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片区块
- 苏仕元的水彩世界
-
-
苏仕元,男,1953年出生,湖北武昌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曾任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艺术设计学院美术教学部主任、书记、教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广州树华教育集团艺术总监。
苏仕元,坚持水彩画创作于研究数十年,他的水彩画作品清新自然,气韵生动,意境幽远,技法娴熟而富有创新、其独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极具水彩画之韵泽,作品深受业内、收藏家以及社会各界的青睐,为中国当代水彩画家的前沿代表。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各大美术馆举办的美术作品大展并获奖,多幅作品还被国内外美术馆与国际收藏家所收藏,艺术作品与撰写的学术论文多次发表于国内核心期刊以
[详细...]
- 季涛: “雍正御笔之宝”玉玺能否拍出天价?
-
-
2015年4月初,在香港蘇富比的春季拍卖会上,将有一方清雍正青白玉九魑钮方玺“雍正御笔之宝”被拍卖,由于雍正玉玺数量很少,这方玉玺玉质润白细腻,因此,有专家称3000-4000万港元的估价将会被大大超过,成交价甚至有可能过突破亿元港币。
清雍正青白玉九魑钮方玺“雍正御笔之宝”
一、2002年,康熙一对印玺拍卖引人注意
皇帝印玺拍卖最早引起人们关注大约是在2002年。当年4月24日,北京华辰拍卖公司在其春季拍卖会上,第849号拍品清康熙御用寿山石“戒之在得”和“七旬清健”对印引起了收藏者们的好奇心。这对康熙
[详细...]
- 林明杰:上海艺博会不可失去属地优势
-
-
上海艺博会该怎么办得更好,这个话题自从有上海艺博会以来就一直被人们讨论。这说明人们对其期待颇高,没希望的东西有什么好说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五花八门的艺博会就是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圈子。其中当然有几个高洋上的国际范圈子,大家挤破了头要进去。高洋上的圈子自有成就其地位的道理,但这些圈子也不尽如外人所见那么神秘。不管什么圈子,它都有它的属地和人脉关系。你贸贸然要像推销员那样敲门进这个圈子,颇不易。但如果有熟人引荐,则曲径通幽了。好在这些年来,中国巨大的市场让西方一些本来对我们不屑一顾的高洋上圈子,也“俯就”过来。有的抛橄榄枝引你过去,有的索性闯到你家门口跟你抢生
[详细...]
- 刻画细致 意境幽美——浅析徐仁华的人物画
-
-
在中国画的三大画种山水、花鸟、人物当中,人物画最早进入成熟阶段。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阎立本、吴道子、周昉、武宗元、李公麟、梁楷、戴进、吴伟、唐寅、仇英、陈洪绶、崔子忠、任伯年等都是人物画史上的大家。相较于花鸟画与山水画,人物画的创作尤为艰难。这不仅因为人体有一定的比例,更因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气质比较难。
_DSC9099.JPG
徐仁华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他的作品处处透露出一股文人之气和高雅之风,注重情感的宣泄和水墨的意趣。他技法娴熟,巧妙运用水墨和线条的勾勒,使画面充满神韵
[详细...]
- 著名国画家文立德先生作品欣赏
-
-
文立德,笔名艺德,1948年生于北京民间艺人之家,现为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一级会员,专业国画师,国家书画人材研修中心高级研修员,中国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为北京彩塑厂金属工艺品厂专职设计人员,自幼受艺术熏陶,从而酷爱绘画艺术。
文立德青少年曾得益于父亲的挚友,山水画家张希贤先生,郭传璋、沈兰溪等十几位老先生精心指教,使其艺术有所发展提高,后又在北京画院研修班研修。
文立德曾供职于原来的北京彩塑厂下的国画车间。在这里,文先生得天独厚地得到了许多国画师傅的亲自指点。文革期间,文先生先后被一些学校及社科院借调,从事一些诸如板报方面的宣传工作。即使
[详细...]
- 朱浩云:品味现代中国画大师之成功之道(下)
-
-
“一匹骏马在笔墨之间油然而生,强劲的笔触描绘出飞动的鬃毛,写实笔墨之间彰显马儿的雄骏、矫健和轻疾,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一看文字,就知道在说徐悲鸿的《奔马图》。(附图1、2、3、4)
徐悲鸿堪称对引进西方美术倾力最多之人。他毕生高举改造中国画的大旗,在中国画坛造成很大影响,他是中西结合的倡导者,以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的实践者。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这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对西方绘画,凡“可采人者融之”;在艺术表现上,主张“宁方毋圆,宁拙毋巧,宁脏毋净”。徐悲鸿走的“以西润中”的道路。他将中国画以“
[详细...]
- 吕立新:读齐白石之——做一只快乐的松鼠
-
-
印章:白石、木居士
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事情和消息,有的让你兴奋,有的让你沮丧,有的让你气愤。这不,此刻,一位老师的后代敲门进来,非常真诚地通报了一些不着边际的恶人谗言,令我顿生不悦。
他讲了三五分钟走了,而我原本平静的心却被扰乱了。平日里我一向比较注意对负能量的屏蔽,以自己的判断去做事,去接触人,尽可能做到无愧于心,也努力做到远离嘈杂。但是我们每个人毕竟是社会中的人,不可能活在真空的世界里。人间世事多纷扰。
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因其崇高的地位,使得他引用的德国诗人荷尔格林的诗句:
[详细...]
- 朱万章:惠阳鉴画印记(下)
-
-
胡公寿(1823—1886)是早期“海上画派”的重要人物,曾与改琦(1773—1828)、张熊(1803—1886)、任熊(1823—1857)、蒲作英(1832—1911)、杨伯润(1837—1911)、王秋言、任薰(1835-1893)、吴滔(1840—1895)、任伯年(1840—1896)、吴昌硕(1844—1927)、吴石仙(1845—1916)、吴毂祥(1848—1903)、吴友如、任预(1853—1901)等先后在上海主持“飞丹阁书画会”,是“海上画派”的奠基人之一。胡公寿书画皆精,绘画以山水见长,《苕溪春泛图》可称得上是其山水画风格的代表作。该画作于清同治十三年(1
[详细...]
- 高更独特的色彩体系
-
-
色彩是梦想的语言,深奥而神秘…… ——保罗·高更
高更的画作洋溢着神秘浪漫的情调,充满了原始古朴的风味,既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又有奇特的装饰美感。正是这些特点,使得高更的作品独树一帜,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高更对于现代艺术的重要意义,在于他把绘画的本质看作某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当成记忆中经验的一种创造,而不是印象主义者所认为的那种通过反复写生而直接获得的知觉经验中的东西。和大多数同时代的艺术家相比,他的探索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东方以及原始艺术的影响。他真正把两者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受高更启示的纳比派画家莫里斯·德尼说:“必须临
[详细...]
- 仿古墨中的历史文化
-
-
“八爱”集锦墨之一 正
集锦墨是观赏墨的一种, 为明代制墨业中安徽休宁派首创,后来成为了明清两朝“御墨”的制作形式,通常以一锭或几锭、十几锭为一套, 最多者为六十四锭一套, 并配以十分漂亮的外盒。
集锦墨的形状、名称、图案各具特色,是集当时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最高成就于一体的艺术品,逐渐成为皇宫贵族、文人雅士当时的馈赠佳品和今天文玩收藏的珍品。
新中国成立后,在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出口创汇的刺激下,又用旧墨模生产了一部分供出口。由于今天制墨业的逐渐衰落,集锦墨已经不再生产,它的文化、艺术、历史价值更是
[详细...]
- 古方:纽约苏富比2015年春拍重要藏家及其玉器拍品选萃
-
-
纽约苏富比2015年春拍将于3月17-21日举行,本次拍卖最重要的藏家之一,是Lolo Sarnoff女士家族的收藏。Lolo Sarnoff女士出身显赫鉴藏家族(图1、2)。其外祖Louis Koch(1862-1930年)乃著名珠宝商,联合创办了House of Koch,并于1883年被委任为法拉克福皇家珠宝商。1912年,女儿Martha(1892-1965年)嫁银行家兼收藏家Willy Dreyfus(1885-1977年)为妻,1916年其女儿Lolo生于法兰克福。Martha后移居瑞士,重遇少年时代相识于法兰克福之友人、著名艺术收藏家Robert von Hirsch,
[详细...]
- 佟玉洁:东方想象的魅影——任焕斌的艺术解析
-
-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五行家把四神兽中的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分别对应东西南北方位,青龙被视为一种东方的想象。然而封建社会的政治伦理将青龙的神性图腾化、权威化,使至高无上的皇权成为了龙的身份唯一诠释。至此,图腾化的青龙从一个具有祛邪、避灾、祈福功能的民间立场,变成了具有帝王文化权威意识的一种假想。但是在任焕斌的作品中,龙的图腾权威被建构为一种憨态可掬、机灵鬼怪的大虫生存方式。然而作为青龙转喻的大虫身份,成为了新的权威道场价值体系生产的一种质疑方式。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大虫在成为了一种新的权威图腾中,与人类的爱恨纠结呈现出了时而清新、时而诡谲的东方想象的魅影。
任
[详细...]
- 姚谦:生命的风景
-
-
在你的生命中,总有几首音乐放在心里面,偶尔想起感动依旧,在你的生命中也许有几个阅读过的画作闭上眼睛仍会想起,也可能在你生命中有几本书始终念念不忘,影响了你的生活选择,或许是几部电影,在你生命中也许有几个人与你相遇,因此念念不忘,在我们的生命中经历了无数个风景,有些已经遗忘了,有些却变成了生命中的一部份,从事音乐工作那么久,我总想如果有一个作品已经被别人的生命接纳成为他的风景,有就足够了。在我的生命之中美术与音乐都是如此的重要,经常感动于某位音乐人的作品某位艺术家创作的画作。
吴冠中 《红梅》 1973年作 油彩(图片来源:香港蘇富比拍卖公司)
[详细...]
- 吕立新:读齐白石之——荷花解语
-
-
摄影家好友举办婚礼,地点选在了后海小王府。时间是9月21日,取谐音“就爱你”。小王府是坐落在北京什刹海水面上的一座仿古园林餐厅,被大片的荷塘包围着,这里曾因接待过众多名人政要而闻名京城。婚礼下午四点开始。
秋日的午后,大片大片的荷叶随风慢摇,有些荷叶已经开始枯萎,整个荷塘也消退了夏日的碧绿,在夕阳的照射下罩上了一层金黄,甚是一付秋日盛景。
前面露台处的一块大屏幕上播放着一幅幅老照片,新郎新娘通过照片向来宾们介绍着他们各自的成长经历和相识相恋的经过。他们相识于1995年,当时做为从业时间不久的新闻摄影记者,新郎去拍摄张艺谋,邂逅了在现
[详细...]
- 朱万章:明清绘画中的画羊图说
-
-
从现存的作品中,我们发现,中国画中以“羊”为题材的作品,至少在隋唐时期,便已开始出现。唐朝有阎立本(601—673)的《职贡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周昉的《蛮夷执贡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刁光胤(约852—935)的《枯树五羊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赵福的《五羊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宋朝有苏汉臣(1094―1172)的《开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陈居中的《四羊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迪的《春郊牧羊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元朝有赵孟頫(1254—1322)的《二羊图卷》(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等。唐宋元时期,还有不少无名氏的“羊画”作品,如宋代的《初平牧羊
[详细...]
- 永乐与宣德时期的铜香炉
-
-
中国铸制铜香炉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开始铸制铜熏炉以祭祀神仙。宋代在徽宗时期盛行仿铸古器物,铸造出古朴典雅的铜香炉。明代永乐时期传承宋代的仿古遗风,以宋代名窑瓷器的精品样式为蓝本铸制铜香炉。永乐时期所铸铜香炉的款式主要有桥耳钝锥足炉和半环耳或戟耳圈足炉等,这些炉形简洁、雅致,成为明清时期铸制铜香炉的主要样式。永乐早期的铜香炉器款为刀刻阳文楷书“永乐年古式造”六字,后来加入国号,改为“大明永乐年制”,成为定制。此后,明清时期宫廷铸造铜香炉的器款都是沿用有国号和年号,三行六字排列的阳刻楷书扁方形印款。
图3 永乐款铜香炉
[详细...]
- 中国艺术市场的现实与未来(下)
-
-
脉络:中国艺术品需求和艺术品金融化趋势
论坛第二单元围绕“中国艺术品需求和艺术品金融化趋势”的主题展开。这一议题,为纽约听众深入分析了当下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和消费的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梳理了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多元化需求和未来脉络,并着重对中国艺术品抵押、授权、基金、保险等金融化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设想。
张晓敏(上海朵云轩集团董事长): 一二级市场的分工被打破。艺术品收藏的购买模式打破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分工,二级市场火爆,一级市场紧跟其后。同样的艺术品不断重复在拍卖市场出现反映了顶尖艺术品的匮乏,同时, 也反映出艺术品市场
[详细...]
- 写意精神 ——牡丹画家赵海龙作品赏读
-
-
赵海龙是陕西咸阳的画家,我们相知相交两年有余,结下了很深的情谊。
赵海龙是一个谦逊朴实的人,为人低调,不事张扬。早年曾授业于崔子范、刘文西等艺术大师,几十年来浸淫于牡丹创作,深研技艺,渐渐体味出精髓,其笔下牡丹,雍容大气,艳而不俗,神采灵动。
牡丹是富贵之花,亦是国花,赵海龙的牡丹,以写意见长,他重在表现牡丹烂漫、明艳、华贵的特点,既是国花,即有大国之态。这个“态”被赵海龙很好地诠释出来了,笔墨至此,自成高格。花鸟画注重写生,但逼真不代表灵气与灵性,写生是对技巧的把握,是线条、色彩的运用,古人说“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
[详细...]
- 清风出濂溪 爱莲说千年-记韩志冰画荷
-
-
荷花是中国传统花鸟画里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中国人喜欢的一种花。想来大家至今都记得周濂溪在《爱莲说》里的那句“出淤泥而不染”吧。大约人世如江湖,江湖中难免有淤泥,究竟有几多不染之人,大概也只有江湖知道了。今天的江湖,却是存在于宣纸之上,这张纸上,写着一连串的爱莲之人,元时的王元章、明时的徐青藤、清代的八大、近代的齐白石和潘天寿、张大千。。。先贤去远,那些荷花,或冷逸、或高洁、或雄健,但终究散成几许清香,摇曳在某家人的堂前屋后。
今人的荷花,如果说有打动我的,除了周思聪先生晚年的意象荷花,也就是韩志冰了吧。我爱周思聪先生由自身带入笔墨中的清气,有了
[详细...]
- 胡颖:玩赏弦轮慰生平——清廷钟表密藏探源
-
-
踏着薄雪造访沈阳故宫博物院,抬头便是冬季关东特有的无碍蓝天,实在是难得的美好体验。此处又称后金故宫、盛京皇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建造的皇宫,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与北京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作为一个钟表爱好者,此处常设的“清廷钟表展”自然是我心驰已久想要朝拜的所在。
在中国,对于“时间”的掌控,被视为一种神秘而“天启”的学问,也是皇家的垄断资源。普通老百姓通常而言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外,对时间并无明确的概念。
承运八百年前的金代交龙钮大钟
一进入沈阳故宫博
[详细...]
- 师古不泥古个中有新意——读王晓花鸟画创作
-
-
在这个变化的年代,任何事物的更迭都是如此的频繁,让一切的新生力量都显得再正常不过。艺术同样如此,艺术也在今天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似乎一切都可以与艺术扯上关系,再新的艺术样式也是显得平常。在这个发展迅猛的时代,传统的一切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总有那么一批人,执着的近乎固执般的坚守着传统,在传统中固守着精神的原乡。在这份精神的秉持下,他们又不固步自封,而是在传统与当代间寻找平衡。既不背离,又不迎合,从而赢得了自我的独立,王晓正是这么一位画家。
我第一次见到王晓的作品,是在国家画院导师教学十周年系例成果精粹展上。在众多熟悉的名家之作中,偶见一副小写意花鸟《竹声》
[详细...]
- 孔达达: 你的艺术品保过险吗?
-
-
某个平静的下午,收藏家史密斯(化名)躺在客厅的沙发上睡着了,在梦乡里的他早已忘记了那个古老的壁炉上燃烧着的香氛蜡烛,阳台的门敞开着,微风吹起窗帘在空中优美地舞动。然而在下一个瞬间,这里突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风突然增强,被掀起的窗帘覆盖了壁炉上燃烧的蜡烛,火苗迅速蔓延至整窗帘、窗框、地毯、沙发……窗帘的火焰也触及了挂在壁炉上方的一幅毕加索油画,画作迅速燃烧起来,瞬间化为灰烬。
史密斯被烟雾熏醒的那一刻,发现自己几乎是躺在一片狼藉中,而客厅中的一个Lalique古董花瓶作品也被毁。保险公司为调查该事故,搜取了毕加索油画的全部灰烬进行分析,幸运的是,史密斯
[详细...]
- 朱万章:惠阳鉴画印记(上)
-
-
很多年前,应广东省档案馆之约,曾经赴惠州鉴定一批档案馆所藏书画。在我看来,地方档案馆所藏书画不外乎是些当地名人书信或画作之类,其文献价值自然很高,其艺术价值也许就不那么乐观了。所以,在未见到作品之前,对这批馆藏书画几乎是不抱太多幻想的。但及至见到从简陋的库房中搬出的书画后,先前的想法逐步转变了。这批作品中,既有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书画家如文徵明、项元汴、查士标、董诰、康有为(1858-1927)等人书画,也有惠州甚至广东地区的区域性书画名家如韩荣光、李文田(1834-1895)、张蔚增 、邓承修 (1841—1892)、李丹麟(1846—1916)、李长天(1878—1973)、邓
[详细...]
- 当代回文印创作状况分析
-
-
自先秦古玺到现当代篆刻创作,在这两千多年的传承过程中,印面文字的布局排列顺序种类在逐渐减少,到目前仅仅剩下两种常用的基本体式,一种是最常见的“自右上—右下—左上—左下”的顺序,这种基本体式自古至今不论是官印、私印还是收藏、鉴赏及吉语闲章等类都在沿用,另一种则是回文印。
所谓回文印,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印章文字的排列顺序,把回旋排列文字的印章称作回文印,亦作“迴文印”。回文印通常出现在四个字的内容上,三个字的鲜见。按其用途可分为三类:一是回文官印,二是回文私印,三是吉语闲章回文印。
图2 徐正濂 朝三暮四
一
[详细...]
- 杨万政:莽莽西部 大美祁连---王录山书画艺术欣赏
-
-
和录山相识已有三年多了,早在之前就知道他画画画的好,并且文章也写的不错。前不久我看到他的一幅新作,心中感触颇深,所以就写了这篇文章,可能矛盾很多,不当之处,望大家教正。
当这幅表现西部的作品映入我眼际时,不知是为何,视觉受到很大的震撼,在生活和学习当中,我是一个对书画和文学感兴趣的人,可我更是佩服前着。书画艺术对人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一种身心的提高与塑练。录山他生在西部长在西部,从小受故土文化的影响,对书画、文学、音乐,都有着一种不可言语的挚爱,早在他小时候就得到良好的学习和教育,,,上高中时他又结识了很多书画家,并且作品
[详细...]
- 范迪安:中国水彩在艺术质量上就是世界水平
-
-
“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在这个时候策划举办,有特定的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
水彩也可以表达人文关切
水彩画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术西学范畴里的重要种类。在西方,水彩画有悠久的历史,十七世纪,西方水彩画已经成熟。那时,西方传教士到中国宫廷讲习西画的时候带进了水彩的技巧,后来,在南方出现按照西方水彩画的样子画的商品画、贸易画,这是水彩在中国发展的序幕。到了十九世纪,水彩画已经成了一种非常有表现力的画种。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画家去西方学习,看到了西方的水彩和油画、雕塑、版画一样,都是重要的绘画语言。中国画家在对西方水彩的技法、特
[详细...]
- 笔墨写山水 丹青绘情怀——杨占山
-
-
杨占山,字博林,号万山;我国著名壁画家、山水画家,在业内有“百变山君”之美誉。1964年出生自我国著名牡丹之乡、书画之乡——山东菏泽,现居北京;进修于中国美院;遍访师友,苦心专研,精攻山水画的创作。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国画艺术书画院专职画家、博林书画院院长。
他自幼酷爱书画,尤擅壁画,从宋元入手,精研了历代名家的笔墨技法,尤喜研究近代画家黄宾虹大师的绘画作品风格,曾得到白雪石,魏紫熙,宋文治,关山月、黎雄才、黑伯龙、张彦青、白庚延、溥佐等多位书画大师的指点,其作品纵横奔
[详细...]
- 【闲云 · 一白】倚冬,诉一笺心语
-
-
闲云一白(原名刘立军),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基地及文化部中国书画艺术中心驻基地画家。 曾在国内外参加过多次展览,作品《大潮》荣获第十届全国美展河北省选送作品,作品《香草》参加第十届全国国画年展,作品《风狭云墨暗长天》荣获第四届全国山水画展优秀奖,作品《秋雨洗太行》荣获第五届全国山水画展优秀奖。并在韩国、日本、香港、台湾等东南亚地区举办个人巡回展,诸多作品被国家多种杂志报刊发表并有电视专题报导及各大网络进行人物专访。出版有《当代青年画家刘立军画集》等多部画集。部分作品被台湾、香港、澳门、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
[详细...]
- 花开并蒂 各有芬芳——李淑燕李淑娟书法断想
-
-
(一)
花开并蒂,各有芬芳。花如此,人亦如此。
李淑燕李淑娟是姊妹俩,相差二岁。有相同的成长环境,都幼年受爷爷熏陶而喜欢上了书法,其后上学、工作、成家、带孩子,在一座城市生活,姊妹俩感情好,又一起赴京进修,一起出外游历,一起从事书法教学培训,形影不离,想来人生的经历和体验也相差不远。但是,当我们把她们的书法作品放在一起时,却会发现无论风格、情趣、样式都相差甚远。这就让人产生了好奇:
同样的环境下,究竟是添加了什么物质,让她们的作品产生了化学反应?
这是书法的魅力还
[详细...]
- 当代中国画:高雅的创作与世俗的娱乐
-
-
潘丰泉(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当代中国画创作正处在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
所谓繁荣,除了一批坚持学术探索的艺术家,如长期在各个专业艺术院校默默奉献绘画精品的教师画家们,以及在拓展现代中国画表现空间,提升中国画在当下艺术语言表现品格的各种不同学术性画展之外,还存在另一种现象,就是一些忙于走南闯北参加各种各样大小笔会活动的画家们,可以说,这一现象已遍及东西南北的每一个地方,最终在提高与普及之下,几千年形成的中国画这一表现形式及内容,正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一道道盛宴。同时一些通俗化的东西也在不同场合下频频出现。
[详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