方法和语言重于成果作品,那么我们又应该以何种心态来看待这一问题呢?
上世纪的机
[详细...]
- 刘骁纯:崔振宽《黄崔系统》
-
-
我曾写过两篇文章:《蒋兆和与“徐蒋系统”》、《吴冠中与“林吴系统”》。其实,这种有画脉关联的艺术现象,在20世纪的中国水墨画坛,还可以举出“吴(昌硕)齐(白石)系统”。 通理,黄宾虹与崔振宽,就画脉关联而言,亦可称为“黄崔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黄宾虹的门徒如潮,颖出者唯崔振宽一人。所谓颖出,指的是在关联中完全独立并达到一定水平,唯其如此才可以称为“黄崔系统”。我的意思是,虽然崔振宽在艺术境界上与黄宾虹还有一定距离,但就其目前的成就以及所提出的问题,可以以“黄崔系统”为基本思路来考察他的艺术。
“吴齐”与“黄崔”系统的共同特征,在
[详细...]
- 寄情戏画 水墨情怀——记李文培先生的戏画
-
-
戏画是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绘画艺术与戏曲艺术的综合体,既有戏曲舞台的动作美,又有绘画的形式美。作为我国京剧舞美设计界的元老,李文培先生一生从事京剧舞台美术设计工作,与京剧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他所创作的京剧人物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他的戏曲人物画很精彩,笔墨语言在简练中求变化,求丰富,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且有趣味。展示了他的绘画天赋与艺术底蕴,以及较全面的艺术修养。
画以人重 艺由道崇
“美”始终是画家的追求,以服饰、表情、动作、情感来表现绘画之美,是李文培戏曲人物画成功之处,并形成独特风格。以《孙悟空》为例,京剧中黄
[详细...]
- 寄情戏画 水墨情怀——记李文培先生的戏画
-
-
戏画是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绘画艺术与戏曲艺术的综合体,既有戏曲舞台的动作美,又有绘画的形式美。作为我国京剧舞美设计界的元老,李文培先生一生从事京剧舞台美术设计工作,与京剧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他所创作的京剧人物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他的戏曲人物画很精彩,笔墨语言在简练中求变化,求丰富,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且有趣味。展示了他的绘画天赋与艺术底蕴,以及较全面的艺术修养。
画以人重 艺由道崇
“美”始终是画家的追求,以服饰、表情、动作、情感来表现绘画之美,是李文培戏曲人物画成功之处,并形成独特风格。以《孙悟空》为例,京剧中黄
[详细...]
- 唐代绘画的艺术成就及其典范性(一)
-
-
唐代人物仕女画摆脱前代《女史箴图》《列女图》等说教题材的限制,直接描绘妇女的现实生活与思想情趣,反映出唐代绘画艺术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技巧上都有新的突破。魏晋至隋唐的人物画虽然都在追求刻画人物的神情与气韵,但因不同时代的审美要求以及表现技巧上的差异,有着不同的绘画风貌。魏晋时期所追求的“骨气”与“情思”,主要是要求表现士人共通的理想气质,是在更多地塑造一种理想的人物形态,容易流入程式化和概念化;而唐代则要求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与具体神情,要求“备得人情”,重视世俗情趣。这种绘画成就还可以从出土的同时期墓室绘画得以了解。
辽 宝山辽墓 壁画
[详细...]
- 观《不在图像中行动》展:从好奇到思考再到质疑
-
“不在图像中行动”这个展览案名不得不说真的很吸引人,有态度、有立场,甚至有种揭竿而起的感觉。展览的纪录片片花与媒体不断的跟踪报道精彩到让我不得不去观看这个展览。
我有意避开展览开幕汹涌的人群、交际和寒暄,寻得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去仔细观看。常青画廊的布展方式很奢侈,可以看出策展人对于这条线索的重视。在李永斌的记录视频前面我站了40分钟,从好奇逐渐开始思考再然后是怀疑,正如我对这整个展览的态度。
展览中所展出大部分都是艺术家有意识、有企图的以艺术的思考来做的作品(或事件),而并非像策展人彭禹所说的那样:“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指认到底哪些部分属于我们认定的艺术并且哪些行为可以成为作品”。 如若“作品”需要策展人的指认,那应该策展人太过粗暴,也是艺术家的无能与不自信。
在唐
[详细...]
- 朱万章:明清肖像画的演进与美学意蕴
-
-
肖像画因其侧重人物面貌的描写,故古人又称之为写真画、传神、写照、传写等。它是中国画各个门类中最为古老的一个画科。清人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就说:“画法门类至多,而传神写照由来最古”。据说早在三代时期,便有肖像画的滥觞。关于它的起源及其发展,有论者将其归纳为滥觞时期(上古至西汉)、成熟时期(六朝至唐宋)和独立时期(元明清)等三个时期,应该是对肖像画发展的一种相对科学的认知。本文所探讨的对象,便是处于“独立时期”的明清时期。
一
肖像画的功能具有很多种。在照相术尚未诞生的时代,为人写照是人物画家最重要的功课。这些画家的身份和功能似乎可
[详细...]
- 古方:甘肃临洮马衔山玉矿调查
-
-
齐家文化玉器最早见于清宫旧藏,清末吴大澂的《古玉图考》中也有著录,可见这类玉器很早就有发现、收藏和著录。目前考古资料显示,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青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陕西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宁夏部分地方,其年代在距今四千年前后。在此之前,学术界公认的齐家文化主要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其一是有一群独具特征的陶器;其二是出现了红铜器和青铜器。然而,随着考古学界进一步的发掘,在齐家文化分布范围内,尤其青海、甘肃内,出土有数量繁多、质量极为精美的齐家文化玉器。大约统计其器类在30种以上。从目前齐家文化玉器使用的玉料分析,大多是透闪石软玉,莫氏硬度在6—6.5,来源多系就地取材,主要是甘肃、
[详细...]
- 刘九洲:《甲午书画札记五则》(下)
-
-
最近几个月,呆在上海,写了几篇有关书画鉴定的小文章,发在武英微信上,这几篇文章讨论了书画鉴定一些基本问题,而不是具体问题。现在汇集起来,加一个总标题,供大家参考。
【相关链接】刘九洲:《甲午书画札记五则》(上)
三,记问之学与鉴定
虽然涉足鉴定很久,但是回想起来,在鉴定方面,我只有过一个老师,还是瓷器方面的,他就是上海的孙显堂先生,他教我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帮我在市场上看真伪。
1999年到2001年,每周我们在逛晓市的地方碰面,当时他60不到,每周六天不亮,孙老师就到了市场,在黑乎
[详细...]
- 狮之搏象 有我境界 —王凤江艺术赏析
-
-
王凤江,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师从卢禹舜、龙瑞、陈平、姚鸣京、岳黔山。现任亚洲画家联合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广州南山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黑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京信大厦画廊签约画家、北京鉴宝画廊签约画家、法国雷恩画廊签约画家。其作品参加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国内外重要展览十余次。多幅作品应邀到澳大利亚、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摩洛哥等二十多个国家展览,多幅作品被当地知名人士收藏。
参加1997年“第五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其作品《生命礼赞》《天地之间》由北京国际嘉德拍卖公司高额拍卖成交。
[详细...]
- 明月前身 清风襟怀——虚谷对传统文人画风的超逸(三)
-
-
三 一拳打破去来今
虚谷的花鸟画创造还表现在对于传统笔墨造型语汇体系的改造与重组上,从而呈现出与传统格法样相的超越和精神的延伸,他淡化了传统笔墨线条的表现力,更加突显了色彩在花果塑造中的造型作用,这与西方油画水彩的表现方法暗合。
虚谷在他的艺术形象塑造中有一个重要的变革就是弱化了笔墨在形象塑造中的作用,这是他对于传统的偏离,也是他把目光投向现实的一个体现。传统中国画所强调的线条只是一种形而上的抽象语言,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虚谷的艺术形象塑造就尽量弱化了线条的使用,首先是在塑造果蔬形象的时候,在色彩能够独立表现的重色瓜果的塑造中,他都尽
[详细...]
- 刘九洲:《甲午书画札记五则》(上)
-
最近几个月,呆在上海,写了几篇有关书画鉴定的小文章,发在武英微信上,这几篇文章讨论了书画鉴定一些基本问题,而不是具体问题。现在汇集起来,加一个总标题,供大家参考。
一,书画鉴定不是难事
最近很多舆论以为,书画鉴定很难,很难,而且还难到不可思议的境界。以我这个略具书画鉴定经验的人来看,书画鉴定并不难。西方学术界有一个说法,任何一个专业,学习1000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入门。从这个标准来看,每天学习两个小时书画鉴定,连着500天,一定可以入门,这就是我标题说的:“不难”。
鉴定既然是一个学科,而且是结合其它各种学科、多种信息的学科,那么其特征在哪里?主要有两条:第一,鉴定的关键点是游离不定的;第二,需要一点果敢的性格。
先说第一条,书画的核心鉴
[详细...]
- 中国滚笔牡丹创始人—李晓民
-
中国滚笔牡丹创始人 李晓民 字八珍,中国一代宗师李苦禅之孙,现 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协会会员,中国名家书画 艺术院院士,中国国画艺术书画院院士,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高级书画指导师,国画家。
李晓民 辽宁盘锦市人,受家庭熏陶,自幼喜爱书画艺术,多年来勤学苦 研, 博采众长,创作过一批优秀作品。作品不断探求牡丹艺术作品的生机 美、动势美、神韵美和意蕴美,创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画的牡 丹,其用笔虽速率却不浮草,笔少而不孤,墨繁而不乱;姿态生动,笔触 灵,着色古雅。葉与花的衬托,枝与干的变化,尤其是巧妙地利用长款的气 势结合大片的空白,在观众和读者不知不觉中受到强烈的感染,催人奋进, 引人向上。他的作品以艰涩顿挫之笔墨画枝干,以率意奔放之笔墨画花画 叶,似有春风拂面之意趣。
[详细...]
- 狮之搏象 有我境界 —王凤江艺术赏析
-
王凤江,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师 从卢禹舜、龙瑞、陈平、姚鸣京、岳黔山。现任亚洲画家联合会理事、中国书画 家协会理事,广州南山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黑龙江美术家协会 会员。北京京信大厦画廊签约画家、北京鉴宝画廊签约画家、法国雷恩画廊签约 画家。 其作品参加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国内外重要展览十余次。多幅作 品应邀到澳大利亚、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摩洛哥等二十多个国家展
览,多幅作品被当地知名人士收藏。
参加1997年“第五届中国艺
[详细...]
- 明月前身 清风襟怀——虚谷对传统文人画风的超逸(二)
-
-
31.4cm×24.5cm 南京博物院藏
二 先得一副生冷眼
虚谷艺术的入世精神不仅仅表现在取材方面,他还把这种世俗情怀贯注到形象塑造之中,从而摒弃了许多传统题材的形象塑造程式,以新奇的表现手法创造了很多令世人见所未见的艺术形象,令览之者耳目一新,这形成了虚谷艺术的另一特色。
虚谷花果形象塑造的创新是通过转换取材角度来达到的。例如在传统题材中标志着清雅不俗的兰花,他却处理成把花茎剪裁下来束在一起插在透明玻璃杯中,突出的是兰花的清香淡雅,既不同于南宋郑思肖的露根兰,也不同于清代郑板桥的空谷兰,很具有现代的
[详细...]
- 明月前身 清风襟怀——虚谷对传统文人画风的超逸(一)
-
-
虚谷是近代海派画坛早期非常重要的一位艺术家,他颇富传奇色彩的经历、高洁的品行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共同构成近代画史上一道亮丽的景观。虚谷本姓朱,名怀仁,安徽歙县人,先为清军参将,后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忽“意有感触,遂披缁为僧”。但是出家后的虚谷既不入寺、也不礼佛,而是游寓海上艺林以鬻画为生,并取斋号“觉非庵”。根据画史零星记载,虚谷卖画自定限量,倦即投笔远游,接受订件后总是将订金与纸张并放一处,待画件完工后方动润金,以致他逝世后人们发现一批未完工的定件,旁边的润金分文未动,足见其人品。此外虚谷还留下诗文数首,意境皆高古清寒,再有就是他为后世留下的一批风格独特的艺术精品了。
[详细...]
- 陈东升:泰康空间
-
从 2003年开始做泰康空间,我们正式开启以非营利空间支持当代艺术的模式,艺术品收藏也步入专业化、体系化阶段。建立收藏和学术研究也成了泰康空间的日常工作,研究的结果反过来辅助收藏。创办泰康空间对现当代艺术进行系统化收藏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唐昕。1996年,我正筹备泰康,还在保利大厦办公,我跟唐昕是那时候认识的。唐昕是个有理想的人,当时是一位当代艺术的独立策展人,是个“文化个体户”,也策划中国跟欧洲之间的当代艺术交流展览。2000年她在国内做展览,没地方,没钱,来找我赞助,我把泰康人寿大厦顶层的多功能厅给她用,所以 2001年公司举办了第一次当代艺术展,艺术家有方力钧、李大鹏、岳敏君和杨少斌。“非典”后泰康空间正式成立,那时叫“泰康顶层空间”,属于公司的公益事业部。一做就是10年,有了今天颇具规模的企业收藏。唐昕说她是“十年磨一剑”,很不
[详细...]
- 张辉:明万历年木器的标型器
-
-
对于满雕图案的明式家具的年份,本书基本视为清早期后产物。雕刻萌芽状态的以为是明末清初。那么明代有无雕饰的木作器物呢?
有,可以肯定,在万历年间,有屈指可数的木器小件已春风初度。但与这些凤毛麟角的雕刻小件相对,当时,大器型家具则普遍光素。
萌芽的、超前的、罕见的个例引风气之先。明代最初的浮雕成果首先出现在幸运的紫檀木器小件上。出土于上海宝山万历朱守诚夫妇合葬墓的紫檀瓶和竹雕香筒紫檀盖是其中代表,据其墓中出土的买地券载:朱氏之妻杨氏“殁于万历九年正月”。所以这些遗物应为万历或早于万历朝制品。(见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宝山明朱守城夫妇
[详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