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3日 10:43:26
    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工艺美术家网 --中国最大工艺美术门户网站 >>艺术技法 >>
    1. 硬笔书法临写指南
    2. 所谓硬笔书法,就是以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竹片、塑头笔等为工具,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再抒发作者情感的方法及活动。由此而产生的作品,即为硬笔书法作品。硬笔书法具有二重性,即艺术性和实用性。所以,学习硬笔书法不仅要追求高层次的艺术水平,还要注重其实用价值。而要体现其实用价值,就必须做到书写上的正确化、规范化、匀称化,如果在一幅作品中,错别字连篇,自造字丛生,随意纵横飞舞,即令有高超的用笔技巧,亦不过是“鬼画符”。硬笔书法只有在实现其实用性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才有可能创作出趋于完美的作品。 在对其艺术性的处理上,当首先体现硬笔书写简捷、流便、挺朗、自然的特色,进而求得深远的意致。即通过熟练的用笔技巧.以有限的硕笔性能充分展示作者的学书认识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具体说来,一幅好的便笔书法作品,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一是 [详细...]
    1. 快速素描训练五法
    2. 一、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成功的保证。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作画非常刻苦、勤奋,但进步很小,甚至长时间停止不前,这往往就是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有问题。表面上看,他们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但他们不知道及时总结经验,不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不知道解决什么问题,也就更谈不上如何解决问题,出现了盲目蛮干主义。这怎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呢?因此,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思路,提高学习效率,以适应高考要求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临战状态下的广大考生,更要注意研究和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以避免走弯路,影响学习进步的速度。 二、明确学习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好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常言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就是要求我们首先要弄清自己的学习状况,存在哪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去克服与解决。比如:有的同学造型阶段比较好,但明暗调子表现较差;有的整体 [详细...]
    1. 怎样摹印
    2. 在临刻前,我们应做一项重要的基本训练──摹印。方法是几乎透明但又不透水的描图纸工蒙于印拓上,用手轻轻压住纸不使移动,然后用小号圭笔蘸墨(或碳墨水、绘图墨水),依原印线条摹写。要尽量将每个字中笔划的起笔、收笔、转折这些最微妙又最能反映原印精神的细节,摹写和接近原作,同时细心体会,记住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对于以后创作是大有益处的。(摹前须以肥皂洗手,并用纸垫手,以免油腻污纸而难以上墨)。 摹印右列各印,白文摹字的线条,以细线勾边。如果用腊纸坯或透明又微透水的纸摹印,只要将纸与印花大小相等的印石在掌上压下痕迹,(摹印纸与印谱间可衬托一层不透水的透明玻璃纸以保护印谱)摹下后用水印法翻印上石,并且用墨笔稍加修描,即可临刻。初学宜选工整一点的满白文手。 [详细...]
    1. 人物素描,如何画好耳朵
    2. 耳位于头部的两个侧面,形体与头部向后有20°夹角。脸部正面时,双耳显得比较偏远;侧面时,单耳位于头部的中间,所以对耳的了解和表现不能忽视。 耳由外耳轮、内耳轮、耳屏、对耳屏、三角窝、耳壳、耳垂几个部分组成。除耳垂是脂肪体之外,其他部分是软骨组织。 耳轮自耳孔处环绕至下方耳垂,上端有耳轮结节(达尔文角),是人类进化遗留的痕迹。内耳轮与外耳轮平行于内侧,上方呈三角形凹窝,掩在耳轮下。 耳的形体结构是一个壳状,整个外轮廓呈C型,上端宽,底部窄,中央是一个凹形的碗状体。表现耳朵时要注意它与脸部侧面的平面关系和自身的透视缩变,还要注意耳朵各部分之间的穿插、结合。耳部的形态比较好地体现了线的流畅和由线向面自然过渡的优美造型。 [详细...]
    1. 浅谈“用笔”与“结构”
    2. 笔,指笔划从起到收的具体写法,亦指笔毛在纸上活动所表现出的实际效果,即笔画。   结构,也称结字、结体、间架,指字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亦指字的骨架。   元代大书家赵孟(兆页)曾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言下之意,“用笔”比“结字”重要。我对他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并颇有看法。   第一,从字的书写顺序看。的确,在没有用笔或笔未落纸前,是看不到结构的;笔向何处落,笔画怎么搭配和排列,是先得有轨道位置的。正如建高楼大厦一样,需从一砖一瓦开始,如没有一个在结构上事先设计好的图纸,再优秀的砖工也终究还是无从下手的。因此,看起来是先有了点画偏旁,后才有间架结构的;而实际上,结构蓝图早已先于笔画在心中。“胸有成 [详细...]
    1. 人物素描之嘴的画法
    2. 嘴是脸部运动范围最大、最富有表情变化的部位。嘴依附于上下颌骨及牙齿构成的半圆柱体,形体呈圆弧状。嘴部在造型上由上下口唇、口线、人中和颏唇沟构成。 上下口唇分别是两个相对的W型,上口唇比较长,唇线比较分明,突出于下口唇,中央有一个上唇结节唇线将上口唇一分为二。人中位于上唇结节线的上部,是鼻子与嘴之间的凹槽。这一部分的结构由凹到凸,使它的对比变化较为突出。下口唇的变化比较圆滑,分别由左右两个唇结节形成两个微突点。颏唇沟位于下唇的中心下部,是突出的口唇底部与下颏骨正面构成的弧形转折线。这一部分的暗部作用,是使口唇抬起的原因。 口线是上、下口唇闭合后形成的波状线,两端是口唇终端的嘴角。口线的变化很复杂,由口唇缝隙、上口唇形成的投影和结构转折等几个因素构成。嘴部的表情肌肉是很发达的,它使口线和嘴角产生丰 [详细...]
    1. 各种软笔书体的结构特点及用笔特性
    2.   中国的书法的演变,大致经过从远古的符号到殷王朝的甲骨文、商周的大篆,再发展到秦代的小篆,而后又从隶书发展到草书和真书,最后演进到行书和今草。由此可见,中国的书法主要有篆、隶、楷、行、草等几种,而书写者大致也就常写这几种书体,而这几种书体都有其不同的结构特点及用笔特性。 1、篆书   篆书有大小篆之分,其书写的方法大致是一样的,主要是有其文字繁简的差别。大篆较繁,小篆较简,其书体的结构也就由茂密变得较为疏朗。结体上,大篆接近于甲骨文,结体错落有致,呈自然质朴之美。其用笔纯用中锋,用力匀平,流转自如。小篆的结构是以大篆演变而来,其结体较大篆更为工整齐律,呈匀称整饰之美。其用笔不但纯用中锋,而且笔势更为圆转流畅,显得朴茂端重。 2、隶书   隶书是将小篆的书体去其繁复、增减其体而创立。结 [详细...]
    1. 素描常用的技法和种类
    2. (1)线和线条技法    素描的要素是线,但是线在实质上却是不存在的,它只代表物体、颜色和平面的边界,用来作为物体的幻觉表现。直到近代,线才被人们认为是形式的自发要素,并且独立于被描绘的物体之外。    (2)用线条来组成物体的形象    素描是用线条来组成物体的形象,并且描绘于平面之上,藉由线条形式引起观者的联想。例如两条线相交所构成的角形,可以被认为是某平面的边界;另外加上第三条线可以在画面上造成立体感。弧形的线条可以象征拱顶,交会聚集的线条可表现深度。人们可以从线条的变化当中,得到可以领会的形象。因此透过线条的手段,单纯的轮廓勾勒可以发展成精致的素描。    (3)用线条区分立体与平面    在素描中可以用线条区分立体与平面,至于色彩明暗是为了加强和分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线条的开始, [详细...]

展览活动
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
 合肥市怀宁路87号
 
 文物
流动的调色板:从柯罗到印象派
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0号
天方奇毯:伊斯兰与世界文明的交织
香港九龙西九文化区博物馆道8号
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
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2777号
艺术访谈
追求艺术的精神——艺术家吕重阳访谈录
博宝艺术家网:是什么原因或者动力引导您一直坚持绘画不放弃? 吕重阳:当今大多数书画家,尤其是画国画的同道中人——... 详细>>
>>“我要创作价值两千万元的名砚”——访台山籍中国工艺美术...
>>留住手艺——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茅子芳、文乾刚访谈录
>>心系神舟 ——访“神5”邮票设计者之一 王虎鸣
>>杭间清华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主任杭间访谈
访谈视频
中国青铜文化 99
中国青铜文化 98
中国青铜文化 97
中国青铜文化 96
中国青铜文化 95
工艺理论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有利于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文章从思维方面的借鉴、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 详细>>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名片的意义及分类
名片设计制作与名片印刷要点
唐宋墓室壁画世俗化倾向原因浅析
平面设计及印刷业务人员常识备忘手册-设计板块
软件界面设计要素-设计板块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设计板块
关于设计管理-设计板块
设计思考------设计师不应忽略的几点问题-设计板块
什么是设计之美?-设计板块
    联盟站点:>>
  1. 大众文化网
  2. 画画世界
  3. 菏泽新理想学校
  4. 菏泽市书法艺术研究会
  5. 红心伟业
  6. 阿特艺术网
  7. 中国书画家网
  8. 曹州艺术网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2

  工艺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gymsj.com,All right

外联部: 

邮编:100069 电话:   
技术部: 邮编:100052 电话: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15(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