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片区块
- 笔墨情趣 怡然自得——记青年实力派书法家郑忠华
-
郑忠华,又名中华,笔名山人,现为香港国际华人书画家协会协会副主 席兼浙江省分会会长;中国翰林院书画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 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香港书画艺术中心特约书法家;香港国际华人书画家协 会、上海分会培训中心特约客座教授;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硬笔书 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硬笔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
郑忠华 1971年4月生于浙江杭州建德,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大专学历)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本科学历)。学无止境,艺海无 涯。自小酷爱书法,13岁就开始为邻里乡亲书写春联;1990年开始研习硬笔书 法,先后临习过庞中华、任平、王正良、沈鸿根、顾仲安等硬笔书法字帖; 曾受益于书法家启功、马剑清、谢非墨等。郑忠华承蒙中国多位书法大家指 导学习书法,曾多
[详细...]
- 道在瓦甓——论吴昌硕篆刻鸿蒙之境(三)
-
-
四 鸿蒙之境与“尚朴”思想
与吴昌硕同期的论者在评论吴昌硕的篆刻时,常常都会提到一个“朴”字。沈曾植道:“翁书画奇气发于诗,篆刻朴古自金文。”朱其石道:“吴昌硕则沉潜《石鼓》,印从书入,朴茂有馀,不失大家。”寿石工道:“近人吴俊卿刻印多用大篆,非深得秦、汉玺印之纯朴,未易造此。”可见“朴”是吴昌硕篆刻艺术的非常突出的特点。不仅艺术,其人生也与朴息息相关。
吴昌硕的第一本印谱叫《朴巢印存》,这是他二十几岁的篆刻作品的结集,因为他当时住在老家安吉,斋号“朴巢”。宅内的小园名为“芜园”。芜,
吴昌硕 人书俱老
[详细...]
- 道在瓦甓——论吴昌硕篆刻鸿蒙之境(二)
-
-
三 鸿蒙之境味隽永
明清文人印章中,有些印章,初读不觉有味。多读、熟读、反复读之,方觉印章中蕴涵有一种深沉的趣味,值得咀嚼与涵泳,涵泳愈久,便沉浸其中难以抽身而退。程邃、丁敬、吴昌硕等人的篆刻,便属于这种情况。吴昌硕造鸿蒙境界于印面,其境意味隽永,深可涵泳。
吴昌硕 安吉吴俊章
(一)苍古
明清文人篆刻家普遍追求金石气味。金石气味的产生,“时间老人”功不可没。岁月的磨砺,印章平添了许多剥蚀,乃有一种苍古之美。明清许多印人都追求这种印章剥蚀后的特殊美感。早期印人如文彭,迷恋于苍古,印
[详细...]
- 道在瓦甓——论吴昌硕篆刻鸿蒙之境(一)
-
-
吴昌硕(一八四四—一九二七),浙江安吉人,原名俊,一名俊卿,初字香补,中年以后更字昌硕,亦署仓硕、苍石、仓石、昌石,别号缶庐、老缶、老苍、苦铁、大聋、石尊者、破荷亭长、缶道人、五湖印匄等。吴昌硕是中国艺术史上为数不多的诗、书、画、印全且精的大家。所精诸艺之中,篆刻艺术最为杰出。他曾自谓:“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其篆刻影响深远,为“吴派”篆刻宗师。
吴昌硕 鹤身
一 鸿蒙境界印上造
吴昌硕有《刻印》一诗,其中有句云:“……兴来湖海不可遏,冥搜万象游洪蒙。信刀所至意无必,恢恢
[详细...]
- 朱浩云:民国画家的书艺及市场走向
-
-
导语:纵观中国古今的历史,每个朝代都会涌现出不少杰出的英雄,也会有一些不可一世的枭雄;既有流芳百世、令人敬仰的人物,也有人人唾骂、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而民国这段历史尽管只有短短30多年的时间,但精彩的程度恐怕历史上只有春秋战国可与之相比,之所以这样评价,不仅是因为民国涌现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鉴藏家、学者、诗人、作家、高僧等,更主要是不少名流毁誉交错,争议不断,有的人物很难用正面和反面人物来概括,不少名流有正有反,亦正亦反;有的先正后反,有的先反后正。更让人感兴趣的是:许多不是从事艺术的名流,有的甚至吃喝嫖赌无所不能,但也不忘舞文弄墨,有的琴
[详细...]
- 李媚对话黄丽平(三):历史影像收藏 现在还都来得及
-
11月16日深圳越众历史影像馆开馆,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以历史影像为主旨的影像馆。影像馆最重要的使命是寻找和努力还原被遗忘或被遮蔽的历史,家史、国史,大史小史都在影像馆的注视范围。真的很期待这个历史影像馆能够踏实而有效地成为中国民间历史的搜寻的担当者。
采访地点:越众历史影像馆
时间:2014、11、22
历史影像收藏 现在还都来得及
黄丽平:“新历史合作社”和“越众历史影像馆”是一家兄弟,只不过是大哥已经很强大,而我们影像馆才只是初生的小弟。我们有很多专家资源是唐建光老师的新历史合作社为我们提供的。
李媚:他们很重视唤醒国人,唤醒每个公民自己的历史意识,让每个人认识到你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因为在以前我们的教育当
[详细...]
- 李媚对话黄丽平(二):《越众影像馆》一个有生命的影像馆
-
11月16日深圳越众历史影像馆开馆,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以历史影像为主旨的影像馆。影像馆最重要的使命是寻找和努力还原被遗忘或被遮蔽的历史,家史、国史,大史小史都在影像馆的注视范围。真的很期待这个历史影像馆能够踏实而有效地成为中国民间历史的搜寻的担当者。
采访地点:越众历史影像馆
时间:2014、11、22
“越众影像馆”一个有生命的影像馆
李媚:实际上军博的展览之前影像馆的项目已经确定了,你开始在筹备影像馆?
黄丽平:是,影像馆按道理已经筹备了一年多了,是在我来之前有这个意向要做,只是搁置了。
李媚:影像馆源于“国家记忆”展览吗?
黄丽平:影像馆是因为“国家记
[详细...]
- 李媚对话黄丽平(一):《国家记忆》展 珍贵的历史图片
-
-
11月16日深圳越众历史影像馆开馆,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以历史影像为主旨的影像馆。影像馆最重要的使命是寻找和努力还原被遗忘或被遮蔽的历史,家史、国史,大史小史都在影像馆的注视范围。真的很期待这个历史影像馆能够踏实而有效地成为中国民间历史的搜寻的担当者。
采访地点:越众历史影像馆
时间:2014、11、22
“国家记忆”展 珍贵的历史图片
李媚:丽平,我想,我们从“国家记忆”军博展谈起吧,因为这是你们成立历史影像馆的直接动因。我记得今年9月“国家记忆:美国家二战中缅印战场影像展”在
[详细...]
- 李禅学艺心得:师古人更师造化,师心而不蹈迹
-
-
(记者 何芳)还依稀记得,在2012年第78期瀚海四季拍卖会上,李禅一幅《万事吉祥》作品拍出30万元的成绩。如今两年过去了,李禅的写意花鸟画随着时间的沉淀积累意境更深,收藏价值更高。 查阅资料获知,李禅,中国著名实力派画家。字著起、李跻、苦诚、乐翁,号宽人、五德堂主。1946年3月生于沈阳市,1963年考入沈阳鲁迅美术学院;1964年3月应征于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1982年毕业于中国北京书画函授大学;1988年进修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
现为李禅艺术馆馆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副院
[详细...]
- 王俊——静守己心 笑谈浮华
-
-
要说是一个人的兴趣和天分成就了他的艺术,那恐怕还有失偏颇,艺者的真心其实才是这个过程中最难能可贵和至关重要的。见过许多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倾尽所有的艺者,于是常常感叹岁月和苦痛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磨难,在辛苦和艰涩的背后,他们享受到的是常人难以拥有的快乐与满足。
王俊《佛缘化境》
平静的生活和丰盛的精神,平静的外表和热情澎湃的内心,王俊用他的经历向我们诠释了另一种人生之路的可能:不相信命运的人终究会改变自己的境遇,而随遇而安的人也能够获得别人求之不得的幸运。
[详细...]
- 彭望明:教书育人立榜样 书印结合扬国粹
-
-
从一名普普通通的书画爱好者成为书画名家,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经历,都有着自己的学成之路。彭望明喜于以书会友,其隶书作品既有古韵凝重之意,又不失俊逸高爽情调,显示出苍峻潇洒之态。近日,壹号收藏记者采访了书法家彭望明,了解到其艺术人生背后的故事。
无师自通贵在坚持 布衣无价草根有品
彭望明自学临帖入门,常以“布衣无价、草根有品”自嘲。少年时受伯父影响,接触书法,后进入军营,兴趣渐浓。
十余年的军营生活里,彭望明在读红书
[详细...]
- 胡颖:遇见钟表大师罗杰·杜彼
-
-
日内瓦钟表大师罗杰·杜彼(Roger Dubuis)在如今产业化高度发展的瑞士钟表行业,依然是一个泰斗级的名字。仅仅是他以年近八旬的高龄独自出行从瑞士来到中国的这样一个动作,都在钟表媒体的朋友圈里引起刷屏,可见其在钟表行业的江湖地位。
1938 年罗杰·杜彼出生于瑞士乐芒湖畔的一个木工家庭,自幼表现出了对机械非同寻常的热忱。他曾经是一个喜爱幻想的小男孩,在我成长的小村庄里有还有些传统手工行当从业者,包括一名木桶匠、一名铁匠、两名鞋匠,而他的父亲则从事各种大小木工。其中,一位鞋匠对他的影响甚为深远,他鼓励年幼的罗杰杜彼在他身边学习如何制作鞋子,某个星期天早晨
[详细...]
- 陈东升:王府井一号
-
2013年5月7日、8日,数千尊贵的嘉宾与我们同庆,20年来支持帮助我们的政府领导、鉴定界的专家、收藏家、艺术家和经纪人汇聚一堂。他们都是20年中国拍卖行业从无到有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是他们构成的群体和拍卖行一起共建的这个市场,这次虽然是短暂的庆贺,却都感慨万千。庆典现场的大屏幕上,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是他们所有人的名字,嘉德感谢他们,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没有他们也成就不了嘉德的传奇。
庆典同时的春拍备受瞩目,我们精心筹备奉上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近现代工艺美术、油画雕塑、古籍善本、名表珠宝翡翠门类共42个专场近3900余件拍品。有大家的捧场,总成交额25.71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的20.6亿元涨幅达24%。春拍提振了市场的信心,给藏家很大的鼓舞。
《礼记》中“二十曰弱,冠”。人生
[详细...]
- 【雅昌帽哥看预展】上海天衡十周年秋拍展品赏析
-
-
编者按:
“帽哥”李笠是艺术圈里值得尊重的“行家”,他时常强调“术业有专攻”,艺术行业中没有包打天下的能人异士,借用行家在鉴赏、市场中的经验,正是跨越行业门槛的有效途径。如今,帽哥与雅昌艺术网合作推出“雅昌帽哥看预展”,每逢重要近现代书画的重要场次,帽哥都会在预展期间第一时间推荐作品,并且在拍卖后针对作品给出别具一格的述评。正是利用帽哥资深的行业经验和雅昌艺术网的媒体平台,给大家提供一个看拍卖的内部视角。从外行看热闹的“天价”,回归到艺术价值与市场价格的理性讨论中,既能沉浸于艺术之美,也能厘清市场趋势。
帽哥声明
[详细...]
- 传统书画家—楼晓芳
-
楼晓芳 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翰林院书法家协会会员,香港国际华人书画界协会会员,中华文化研究院院士,人民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艺术研究中心高级会员。并授予中华名人称号,盛世中国书画界最具贡献人物,献礼65周年楼晓芳。
女 汉族,1959年10月出生,浙江人,自幼喜欢书画,受父亲热爱书法的家庭环境熏陶 ,工作空余时间喜欢以书画为友,从悟中刻苦领悟近来与历史的书画导师技能,慢慢按照自己的性格特征掌握自己的方法。努力走出更适合自己的路子,创造人们更喜欢的作品。
楼晓芳老师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的美展中参展并获奖,部分作品被艺术博物馆收藏;书画作品在国际华人书画界获(最具收藏书画家称号)。
[详细...]
-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大爱无疆情系慈善 —象形字书法家周吉昇
-
-
周吉昇 辽宁盘锦人 现为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名家书画艺术院院士,中国国画艺术书画院院士,一级书法家。
周吉昇自幼酷爱书法,楷书习欧颜柳赵,行草习二王,博采众长。中年潜心研究创作象形字,追求“书到妙时书似画,画至臻处画亦书”的艺术境界。书画结合、颇具情趣。 象形字的形体,来源于客观物象,乃先民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之约简方法描画而成。象形字要做到准确地以形表意和记音,则仿形务必要像,需要有很高的技术与训练过程。
其作品章法布局、用墨,心平气和,大巧若拙,尽情尽兴,随意挥洒;远看朴实、厚重,遒劲,洒脱;近看儒雅自然,飘逸灵动
[详细...]
- 国画大家莫各伯:专而能博 境界高远
-
-
真正的大书画家无不躬身膜拜于大自然。朴厚峻拔的高山,烟波浩淼的碧水,云笼雾罩的阡陌,雪洒迷离的村野,这些平素最常见的景色在画家笔下演绎出来的是苍劲雄浑、空灵静穆、气魄宏大。书画家莫各伯更是少有的传达出一种态度,一种当代山水画中少有的古意清奇、宁静淡泊的意境。
莫各伯,广东雷州人,他不仅精通中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类题材,同时也是书法家、诗人、雕塑家和文艺评论家。广东文联艺术馆首任馆长,广东省文联《书画评鉴》总编辑,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幼时厚积薄发
莫各伯喜好画画,在童年时
[详细...]
- 磨练和滋养——李艳玲的工笔画鉴赏
-
李艳玲,女,1973年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市,现为黑龙江省美书家协会会
员,肇东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特约编审,肇东市东
峰艺术工作室职业画家。
她诚实坦率,毅力坚强,自幼喜欢绘画,悟性极高,自己先临摹年画,后
临摹了100多本小人书,经过大量的临摹、写生练就了扎实的素描基本功.由
于她心情淡定,博览群书,奠定了极高的文化素养,走进大自然写生,虚心
向名师求教,勤奋苦练,博采众长而自成一家,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艺术创作
而是内心信仰的升华与表达。
她的画作线条流畅细腻,构图大胆,用色淡雅,形象生动,颇有大家风
[详细...]
- 外文内质 表里相符--书法家陈凌云
-
陈凌云,陕西省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宝鸡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酷爱书 法,在导师孙振刚的指导下,每日笔耕,勤学苦练。为人豪爽诚挚。作品曾 多次参加国家和省市级展览并获奖颇丰。
毋庸置疑,当代书法一直背负着创新求变的历史使命,因此,在中国几 千年的书法史面前,每个书法家都有一种姗姗来迟的无奈感和对古人战战兢 兢的膜拜感。但是,这厚重的历史传统阻挡不了后人新变的生生之功。中国 书法在经历了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的三千年流转之后,无论是书 体、结字还是笔法、墨法,古人已早我们几百年就登峰造极了,留给我们的 创新余地已经非常小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凌云的书法自有面貌。他之所以不于外在形式上煞费周 章,坚持素面出镜,就是因为他对形式有着冷静的反思以及辩证的理解。他 的书法
[详细...]
- 观画家赵健敦煌画像——古意未颓画飞天 心灯长映月牙泉
-
-
历史如流动的长河,如果要截取一段清泉,潜沉到想要去的朝代,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唐朝。如果我站在唐朝的长安城门上,让我选择一个城市终老,我会遥望敦煌……,那里,有我恒久的飞天梦。
我曾数次游历甘肃,在西去的路上却始终未能一睹敦煌的风采。让我在很长的时间内都颇为遗憾。机缘巧合之下看了画家赵健的敦煌飞天壁画,还有几张菩萨像,让我颇有慰籍。画家赵健在其用寥寥数笔勾勒出的飞天和佛像中,让我惊讶于他的用笔以及他对线条的掌控能力。我能够清晰的感觉得到,他的书法功底不错。因为对于传统绘画,尤其是敦煌壁画来讲,画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洗练的笔墨才能描绘出个性鲜明而且内心
[详细...]
- 何绍基与陈介祺书学的比较(下)
-
-
三、学书历程的比较
关 于何绍基的学书过程,历来说法不一,加上何绍基对自己的学书过程的零散记述,使其更为扑朔迷离。但综合各家观点,我们大致可以得到这样一条脉络:何绍基早 年受到其父何凌汉的影响,对于永禅师、欧阳询、颜真卿一路曾颇下功夫,其“楷书最初根植于颜真卿”。约二十岁后,长期临习《争座位》等颜字行书以及《麻姑 坛记》之类颜字楷书,并对《张玄墓志》颇为用功。“约道光二十年(1840,何绍基时年42岁),何绍基始习隶书”,但这个阶段主要还是学习小字《麻姑坛 记》《黄庭经》等。何绍基六十岁之后临习隶书尤为勤奋,特别是对《礼器碑》《张迁碑》《衡方碑》等汉碑的临
[详细...]
- 何绍基与陈介祺书学的比较(上)
-
-
何绍基与陈介祺作为有清一代非常出色的书法家和金石学家,对后世影响巨大。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湖南道州人,道光丙申(1836)进士,为晚清著名书法家、诗人,尤以书法名世。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因其斋号为“宝簠斋”,后遂以“簠斋”为号,为“晚清金石学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何绍基与陈介祺都曾师承阮元,在书法实践上,两人也各有建树。作为同一时期的书家,他们都被深深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同时他们又都受到阮元的影响,在书学思想上也有相近之处;两人虽皆善书法、雅好金石,但因各有侧重而自成面貌。因此,何、陈两人之间的相似与差异都值得关注,本文试从书写工具、执笔方法、学
[详细...]
- 盛葳:艺术史的《监狱》
-
一、艺术史的当代视点
任何历史写作都是通过叙事来完成的。“叙事”,无疑是当代学术研究中最复杂的术语之一,对它的使用和探讨几乎涵盖了当代一切研究领域,艺术史学科也不例外。事实上,“叙事”一词本身并不难以理解,无非是通过文字或语言叙述的方式来呈现一件事或一系列事件,更通俗地理解,即是“讲故事”。然而,如何解释不同叙事主体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叙述?“叙事”产生差异的原因何在?“叙事”是否存在客观性?……在一系列问题的追问下,围绕“叙事”,对“时间”、“秩序”、“语言”、“修辞”、“话语”、“权力”、“主体性”等相关主题的讨论日积月累,汗牛充栋。具体到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史写作中。由于对“艺术”和“历史”本质,以及推动艺术发展力量的不同理解,便产生了不同的艺术史观念,这直接导致了不同艺术史方法的产生,也直接决定了不同的理论框架和
[详细...]
- 谷雨行动在西安
-
-
佟:阿勒斯戴尔的工作坊计划是相西石艺术中心的第一个行为艺术工作坊吗?
相西石:对!是第一个。去年我们是在欧亚学院做包瑞斯的工作坊。阿里斯戴尔工作坊也是去年就定下来的事。包瑞斯工作坊结束以后就是阿里斯戴尔工作坊。前年,严格讲是前年国际行为艺术节之后,我就跟包瑞斯、阿里斯戴尔都谈了,请他们来做工作坊,他们都答应了。
佟:你说阿勒斯黛尔是一个,还有一个你刚才提到的包瑞斯,包瑞斯是哪儿国的艺术家?
相西石:包瑞斯是德国的艺术家,是“黑市国际”的发起人之一,也是黑市国际主要成员之一,阿里斯戴尔他们几个同年龄相近的几
[详细...]
- 姚谦:财富以外的视野与胸怀
-
刚从东京渡了一个周末回来,像许多台湾人一样,我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去东京,待个几天算是放个小假;上上熟悉的餐馆、逛逛街、散散步,顺便看看能否遇到好的美术展览。几乎没有例外,每回在东京都总能遇上一两个精彩的小展览。在日本看展览的经验是:展览本身规模不会太大,编排的细心使阅览起来的顺畅与深入,肯定是顶尖的!这也是我常去东京的一个很大原因。
遇到瑞士美术馆借展在东京都国立新美术馆,这次瑞士苏黎世美术馆Kunsthaus zurich首次来日展览,选件集中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这段美术史,以美术派系分类展出。每一区块都有十分仔细的文字说明,加上难得渡海到东方的精彩真迹,图文一对照更胜万卷书,仿佛又重温了一堂生动的西洋近代美术史。隔天去了石桥美术馆,看了德库宁先生在日本的个展,虽然展出的作品不多共三十七件,但都集中在六、七零年代
[详细...]
- 徐延均:将艺术融于生命将万物呈现于笔墨
-
徐延均先生说:“人生如画,在生命的历程中,相貌改变,所绘事物改变,但真正未曾改变的是自己的情感,将艺术融于生命,才能在画作中体现什么样的精神。”只是最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先生对艺术的追求,把艺术当做生命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
徐延均画是用独特的笔墨,墨泼宣纸,似青云飘逸,墨气郁葱,如暗香浮动,画面神韵荡漾,情味绵绵,意境中所蕴藏着的壮阔,这种艺术思想所经营的笔墨格调,巍巍群山,苍苍劲柏,人们似乎能触摸到生命的躯体,从中仿佛能看到精神的足迹,其个性精神和情感气质,都会完美而真实地体现在画家的作品中,观赏品味徐延均的画,里面的山水犹如生长在他温厚湿润的笔墨里,在清幽雅致的情怀背后,沉潜着的是画家澎湃的激情。
徐延均的画能够感受到艺术的人性化,纯朴的人文精神浑然于其中,其技法之圆润纯熟,用墨着色之淡
[详细...]
- 登峰造极 亘古未有 ――浅谈苏东天的国画线条
-
-
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中国画的线条就如同色彩是西画的灵魂一样。线在中国画里有着特殊的地位,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缺了线条的中国画就如同失去灵魂一般而没有生命力。早在唐代,张彦远就在《历代名画记》中宣称:“无线者非画也”。《石涛画语录 • 一画章》也精辟地道出了线条的重要意义:“夫一画,含万物于中”。 潘天寿也曾说过:“‘线’,是有骨子的东西,它从自然中来,又高于自然,比自然更有精神,更有力量和气势。”
中国画的线条,它所承载的艺术信息含量是极为巨大而丰富的,中国画线条的运用、构造、变化既包含了周易阴阳八卦学说的哲学内涵,又涵盖了历史、文化的悠久传承
[详细...]
- 呼唤心灵的春天——苏东天与池田大作的梅缘
-
-
“从先生的经历中酝酿出来的艺术风格,令我感受他在中国艺术界就像“梅花一样,凛然地吐息芬芳,是艺术界的君子。”
……
“我为了怀念周总理与邓颖超夫人,在创价大学的一隅种植的‘周樱 ’、‘周夫妇樱’,春天一到,它就年复一年地盛放灿烂的樱花。
同样地,为了纪念我与苏先生的友情会面,我在创价大学的邻地、昔日也是梅花胜景,地名也叫作“梅坪”的东京牧口会馆的庭园内,种植了一株‘苏东天伉俪梅花。’
这株梅花在待春的严寒中,红白互间地,一枝又一枝地伸展……
温厚祥和的苏东天伉俪
[详细...]
- 尤洋:绘画死没死?
-
图像对于今天的艺术实践是否还能够体现积极意义?这个讨论的兴奋点自观念艺术从绘画和雕塑等传统创作媒介中蜕变以来一直保持着热度。在2014年末的展览,艺术家孙原彭禹和策展人崔灿灿所策划的 “不在图像中行动”中,将这一问题所引发的立场冲突提升到新的瞩目程度。
以绘画、雕塑、影像为主导的艺术品构成了今天主要的图像艺术品门类。如艺术生态所表象的那样,无论是商业画廊空间还是艺术品拍卖市场而言,绘画作品始终占据了大多数的比例。绘画作品迎合某种兴趣的策略性,一方面既不占有创作道德上的优势,也无法全然从伪观念艺术作品中被一眼识别出来,致使了绘画注定在今天的艺术实践中处在一个被质疑的位置。然而,既然观念艺术所强调的是观念先于媒介,方法和语言重于成果作品,那么我们又应该以何种心态来看待这一问题呢?
上世纪的机
[详细...]
- 刘骁纯:崔振宽《黄崔系统》
-
-
我曾写过两篇文章:《蒋兆和与“徐蒋系统”》、《吴冠中与“林吴系统”》。其实,这种有画脉关联的艺术现象,在20世纪的中国水墨画坛,还可以举出“吴(昌硕)齐(白石)系统”。 通理,黄宾虹与崔振宽,就画脉关联而言,亦可称为“黄崔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黄宾虹的门徒如潮,颖出者唯崔振宽一人。所谓颖出,指的是在关联中完全独立并达到一定水平,唯其如此才可以称为“黄崔系统”。我的意思是,虽然崔振宽在艺术境界上与黄宾虹还有一定距离,但就其目前的成就以及所提出的问题,可以以“黄崔系统”为基本思路来考察他的艺术。
“吴齐”与“黄崔”系统的共同特征,在
[详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