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片区块
- 笔耕不辍,遨游艺海—孙玉平
-
-
孙玉平 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协会会员,中国艺洋书法协会会员,香港国际华人书画家协会会员,魏都书画院院士。
“弹指惊风雷,挥毫动风云”, 孙玉平老师在多年深耕绘画的艺术生涯中,博采众长,钻研古法又不拘泥于古,坚持走自己的路,总是以一颗平常心保持淡雅从容的心态,笔耕不辍,遨游艺海,其不断探索、追求创新的作品有写生、写实、体现造型功力、写意、迁想的浪漫神采;也有风花雪月的清纯,作品未见尘俗之气,笔墨间洋溢着情趣,蕴含着深沉。
孙玉平老师书画可比妙笔生花 ,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妙手丹青,龙飞凤舞、笔精墨妙、沉着痛快。跌宕遒丽、丁真楷
[详细...]
- 书为法道 勤为道 直将诗境入画境——品陶洪君的书画艺术
-
-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中国文学重在情与意,情当境而发。这里他谈的是写诗的一种境界。作为一个爱诗、写诗的人,我理解钱先生的意思就是:诗歌是讲究“在场”的,如没有在这个“境”里,作出的诗就是无病呻吟。诗如此,画亦如此。一个书画家,他有什么样的人生,就会画出什么样的画,画格与人“格”有关,人“格”的高下就是画格的高下。在我国古代,诗书画是同宗同源的,都是情和意的载体。大画家吴冠中先生说“情之传递是艺术的本质”,也就是说诗、书、画均为一种传情达意的符号或者说是工具,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在这篇文字里,我就以一个诗歌创作者的视角,谈谈我读所到的陶洪君先生书画艺术中体现的诗境、诗情和诗意。
[详细...]
- 亢小军作品欣赏
-
-
亢小军,著名国画家,1989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师从中国人物画大师于衍堂先生,为当代中国画坛西北军团的中坚力量,现任甘肃敦煌中国画院副院长、甘肃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兰州市青少年书画协会常务理事。于衍堂教授是中央美院第一届本科生,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艺术家,是中国画现代进程中调和中西之路的重要画家,尤其在人物画领域取得了标杆性的成就,与父亲于希宁并称中国画坛“二于”。亢小军不仅继承了“徐蒋体系”和于衍堂以来重视写生、突出造型能力的学院派传统,而且继承了乃师于衍堂感情充沛、笔墨酣畅的艺术风格,作品中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激情。难能可贵的是,毕业之后亢小军一边从生活中汲取营养
[详细...]
- 梁晓新:“锦瑟华年”—— 一场全球参与的艺术盛宴启示录
-
-
他将一生奉献给了东方艺术,特别是中国艺术;他在生前被尊称为纽约亚洲艺术收藏的“教父”,他那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豪华私邸,宛如一座小型博物馆,陈设着数不清的艺术珍品,和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这位堪称是战后美国最著名的亚洲艺术古董商兼收藏家,犹太籍的安思远先生,在身后也不忘继续为大家在曼哈顿的洛克菲勒中心准备了七场艺术饕餮盛宴,在纽约佳士得精心的策划下,他的艺术人生于此完美地揭开了烟花般绚烂的谢幕式。
高仅约8厘米的“西汉鎏金铜熊形摆件”,以285.3万美元被埃斯肯纳茨竞得
3月17日傍晚的安思远私人珍藏首拍会,人声鼎沸的现场已经预告
[详细...]
- 妙笔生国色 丹青绘天香--大荔王永刚先生牡丹画观感
-
-
看王永刚先生的画,如同进入一个世外的牡丹园。细品永刚笔下的牡丹,雍容高雅却不孤傲,色彩艳丽却不媚俗,婀娜多姿却不矫情,温暖和谐却不失清馨。在水墨相融之间展朦胧之美,在笔墨酣畅之中表灵动之美,在人画合一之中现忘情之美。对牡丹而言,知花语,懂花情,晓花韵,而今能达到此佳境者,关中画坛已很鲜见。可见观者藏家谓永刚同州“牡丹王”的称号,是他艺术造诣本身的井喷之彰显。
艺术创作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是多方面因素的集成。作为大荔的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兼职画家。他将自己的所有空余时间都花在了美术创作上。每逢牡丹盛开季节,他奔波各地名胜牡丹园,他在园中如痴如醉,或观察、或拍
[详细...]
- 黄专 : 什么人算是批评家?
-
-
《美术与设计》的编辑向“著名批评家”约稿,却张冠李戴地将约稿信寄给了我。我不够格称“批评家”,但约稿信却让我想了这样一个瞎扯的题目。
在我的印象中下列五类分子不宜算批评家:
1、为体制利益服务或随时准备为体制利益服务的人不宜算批评家;
2、以谋利为写作和工作目的的人不宜算批评家;
3、没有一些可靠的专业本领(如语言、写作、鉴赏、逻辑等等)的人不宜算批评家;
4、自认为既是艺术家又是批评家的人不宜算批评家;
5、导师、领袖、先知一类
[详细...]
- 王林:表现性与形式美——李文信中国画创作说略
-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正是四川美院乡土油画闻名全国之时,学院上下皆为之引动。李文信,这位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早已颇有成就的艺术家,却毅然改变创作方向,把自己的精力转向了山水画创作。如果要说乡土题材在中国人物画中的表现,李文信是川美画家中最有实力的。他从1941年起先后就学于岷云艺专、正则艺专和杭州艺专,受教于吕凤子、郑午昌、潘天寿、傅抱石等诸位大家,既练就传统笔墨功夫,更具有中西结合的写实能力。李文信于1950年进入位于重庆黄桷坪的西南人民艺术学院,这是后来西南美专即四川美院的前身。而李文信作为科班出身的画家,自然成为四川美院中国画教育教学的元宿。
在那样
[详细...]
- 陈晓峰:艺术品投资骗局的秘密武器
-
-
近日号称“西南地区最大的书画经销商”的重庆臻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涉嫌3亿元非法集资,一方面标榜艺术理财神话模式被打倒在地,又一个打着所谓新兴艺术品理财模式幌子骗局被揭发。另一方面再次警示老百姓,要擦亮眼睛警惕那些披着艺术品投资高额回报的狼皮,而实施金融诈骗事实的机构。他们一般会利用信息不对称以及夸大回报事实的宣传等障眼术,目的只有一个—最大范围吸引目标客户,一旦风吹草动资金链断裂,最后就会把全部风险转嫁给普通投资者。诸如之前的郑州文交所、深圳文交所出现的问题,由于艺术金融制度设计和具体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非法空间,而无法规避普通投资者的风险,无法保证投资人的合法利益。
[详细...]
- 季涛:朋友间竞买同一件拍卖品时的趣事
-
-
2015年3月19日,纽约蘇富比拍卖行拍卖了一件明代郑和书法写经《发心愿》,起拍价10万美元,经过半小时的紧张争夺,最后成交在了1402.60万美元(含买方酬金),增值120倍,被上海收藏家刘益谦买到!
明郑和书法写经《发心愿》
拍前,古代书画收藏家朱绍良用了近半个月时间对这件郑和书法进行了研究,发现这是一件郑和羊脑笺泥金写本,应是目前存世第二写本。通过比较国家图书馆郑和刻本《佛说摩利支天经》姚广孝跋、浙江平湖博物馆藏国家一级文物郑和写经《妙法莲华经》的羊脑笺、泥金写本以及云南博物馆藏《伏婆塞戒经》刻本题记,确定了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
[详细...]
- 书画家吴海友作品:端庄秀气,意境幽远
-
吴海友,祖居河北定兴县,现居北京,著名书法家任玉岭(原国务院参事、国家一级书法师)亲传弟子,在任老师精心的指导下,各个书体有显著进步,取得优异成绩。后拜著名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荣为师学习绘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师 ( 资质 ) 中国书法家协会专业一级书法家,中华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书画院常务理事,中国艺术家协会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员,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 特聘) 副主席,中艺名( 北京) 书画院常务理事,文化中国签约书画家,厦门市澎澎食品有限公司文化顾问,国宾礼特供书画艺术家,“中国国宝书画大师金爵奖”获得者。擅长书画装裱、修复,仿古作旧技术培训特约高级顾问。在北京钓鱼台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中被授予“中国当代最具收藏艺术家”称号。2014年11月9日,参加在北京文化中国艺术会馆举行的由文化部中国佛学文化保护
[详细...]
- 尤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
-
今年3月香港的风中五味杂陈。站在巴塞尔艺术展的门口,不仅有从维多利亚港飘来的丝丝海腥,也交织着焦急、欲望、学术、生意或者仅仅来凑个热闹的各种味道。
这是一个高度发达,趣味也相当集中的城市。中国大陆正在经历的乡村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变革、激动和阵痛,在这里几乎没有影迹。本地人的生活勤劳且规律,走在上环的写字楼白领步伐匆匆,和慢悠悠的游客对比鲜明;迫隘的街道和商店中,食物和商品被最佳效率地展示和出售;和所有的国际大都市一样,行人环顾左右后毅然穿过闪着红灯的马路;港片中的黑帮英雄在今天已化身成胡须勇们,在媒体上娓娓道来一些陈年往事随即话锋一转向年轻人传递正能量;艺
[详细...]
- 黄专:差异性共存-亚太地区当代艺术的新现实
-
-
我很抱歉无法用大会规定的通用语言演讲,我想,我选择“差异性共存”这个演讲题目的部分原因是想为我的这种歉意寻找一个体面的借口。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说过,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他还预言随着中国文明优势的增强,汉语普通话将取代英语成为世界的共同语言。老实说,我对亨先生的这种预言并不心存感激,一是我恐怕等不到那样一天,二是我也不希望那样一天的到来。因为我赞同他的另一种说法,语言不过是交流的工具,通用语言应是处理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方式,而不应是消灭它们的方式。我的直觉是,一个讲多种语言的会议会比只讲一种语言的会议更加有价值,也更加有趣,尽管
[详细...]
- 画家陈昭——才情横溢的青年画家
-
-
陈昭是一位富有才情的青年画家,他的花鸟画题材多样,物象丰富,陈昭善于花鸟、草木的形貌神态求其真,更注重表现蕴藏在这些自然精灵心上以及人们心中的善与美,他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与自己的艺术创作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画面中记忆的都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当今的许多中国花鸟画作品个性化不足,艺术语言探索难以形成新的笔墨造型观,缺乏艺术活力和时代生命力,导致发展乏力的状况下,解读陈昭的花鸟画,却令人耳目一新,令人领略到了欣欣向荣的气象和蓬勃向上的精神。这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中令人欣慰的一种努力。
陈昭 ,男,汉族,1983年出生于安徽省五河县。
[详细...]
- 技艺精湛写山河--访工笔界画大家张孝友
-
-
张孝友作品:《矾楼夜市》
张孝友1935年生,浙江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我国美术大师吴作人、李可染、蒋兆和、董希文等,他学贯中西,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近四十年的教学中,他注重把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与西洋画的技法结合起来,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张孝友摒弃当前一些画家只顾赚钱而忽视中国画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作品粗糙的浮躁心理,埋头苦练,不断实践,孜孜以求,努力创造出新,使工笔山水、人物和界画(界画是一种类似建筑画,画建筑物的画法的称谓)达到艺术上的新高度和新境界。他博学广取,对历史、古典文学、
[详细...]
- 高情远致 逸笔文心 书法家赵洪祥的书法魅力
-
-
在我眼里,赵洪祥是一个持重而谦逊的人,近来读到他的不少新作,其作品行笔磅礴雄劲,墨色饱满稳健,恢弘壮美、宽博高远的艺术气息跃然纸上。
最能代表赵文祥先生实力的是他的楷书。他笃守古法,特立独行。时下一些书法家十分容易粘上当今之流行书风,一些怪书、反书泛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导致书画艺术市场极其混乱。但从书法家赵洪祥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在艺术上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人,他的书法至精至纯,达到了一种天然唯美的境界。他精研笔法,把古人的用笔技巧完美再现,他的作品不落于呆板,起笔处或藏或露,或顿或转,变化多端。其用笔酣畅淋漓、大胆大气、敛放有度、挥洒自如、跌宕起伏,点划变
[详细...]
- 著名画家张少兰作品欣赏
-
-
张少兰,笔名天慧,1957年出生,职业画家。清华大学中国画研究生,cctv央视网区域博览频道书画名家联盟副主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协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水墨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市工商联书画家协会理事,北京潭柘紫石艺术书画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百年树人》优秀画家,中国宋庄、芥子园画院、中国水墨画院等签约画家。曾受邀到中南海参加座谈并留下墨宝,作品被中央警卫局、美国、韩国、麦喀隆等多个国家及机关和个人收藏。
2007年《神龙入海》参加全国书画大赛获二等奖。
2007年《神龙启航》
[详细...]
- 妙笔生国色 丹青绘天香-大荔王永刚先生牡丹画观感
-
-
看王永刚先生的画,如同进入一个世外的牡丹园。细品永刚笔下的牡丹,雍容高雅却不孤傲,色彩艳丽却不媚俗,婀娜多姿却不矫情,温暖和谐却不失清馨。在水墨相融之间展朦胧之美,在笔墨酣畅之中表灵动之美,在人画合一之中现忘情之美。对牡丹而言,知花语,懂花情,晓花韵,而今能达到此佳境者,关中画坛已很鲜见。可见观者藏家谓永刚同州“牡丹王”的称号,是他艺术造诣本身的井喷之彰显。
艺术创作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是多方面因素的集成。作为大荔的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兼职画家。他将自己的所有空余时间都花在了美术创作上。每逢牡丹盛开季节,他奔波各地名胜牡丹园,他在园中如痴如醉,或观察、或拍
[详细...]
- 此道与声诗同—周亮工印学思想初论(二)
-
-
据《印人传》载,在文彭的影响下,璩元玙、陈居一、李流方、归昌世等都归于“文派”。周亮工还提到顾元方、丘令和、袁曾期等人:
吴门自文国博开蚕丛于此道,顾元方、邱令和相继而起。顾邱归道山矣,继国博一灯者,舍吾曾期者谁哉?
吴门一带的印人亦多受沾溉,《印人传》中称得“文氏之传”者多人:
钦序三兰,吴门诸生。清臞如不胜衣,时时皱双眉,工诗画,亦楚楚,而尤留心于图章,得文氏之传。
鹤千篆印,全仿文国博,大为三吴名彦所重。
袁卧生为文彭两叶之甥,故能精文彭之学如是。
[详细...]
- 此道与声诗同—周亮工印学思想初论(一)
-
-
一、“性情”“本色”与“己意”:论印章的本质
自李贽提出“童心说”后,公安派提出“性灵说”,主张文学要表现作家的性灵和本色。袁宏道在给袁中道诗集写的序中称:
弟小修诗,……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魂。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 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
袁宏道所论的“性灵”,就是指作家真实的情感表现,是其自身特有的,是他的本色。明末以来到清初的学风对诗文艺术的风格也有影响,如黄宗羲主张文须“言之有物”,顾炎武主张“诗主性情,不贵奇
[详细...]
- 著名画家韦自强:刚毅淡言孤奋好学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
-
韦自强,笔名拙砚,斋号鹤亭,甘肃徽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甘肃当代书画院副院长。他是一位艺术造诣深厚的中国画画家,也是一名卓有成效的高等艺术院校国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个性刚毅淡言、孤奋好学,一生“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甘肃省文化厅研究员赵高伦如此评价韦自强的作品和人品:“我与先生相识相知是从大学同学到如今古稀之年,一直在疏而不断地往来。所以,其人品画风、操业风范可谓了如指掌,洞悉涧澈。我赞赏他的敬业精神,敬佩他孜孜不倦博采众长和不断求新创异那股气度,及独辟蹊径的胆识和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表现与探索追求的勇气,每次走进他画室或
[详细...]
- 人体油画创作里的唯美主义
-
-
摘要: 和文字的表现形式不同,绘画总是会给人一种和现实的强烈对比,或突出生活、或突出人物,无论是个性还是色彩都比较鲜明。油画作为一种和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常见的绘画作品,是画家对于无论是现实还是想象中事物的描绘。人体油画就是画家给予油画特殊颜料、表现出来的张力的唯美主义的升级,因此,研究人体油画创作里的唯美主义,对于人体油画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入,便于今后更好的欣赏人体油画,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
一、人体油画相关概述
人体油画,油画的一种,在油画分类中归属于人物画派。通过人体油画的名字看,简单易懂,就是专门针对人体为主要对象的油画创作方
[详细...]
- 林语堂: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
-
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所以,要弄懂中国的艺术,我们必须从中国人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谈起。
我们承认韵律是普遍存在的,并非中国人的专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探索一个不同的侧重点。在讨论理想的中国妇女时,笔者已经指出,西方艺术总是到女性人体那里寻求最理想、最完美的韵律,把女性当作灵感的来源。而中国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则通常满足于高兴地赏玩一只蜻蜓、一只青蛙或一块嶙峋的怪石。由此看来,西方艺术的精神较为耽于声色,较为热情,较为充满艺术家的自我;而中国艺术的精神则较为高雅,较为含蓄,较为和谐于自然。
很奇怪,这种对韵律理想的崇拜首先
[详细...]
- 曾梵志:没法控制市场 不该拿数字当创作标尺
-
-
在艺术界,51岁的曾梵志如同神一般的存在——国内没有个展,甚至踪迹全无,可他依然不时见诸报端或杂志封面,这些年,他的名字几乎与天价成交如影随形。2013年,其作品《最后的晚餐》拍出1.8亿港元,成为亚洲最贵当代艺术品;不久前发布的“2014胡润艺术榜”显示,他的作品拍卖额位居中国艺术家第一。
曾梵志的“卢浮宫计划”正在位于草场地的香格纳画廊展出,这也是他时隔五年首次回国办个展,其中有其在巴黎卢浮宫与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对话之作《从1830年至今NO.4》,还首度曝光了他同期创作的另三件“铺垫”之作。
开幕式颇为另类——没有艺术家讲话,
[详细...]
- 书法长远发展 重在审美普及
-
-
当今,书法界的状况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书法作品的市场价格逐年攀升,谈起书法,几乎全民都有兴趣,中老年人学书法热情高涨。忧的是由于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社会上各式各样的诱惑增多,尤其是科技的发展,电脑的出现,使得大家平时不但不用毛笔写字,甚至不用写字,这些,都是对书法发展的制约。更令人担心的是,大家对书法的审美修养,比之古人, 整体在下降,这是不争的现实。
于是,我们看到,许多以书法家自居的人在各种场合出现。不仅在广告牌、报刊上露面,还经常在电视中、在集会上表演,争先“创新”,仿佛在比赛谁的表演更加与众不同。有的倒着写,有的反着写,有的倒立着写……有一次,我甚至
[详细...]
- 李卡作品集--林泉养素,画为心声
-
李卡就是李竹园。
他来自中原的南阳,南阳的人文之厚对李卡是有滋育的,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文,概不可例外。现在的李卡居于北京的琉璃厂,从乡情里的出走,便有了更大的叙事背景。李卡在书画一阈,需要更广阔的滋育。几年前,我就去过他在北京所居的那个深深的庭院,院子里有一簇竹物,长势极旺,多年过去,对于此等风物的想念依旧。
李卡办过几次展,有与年轻人的小合展,他是夺目的。他也办个展,一个人尽情呈现的是一个全能的独戏,是令人刮目的精彩。他的作品里掩没不住的是朝气。我与李卡是在临汾办展时认识的,那个展览的整体气象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气势,一时仿佛我是老了,他们年轻并才情着。李卡的作品所产生的锐力,如初生牛犊,有着扑面的虎气。他的年龄是那么小,而作品又是那样的老道和老练,像当年那个王勃,以《滕王阁序》标榜了作品
[详细...]
- 马耘:好的艺术作品应该给灵魂一个寄托
-
马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平谷推出的乡贤文化人代表之一。
马耘对于艺术有着执著的追求,他一直在思考如何使自己的笔墨具有当代性和时代感,怎样理解和建立一套具有个性化的图式结构和笔墨语言,探讨书画创作与音乐、诗词以及传统文化的关系,不断的在思考如何画出好的艺术作品。在他看来,好的艺术作品应该给灵魂一个寄托。
马耘说自己决定走艺术之路乃自己情之所系,艺术是无止境的,这条艺术之路还很长,自己会不忘初心一直坚持走下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不忘初心,书画双修
马耘说自己从小便十分喜欢书画,并励志成为一
[详细...]
- 著名画家贾大年——与葵花共舞
-
-
贾大年:石泉轩 , 葵苑主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全国理事会理事,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文化专委会专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创研部主任。
“向日葵,花儿黄,朵朵葵花向太阳。我们从小跟着党,幸福生活万年长。”这首儿歌对于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大家都记忆犹新,这是小学课本的一首儿歌,它描绘出向日葵的生机勃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意志坚定,金黄色的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特别是在秋天收获的季节,向日葵带给人们丰收和幸福的生活。今天,看到贾大年先生画的向日葵作品让我们再一次想起了儿时学过的这首小学课本的儿歌。
[详细...]
- 墨韵留香——知名书法家赵业亮作品欣赏
-
-
赵业亮:号天一居士,1964年生于草圣故里南京江浦,出生于书香门第,受环境熏陶,自幼临池习书,数十年笔耕不辍,终成大器。书法追崇二王,形态悟米南宫之妙,线条恣意横生。精行草,兼长隶、楷等多种书体。其作品俊秀而不乏遒劲,潇洒而不失法度,工整而不拘泥,飘逸而不轻狂。其作品多次参加省展、国展并屡获殊荣,进修于北京大学书法高研班,现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详细...]
- “墨韵长安”李玲中国画作品欣赏
-
-
李玲,1955年生于陕西西安,祖籍陕西合阳城关镇。笔名:宇石、奇石,斋号悟清斋。毕业于天津大学美术系,主攻山水画。现为西安精英女子书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陕西省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安中国画院画家、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理事、西安市山水画院副院长。
她自幼喜爱绘画艺术,先后从师赵振川、杨建国、蔡嘉励等多位著名画家指导,学习中国山水画,研究传统及近代名家作品。近年来,其作品在《建国五十周年》中获金奖被陕西省图书馆收藏。作品入编《中国书画名人名作集》、“联合国科教文世界遗产在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
[详细...]
- 至润文化张际才: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
-
国际艺术盛典 —— 第20届(春季)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全面接轨国际,创造更具国际水准的艺术现场!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这句话用来说明张际才的创作历程无疑是最佳的!张际才早年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后才专攻山水创作。张际才虽是后来转到美术创作,但是其通过努力所获得的艺术成就亦是极为可观的!其在赣南山区潜心写生十余载,长期师法自然,融会贯通,在自然中求法则,努力寻求人和自然、自然与精神的共鸣,法由景生,逐步走向了从有法到无法、从写实到写意的自由境界,形成了自家独特的山水语境。同时还得到关山月、黎雄才、刘勃舒等大师的肯定和教诲,风格日臻成熟。其作品传承了岭南画
[详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