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3日 10:41:17
    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工艺美术家网 --中国最大工艺美术门户网站 >>艺术技法 >>
    1. 拓包或拓墨
    2. 拓包可以拓邊款,它的作法足將小團新棉花裹上,如 一層細的絲綢或緞面,再用線紮緊即可。拓包可分大 中小三種,視印石大小與邊款文宇之人小而採用之。 用墨拓邊款是一種濕拓法,又稱墨拓法,與拓碑帖一 樣。後來有人發明用蠟與碳粉混煮。製成蠟墨,可以 不用水、直按將邊款用蠟墨拓出來,這幢拓法稱為乾 拓。蠟墨足用硬質蠟與碳粉(碳精粉或乙炔黑皆可) 式製成,為了拓後黑色不脫落,則蠟中加一些松香, 更為堅硬好用,將蠟墨作成圓形,則便於拓款時旋轉 壓拓,才可拓得清楚。 目前也有用滾筒來拓邊款,速度快,但之後需擦拭印時,較為麻煩。 [详细...]
    1. 篆刻词汇
    2. 篆刻 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镌刻印章的通称。因印章字体大都采用篆书,先书后刻,故称。金属印章,一般先刻印模,随后浇铸;晶玉印章,古代用手工琢成,现用金刚砂琢蚀,即‘电刻’;石、牙、角、木等印章,直接用刀镌刻。 篆刻是书法艺术通过刀刻以后的再现,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综合的艺术。种类有秦印、汉印、半通印、象形印、套印、六面印、回文印、花押印、关防、闲章等。秦汉及魏晋时期,印章由印工镌刻,艺术水准颇高。隋唐以来,亦各有其时代特征及风格。北宋米芾、元代赵孟俯、王冕均为篆刻名家。 相传王冕始用花乳石(青田石之类)刻印,因镌刻方便,流行更广。到明代文彭、何震,印学日渐发展。因明清以来,出土文物中印章渐多,参考资料大增,研讨篆刻之风日盛,涌现很多篆刻家,形成各种流派。如院派(何震等 [详细...]
    1. 篆刻常用章法要领
    2.  一、平正、匀落   这是最基本的要领,就是要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划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字一样呆板。一般以笔划繁者不觉其繁,笔划少者不觉其少的处理手法为主。汉印及名家中不乏佳作,可细细体会。   二、疏密统一   对印面文字笔划多寡差别较大的印,古人有时以“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方法处理,对多划字不让其占地多,对少划字反给予较多的地位,从而使疏密对比更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时还可调整文字的异体和繁体,人为地安排疏密(如万、无、一等)要彼此统一。   三、巧拙、粗细   印章的风格应提倡多样,“巧”“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但追求“巧” [详细...]
    1. 木雕的形式与创作方法
    2. 首先介绍一下木雕的种类。我国的木雕种类繁多,遍布于大江南北,最著名的是:浙江东阳木雕、广东金漆木雕、温州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人称“四大名雕”。其它种类如:曲阜楷木雕,南京仿古木雕、苏州红木雕、剑川云木雕、上海白木雕、永陵桦木雕、泉州彩木雕……这些木雕都是因产地、选材或工艺特色而得名,有的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传统特色,能工巧匠,树帜各地;有的虽是后起之秀,但木雕技艺日趋精湛,造型也日臻完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木雕的种类还分工艺木雕和艺术木雕二大类。工艺木雕通常是指流传在民间,有悠久的历史和强烈的民族传统色彩,讲究精雕细镂、巧夺天工的木雕工艺品。工艺木雕又分纯观赏性和实用性二类。观赏性木雕是陈列、摆设于橱、窗、台、几、案、架之上,供人观赏的小型的、单独的艺术品。它 [详细...]
    1. 细说“千年篆刻”
    2. 屈指数去,上一个千年的驿站,当是设定在北宋的咸平三年。在篆刻史上,这是一个周秦两汉艺术高峰彻底式微,而明清又一高峰还未崛起的时期,是两座高峰过渡中的一凹渊谷。然而又得承认这是由谷底开始攀升的转折期。热衷金石学的文学巨匠欧阳修即诞生在这当口,他悉心编撰的《集古录》十卷,乃至其奉敕篆皇帝尊号之宝的事实,客观上揭示了未来以文人为主宰的又一篆刻艺术热潮的序幕。 文人篆刻艺术由于欧阳修从基础上的打桩,读书人在举业与文字主课之外,似乎多了一种癖好,多了一种追求。接踵着曾巩集古今篆刻成《金石录》五百多卷,米芾尝试篆刻自用印,杨克一创辑《集古印格》,以及相传北宋宣和时期官府辑成《宣和印谱》四卷……,要之,在上一千年之始,可以毫不勉强地称之为明清篆刻艺术又一高峰蓄势期、起步阶。   然而这一蓄势起步,是相对缓慢的、漫长的, [详细...]
    1. 我们应怎样把握复杂的色彩变化
    2. 自然界的色彩尽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但它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规律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色彩的空间透视:   色彩的透视实际上就是指空间色,这也是任何造型艺术无法摆脱的透视变化规律。因为人的视觉是按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反映物体的远近距离的。同样大小的东西,靠近我们的则显得高大。距离我们远的,则感觉矮小。这是近大远小的形体透视规律所造成的。色彩也有透视变化规律,如近的暖,远的冷,近的鲜明,远的模糊等。尤其是画风景写生,因为空间距离深远开阔,这种色彩透视变化的规律格外突出。而画静物空间小,色彩的透视变化程度也相应的减小。这样的例子不用特指,你到室外找几个物体远近比一比,立即就会证实这种感觉。一切物体不仅形象特征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发生变化,而且色彩关系也随之逐渐削弱,这就是空间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如果违背规律,硬是 [详细...]
    1. 中国现代书法篆刻
    2. 中国1912年以来的书法篆刻。清代末年,由于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印刷技术,存世的古代书迹,包括近世出土的殷墟的甲骨、齐鲁的封泥、西域的简牍、河洛的墓志以及帛书、纸卷等,大量影印,流传甚广,加上各种形式展览会的盛行,特别是辛亥革命后故宫的开放,私人和内府珍藏的书迹名品公开陈列,使当时学者能见前人所未见,知前人所未知,学风丕变,仿秦汉、宗魏晋成为一时风尚。并开始出现南帖北碑自然融合,篆、隶、草、楷四体并用的新趋势。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书法家以康有为、郑孝胥、沈曾植、吴昌硕等人最为著名。康有为的书法初临《乐毅论》以及欧阳询、赵孟□,后改习六朝碑版,晚年则“欲孕南帖、胎北碑,熔汉隶、陶钟鼎,合一炉而冶之”。他的楷书,尤其是擘窠大字,纵极瑰伟,在曲铺横宕的书势中融合圆直狭长的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行法;行、草参合篆、隶笔 [详细...]
    1. 朱简的篆刻
    2.   明代后期的万历年间,文人篆刻崛起了。其后,由于《集古印谱》等秦汉印资料的风行,印人们纷纷以秦汉印的风貌去作为欣赏和印章的规范准则。为此,当时一般印人的篆刻作品,其主体风格大多受到了秦汉传统的束缚。然而,在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艺术领域里,总不乏几个敢于不循传统之规而披荆斩棘的闯将,以新和奇去作为艺术探索的目标。在万历后期的印坛上,堪称这方面闯将的大概非朱简莫属了。   朱简,字修能,号畸臣,后更名闻,安徽休宁人,活动在明代的万历至崇祯年间。他住在黄山地区,却不为美好的家园所恋,喜远游。他善于赋诗,宗鲍照,除了与明代后期的著名文人李流芳、赵宦光、陈继儒等互有唱和外,所作秘不示人。平时他所交往的大多为一时名士,如兵部侍汪伯玉、杰出的戏剧家汤显祖、善书画的太常少卿米万钟、官福建参议且工书画的范允临、精山水花鸟画的汉阳知府孙克弘、礼部待郎钱 [详细...]

展览活动
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
 合肥市怀宁路87号
 
 文物
流动的调色板:从柯罗到印象派
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0号
天方奇毯:伊斯兰与世界文明的交织
香港九龙西九文化区博物馆道8号
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
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2777号
艺术访谈
追求艺术的精神——艺术家吕重阳访谈录
博宝艺术家网:是什么原因或者动力引导您一直坚持绘画不放弃? 吕重阳:当今大多数书画家,尤其是画国画的同道中人——... 详细>>
>>“我要创作价值两千万元的名砚”——访台山籍中国工艺美术...
>>留住手艺——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茅子芳、文乾刚访谈录
>>心系神舟 ——访“神5”邮票设计者之一 王虎鸣
>>杭间清华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主任杭间访谈
访谈视频
中国青铜文化 99
中国青铜文化 98
中国青铜文化 97
中国青铜文化 96
中国青铜文化 95
工艺理论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有利于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文章从思维方面的借鉴、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 详细>>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名片的意义及分类
名片设计制作与名片印刷要点
唐宋墓室壁画世俗化倾向原因浅析
平面设计及印刷业务人员常识备忘手册-设计板块
软件界面设计要素-设计板块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设计板块
关于设计管理-设计板块
设计思考------设计师不应忽略的几点问题-设计板块
什么是设计之美?-设计板块
    联盟站点:>>
  1. 大众文化网
  2. 画画世界
  3. 菏泽新理想学校
  4. 菏泽市书法艺术研究会
  5. 红心伟业
  6. 阿特艺术网
  7. 中国书画家网
  8. 曹州艺术网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2

  工艺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gymsj.com,All right

外联部: 

邮编:100069 电话:   
技术部: 邮编:100052 电话: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15(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