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片区块
- 印尼华人的细腻与坚持-“汉字之美”聂晖印尼诗书画印展、讲座暨古琴欣赏会见闻
-
-
印尼华人的细腻与坚持—“汉字之美”聂晖印尼诗书画印展、讲座暨古琴欣赏会见闻
以前提到印尼只想到两个字——排华,而今天我们要重新认识!
印尼人口居世界第四,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上个世纪在苏哈托当政的32年时间里,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制华人:不许办华校,私自教、学华文就是违法,要坐牢!公众场合不允许出现华文。华人不能从政……甚至发生大规模针对印尼华人的暴乱和一系列的屠杀……华人人生安全的极大问题,学习传承中国文化更十分艰难,以至断代!
苏哈托下台后,印尼政治逐渐回归,与中国恢复建交,2013年习总书记访问印尼,进一步促进两国
[详细...]
- 俏不争春春满楼——白岩峰水墨画意境
-
-
初次看白岩峰的画是在一次画展上,两株鸡冠花构图的《冠上加官》,没骨点染的花骨朵色彩丰富而不娇艳,似有一股氤氲馨香悠游回环,花茎不蔓不枝,绿叶葱郁,整个画面洋溢着厚重却不张扬的春意。尤其是顶上那株略呈紫红的鸡冠花,墨彩活泼交融,分明让人感觉到一种蓬勃于心的绚烂。
如果说《冠上加官》是初识白岩峰的激情奔放,那么,后来有缘与他深入交流后看到更多的瓶花系列与迎春花系列以及对现代绘画形式的各种探索尝试,让我看到一个痴迷于绘画的白岩峰更多厚积沉潜的斑斓与张力。
中国传统绘画尤重意境,然境由心生,这种意境源于佛家的境界说。汉末魏晋时期,儒、释、道三教交
[详细...]
- 禅家清气 不明觉厉——明觉水墨观后
-
-
记得第一次看明觉的画是通过朋友圈看他的一幅花鸟作品,鸟儿独立悬石,俯瞰劲松,若有所思。作品造境雄奇,巧妙布白,以简逸之构图,借鸟抒怀。其笔墨浓厚粗犷,内蕴刚劲而富枯湿焦润之变。其实不只是花鸟,明觉笔下的山水、人物皆有静悟天机的旷远之思。
明觉对墨韵的娴熟表达源于他对传统绘画文脉的长期研习积累,其画面气息有八大、徐渭的朴拙,贯休的古野,也有宾翁的沉雄旷达。一言以敝之,清气昂然。
素喜深居浅出的明觉,安贫乐道于一隅,以书画为伴,与古人论道,盖因其胸怀璞玉,心无旁骛,故笔笔见性。此中真意,欲辨忘言。
佛法是中国文化的根,
[详细...]
- 孙列:颖偕贤逸 厚滋笃远
-
-
孙列,表字法雨,别号齐生。1977年生于中国山东淄博,200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于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获美术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并担任北洋美术馆馆长。现任国际日中友好艺术协会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传统美术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黾学书院副秘书长,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画、书法、传统美学史论得王学仲先生多年亲授,私淑梁楷、曾鲸、任颐、徐悲鸿、蒋兆和。作品《献瑞图》获国际书画艺术展特等奖,《无理想状态》获中国高等美术院校美术作品展银奖,《群仙祝寿》获日本国武藏野市市长特等赏,《非
[详细...]
- 裂变,对于被异化的中国当代艺术的重新正名
-
-
“石膏像”展览开幕式嘉宾合影
中国当代艺术出现以来,既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视觉艺术领域的一个延伸,其自身也是改革开放在社会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曾经有人说,为什么美国或法国的当代艺术不会冠以“美国”、“法国”的特指,而中国当代艺术要以“中国”来特别标示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殊条件和特殊环境。其一,中国当代艺术不是一个在艺术自身的完整线索中自然演变的结果,它是和中国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下思想解放、文化开发的背景是分不开的,如果脱离了这样的一个大前提来孤立地谈论中
[详细...]
- 石膏像:作为一个文化象征和一次问题设定
-
-
策展人吴鸿在展览开幕式上发言
1、 缘起:二十世纪初,早期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先行者们,在整体检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和引进了西方近现代的学院派教育体系,以图从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角度来参与中国近代的社会、文化“现代性”改造进程中。在美术教育以西方为样板的现代性改造实践中,作为标志性的是引进了在西方学院派美术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石膏像写生,从而,以石膏像写生为代表的静物写生成为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一个传统。作为现代美术教育体系象征的“石膏像”,在中国的流通路线和流传的范围,实际上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2、
[详细...]
- 品读刘勇良的书法艺术
-
-
与同龄人相比,刘勇良无疑是一个非常勤奋的青年书画家,他一直在不停的学习和探索着他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并做着许多不同的尝试,北京的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北京的798,硫璃厂、宋庄无不留下他探寻学习的身影……
这位性格温和、耿直、勤奋好学的青年无论是书籍装帧设计;还是文学摄影书法他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从他的作品里我们不仅能看到西方现代派大师毕加索、米罗、凡高、康定斯基对他的影响,同样也能感受到他与中国传统水墨书画艺术,乃至民间艺术,甚至是远古文明之间那份割舍不断的情缘。
他在书法方面一直在寻根溯源,从殷商甲骨金文、汉隶魏晋碑刻中广泛汲取,又不断
[详细...]
- 刘勇良在宣纸上的彩墨新视觉
-
-
(本文作者张守涛:又名首涛,雅宝堂主人。1945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黄县后移居河北唐山。早年师从山水画大师胡佩衡先生,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现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书画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荣誉理事、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是我国的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教育家。作品多能,尤以山水见长。代表作《漓江山水》在1994年日本书画院第55回纪念展获头等奖;《抬头见喜》在1997年国际水墨大展获金奖;《漓江秀色》在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和平与和谐艺术展作品获金奖。2012年,张守涛成为昭泰文化签约艺术家,同时加入中华艺术家云版权联盟。)
[详细...]
- 青年画家刘勇良的私人订制艺术
-
-
在青年书画家刘勇良的众多不同题材作品中,有一类作品特色非常鲜明,显得尤其突出,那就是他所独创的私人订制作品。这些多以人物的姓名、生肖属相和生辰时刻等为主要元素,通过巧妙构思、创意、精心绘制而成的作品融书法与绘画于一炉,不仅具有神秘的东方艺术气韵,而且色彩绚丽,装饰味十足,极具现代感。艺术品味之高雅,深受艺术收藏爱好者追捧。
刘勇良的这些画很有意思,当别人都在向西方油画吸取营养的时候,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说他最喜欢的还是中国的宣纸,书法、篆刻还有水墨,这才是我们最独到的东西,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它们走出去并发扬光大。其实从刘勇良的
[详细...]
- 东西方文化的探索者——记青年画家刘勇良
-
-
与同龄人相比,刘勇良无疑是一个非常勤奋的青年画家,他在不停的学习和探索着他的绘画艺术,做着许多不同的尝试,每当遇到瓶颈画不下去的时候,他就停下来到处走走,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798,硫璃厂、宋庄无不留下他探寻学习的身影,除此之外他还不断向老艺术家们虚心求教。老师们喜欢也想帮助这位非常勤奋好学又爱探索的年轻人。 几年前有一次,刘勇良拿着一本用自己作品装订成的厚厚小册子向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著名造型艺术家、金台艺术馆馆长袁熙坤请教。袁馆长看了看,问他:“你成家了没有?”刘勇良腼腆地回答说:“没有。”袁老师同他开玩笑的说:“那这些画就是你的女朋友了!”袁熙坤馆长是个很直爽的人,他真
[详细...]
- 张清智—百米长卷漫谈
-
-
张清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华侨画院院长。他在青年时期就多次参加全国全军画展,并得到了李可染、黄胄等大师的高度评价。1986年加入中国美协,几十年来先后在世界各地举办画展与讲学,1998年在中国美术馆以山水、花鸟、人物各一个厅举办了大型个展。先后出版了《张清智山水画集》、《张清智花鸟画集》、《张清智人物画集》、《艺术量化论》、《张清智书法集》等十余部大型画册及艺术理论著作。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广泛深入的研究,并有自己的哲学思想和哲学定理,出版有《新思想》、《新理论》、《世界和平统一论》、《世界去哪》、《人类社会的终极状态》等理论著作。
[详细...]
- 荷由心生 ——读韩志冰先生的水墨画 (文/杨小薇)
-
-
翻阅韩志冰先生的荷花作品,有种清清池水边凭栏四顾的感觉。但见那满池青翠,或傲然出尘,或顾盼着,如语如诉;或恣肆如瀑布式的倾泻于丽日朗照之下;或轻盈地飘摇在清风中,其墨叶,浓的蓊然沉郁,淡的洒然飘逸,浓浓淡淡间,纯粹得恍若天地鸿蒙,中锋粗壮而不涩滞,侧锋空灵而不枯扁,亭亭的荷茎和荷芰生机勃勃地滋长蔓延着,支撑着生命的绚烂绽放。粉黛出水.天生丽质似亭亭玉立的仙子在碧波中美目流盼。草下游动的小鱼.掠过水面的蜻蜓.微风骤起,掀起一片绿浪,送来阵阵荷香……
韩志冰先生笔下那如诗如歌的夜色荷塘,荷的绿绿叶脉,柔柔花蕊,在月光融融或夜色黯淡下静憩在一塘池水中,或浅声清唱,或低
[详细...]
- FLS艺术谈:无需多说(上)
-
打破秩序不一定是毁掉秩序,而是重置秩序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我们永远看不到我们自己哭泣的泪,只能看到对面镜子哭泣的自己,因为泪在脸上,我们在泪中,我们忽视了本质导致我们哭泣的原因,甚至他的符号眼泪,而注意到一张有表情的脸,只感觉有滑动的水泪,而没有深刻的领悟、观测它从何时流出、为何流出,这是生理的悲哀、情绪的悲哀、艺术的产出亦如同这一样的悲哀。
如果说一个物体的阴影或者说投影已经不再反映这个物体本身。而是另一种形态的存在方式,述说另一种不同的视觉体验,那将意味着什么,我好想找到答案。如果一个瓶子投下影子还是反应这个瓶子那二者是统一的,其实还是在说明这一个事物。在视觉的刺激上和心灵的反映上毫无意义,然而投影的形状和变化已不再续约物体的诉说和强调,那二者的关系就好像有点意义的开始了。
[详细...]
- 邓之元:浅谈毛体书法在生活实践中的意义
-
-
时下,毛体书法发展的形式已经是席卷全国,势不可挡。研习和发扬毛泽东书法艺术在中国形成了一股强劲的风。广大群众热爱毛主席,崇尚毛体书法。在对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和创作过程中,通过主席的一幅幅诗词和书法作品,为我们展示了当时的一幅幅历史画面,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受到感染和激励。这种从书法学习中产生的凝聚力和精神力量,能够使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建设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毛体书法是励志书法,值得有志之士学习和研究,值得大力宣传和推广。在这里我谈谈毛体书法在生活
[详细...]
- 透网鳞——雷刚书画作品赏析
-
-
画家雷刚一度痴迷使用网纹塑造水墨形象。他的巨幅作品远看,山石、树木、云水、建筑等组成的风景,境界大气恢宏;近看,经纬分明,密密麻麻,全部由网状的线条组成,所有的形象似乎都被包裏在网中,视觉效果非常独特奇妙。
这颇有寓意。
人认识亊物往往有这样的感觉,认识之初,如在网中蒙昧不得其解。透网后,认识就进了一步,接着会感觉到又被更大的一层网网住,深入认识的过程,就是不断的透网的过程。佛家学问中有“所知障”的提法,具体表现是“我执”。佛学的说法很深奥,但从字面上也不难理解其中的意思:人的认识“所知”是有限的,如果固执所知,所知就成了全面、本质的认识亊
[详细...]
- 质朴的 自然的——读陈师超的书法
-
-
第一次到新泰市,就见到了陈师超先生的书法作品,后来又几次读到,渐渐有深印象。从直观上感觉是挺自然的,也挺质朴的。现在希望把字写到这样状态的毕竟还是不多。行草书家所展示的作品品相还是趋于华美流丽的,许多学习王羲之书法者都行走在美观的轨迹上,就我对魏晋书风的理解,不至于如此新、如此俏,写着写着就浮薄了,应该是有一些章草遗韵的,譬如多一些拙朴、厚实的成分,而不至于如此风花。是时尚使然,把行草书写得华美了。宋人王禹偁曾批评“乘笔多艳冶”,意即只注意外在之相。清人吴景旭也认为:“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因为书法不是只从外表满足人的视觉的,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能否经得起咀
[详细...]
- 高秀圆润 冲淡清奇——郭慎之书画艺术品读
-
-
2012年,郭慎之由桂林赴京,入中国国家画院曾来德导师书法工作室研修深造。时余供职其间,任学术助理,因是与慎之相识。慎之为人朴实真挚,学习勤奋刻苦,深受导师的喜爱和同学们的认可。在入学之前,慎之在书法艺术上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功底非常扎实,但他不自满,按照导师的要求,重新从基本功做起,花大力气对王羲之《兰亭序》进行深入临摹,一点一划,一横一竖,再到结字、行气、章法,必达到神形毕似而后可。通过这样一个严格的训练过程,结合他自身的才情功力,他在书法艺术上一下子全面打开了,期间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赛中,连获佳绩,书名逐渐为世所重。宋代大儒朱熹以为治学譬如熬肉,先需用猛火煮,然后以慢火温。对
[详细...]
- 以梅花精神写梅魂的人一一中国当代资深书画家曹雕先生印象
-
-
从左至右肖功省(湖南省衡阳县三中党支副书记)、王志伟(湖南省衡阳县美协主席)、曹雕(中国当代资深书画家)、饶利(湖南省衡阳县摄影师)涂卫红(湖南省衡阳县摄影师)
“画画就是画魂!画梅就是要画出梅花那宁折不弯的英雄气概,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和奋发向上的风骨梅魂。”这是中国当代资深书画家曹雕先生一贯倡导的画梅理念。
曹雕先生几十年笔耕不辍,特别是他爬山涉水,万里踏雪寻梅、赏梅、画梅,以梅花精神写梅魂,艺术上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画风。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大型画展并频频获奖,不少媒体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和介绍。出版了个人画集,举办了个人画展。他的梅花佳作
[详细...]
- 泼墨性情逸 挥毫神采飞——浅谈张宗玉狂草书法艺术
-
-
当下的书法是对历史的折射,技法的传承与革新诠释了书艺风格的嬗变。与别的书体不同的是,狂草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它的实用价值。尽管狂草在演变的过程中,体现了个人风格的差异性,但总体而言,浪漫主义精神是狂草最本质的美学特征。狂草有独特的抒情方式,不仅要求书法家具有极高的操控笔墨技法的能力,还要求书法家在天性中具有诗人的气质,在不断向先贤学习的前提下脱略行迹,从而进入自由的个性化表现,故而书家常说:“狂草最难”。
可以说张宗玉的狂草包容了历代大师的精华,如草圣张芝、书圣王羲之,以及张旭、怀素、黄庭坚、祝枝山、徐渭、王铎等。尤其是在张旭的《古诗四贴》、怀素的《自叙帖》上
[详细...]
- 魏振选:用笔墨艺术描绘禅道的灵魂
-
-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讯(记者:许顺喜 摄影:郑光浦)他描绘的禅画笔简意足,意境空阔,清脱纯净,在脱尘境界的笔墨中体现了一种卓而不群的禅境风骨;他基于儒,染于禅,归于道,空而不虚,寂而不灭,简而能远,淡而有味,高古脱尘,一直在追求国画艺术的灵魂。他就是我国著名画家魏振选。
魏振选先生能够接受记者采访,还要感谢资深媒体人、早间传媒总编潘莉女士的推荐,从某种层面说她能对魏振选的画能够看得懂,能够从内心深处了解魏振选水墨画中表述的禅意之美。
“艺术家用艺术承载人文,用人文丰富艺术品,一个作品笔墨造型所表达出来的,一方面是一个画家对自然
[详细...]
- 苍润中的散逸•韩浪
-
-
韩浪,广东平远人,1955年生于粤北连州。1978年考入广东省工艺美术学校;1988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199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中国画;2003-2006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中国画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入中国画研究院龙瑞工作室;2006年入中国画研究院龙瑞工作室课题研究组。2007年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山水画精英班。现任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副院长,佛山画院院长。
韩浪的画乃是深谐墨韵者,都是在“墨”的运用中取得的成功并无可非议地成为现代岭南传统型画家的典范。
韩浪的画受龙瑞影响极大。在龙瑞之外,韩浪力追黄宾虹,因而承传有序。
[详细...]
- 画家邹家亮画论
-
-
画论一:画只是给画家看的吗?
书画名作到底是给行内人看的,还是更需要让行外人也能得到美的享受?,或者说名作是应该能感受其美的人越少越好,还是越多越好呢?。在书画界几乎普遍认为好的书画作品只有专家才能感觉的到它的艺术魅力,才能决定它的价值,不需要顾及广大受众的看法。以此观点占据了整个画坛上层,就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全国大展上,一些获奖的作品,或者近代和现代推出的一些名家大师的作品,别说圈外人感觉不到它的价值所在,就连我这个圈内人也很难感觉到,它到底有哪些地方有美的存在。我承认审美有个性的不同,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不同的经历,不
[详细...]
- 浑厚苍润 虚实相生 ——李冠德山水画艺术
-
-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画家通过对自然山水景观的细致描绘,赋予大自然以文化的内涵和诗歌的意境。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人以更多的情感。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品味中国画的意境和气韵。
欣赏李冠德先生的山水画不难发现,所描绘对象的丰富性和生动性都流露着他对大自然以及人生情怀的感情表达。这种感情表达不仅仅体现了个人的艺术价值观和审美观,同时也符合中国画讲的最多且又最难达到的境界。古人云,人生有三重境界: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李冠德的山水画达到了这样的审美意境。
[详细...]
- 张进新(抱山道人):草书之我见
-
-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汉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謂之草书。”简言之,草书是在文字文段抽象的符号基础上,进一步抽象的书法艺术。
草书以形体学大致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形体草书,是以楷为基础的草画表现;二是符号草,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看不懂的草书。形体草也即人们常说的行草,符号草则为狂草。能写好行草实为不易,能写好狂草则尤难。纵观中国书法史,写行草真正有成就的名家,也只有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董其昌等人;而写狂草有成就的,则仅有张旭、怀素和毛泽
[详细...]
- 蓝田日暖玉生烟——白岩峰水墨画赏析
-
-
白岩峰的大写意作品,水墨淋漓,迹简意深,墨彩交融,洋溢着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气息和自我陶然,跌宕恣肆的主观情感. 一气呵成,心物相印,得千里神驰之妙。 万类皆是性灵.白岩峰笔下的花鸟和山水,不困囿于现实生活中琐碎的细节,缘起于他的灵魂里固有的连绵不绝的诗情画意,藉花与山水传情,即兴抒发,真切感人.画面首先传递给人们的是气势和气韵,气骨和气度.是一片爽风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的达观心境。
自古少年多才俊,白岩峰的眉宇言谈间,弥漫着一股清气,书卷气,一团任花开花落,宠辱不惊的淡定之气息.不经意间,便形成一个惠风和畅的气场.晚间明亮的灯光下,他坐
[详细...]
- 天风来雨 气象恢宏——李德哲三独观艺术解读
-
-
中国的绘画并不难于外在形式的继承,难在内在精神的贯注;并不难于守成不易的师承延续,而在于自我驾驭又不失却桀骜不驯的自我傲骨。我们回顾传统国画有序的史册篇章,不难阅读到颠峰与低谷。颠峰令人振奋,低谷令人扼腕!倘若细加追述起来可看到颠峰时代真是英雄辈出,而低谷时代则让人往往有世无英雄之叹。在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是什么艺术品?这种艺术品首重的当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有多种,为此在当今的国画领域才显出了异彩纷呈的局面。不过,我以为纷纭的绘画世界犹如百花纷争的花园,必定以一种具有支柱精神的花为主调色彩,以一种氤氲香风为百花齐放的统领。无疑,能表现中华脊梁的恢宏气概应当作为首推!这就是当我注目到
[详细...]
- 张伯君工笔花鸟——百态千姿鸟语花香,三矾九染笔精墨妙
-
-
张伯君是画工笔花鸟的。就中国的工笔画而言,尤其是工笔花鸟,早在五代北宋时期就达到了高峰,成为后人难以企及的典范。但是,尽管北宋的画家们给今天的我们留下来许多的作品范本,但一切都如邹小山所说,花卉盛于北宋,而徐、黄未能立说,故其法不传。也就是说,徐熙黄筌并未留什么工笔秘籍给后世的画家们。好在大多数的画家都能够自临摹家专事粉本,即便是这样,也有很多问题困扰着当今的工笔花鸟画家,也困扰着张伯君。这个问题是临摹所带来的生气索然。
好在近几十年来,当代工笔花鸟画在技法层面的学术上提出了借古开今和纳洋兴中。借古开今,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追求古人的气息,这种气息也时常出现在张
[详细...]
- 杜钢梅山水画
-
-
钢梅毕业于中国美院,我给她上过课,对她了解的不多,但她学习的勤奋和才情的出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美院学习期间,临摹、写生、创作、书法,她涉及得很全面、很深入、很扎实。优良的学习环境和其良好的悟性,使她对传统的认识,笔墨的表现有着扎实的基础和理解。尤其是山水,从宋元明清到现代,她都作了系统的选择,深入认真地研究和学习,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因此她的起点很高。这一点,5年前在她的《梅心墨语》画展上已经提及,今天大家更可以从她的这本《适庐烟霞》的作品集子中去领会。
钢梅生长于钱塘南岸,钟灵毓秀的江南山水,滋养了这位充满灵性和才情的江南女子,灵
[详细...]
- 绚极归淡 澄澈明净-画坛伉俪王玉良 张桂徵印象
-
-
当代中国画坛,有许多画家伉俪,如谢稚柳与陈佩秋、刘凌沧与郭慕熙、刘力上与俞致贞、潘世勋与蒋采苹、马振声与朱理存、杨力舟与王迎春、赵国经与王美芳等,均声名显赫,驰誉中外,堪比古代赵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玉良、张桂徵夫妇亦是其中的翘楚。
我与王玉良、张桂徵夫妇相识二十余年,对二位的艺术成就深为折服。
王玉良先生擅雪景山水,而且独树一帜。他充分运用“线律”与“墨韵”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表里澄澈、莹洁明净的冰雪世界,令观者既赏心悦目,又洗心涤虑,精神为之一爽。
我最佩服的是玉良先生的水墨造像作品。我曾对朋友说:“王玉良先生的
[详细...]
- 浅论朱非书法艺术
-
-
就目前的艺术来看,现代人有着越来越多的选择,可以传统,可以现代,也可以很民间。在书法的领域里更是如此。书法一途,由于时代的开化,现代人对于书法的审美也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书法的学习更加自由,经典、民间、流行,只要乐意,大可以学习一个遍。但是,就书法家朱非而言,真正使他收益的,是取法于晋唐。尤其是欧体一脉,对朱非书法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
欧体书法极为俊美,清净。魏晋二王一途则偏重于挥洒逸趣。朱非的意义在于极大程度上保持欧体的结字有吸收了二王的野逸。最终使自己的书风面目定位在传统之中。朱非染指翰墨半个世纪有余,之所以能够潜心于传统,大抵深明书画乃是寂寞之道
[详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