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的种类
-
墨色浓淡之变化,可表现书法之韵味,如此书法之美遂多彩多姿。墨如绘画之颜色,作用很大,种类有石墨与松烟之别,分述于下: 石墨 石墨乃自然之物,是一种「悉如墨」之山石。上古无松烟墨,要写书法唯有使用石墨,以石墨做书之证亦有不少。但石墨做书自魏晋以后无闻,石墨之用于做书,乃在魏晋之前,后则为松烟所取代,书法遂转入另一新境。 但今天既已无存,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松烟墨:松烟至魏晋之后取代石墨之地位。松烟起源甚早,至汉代已有名贵松烟。历代制墨名家中,享名最盛者为南唐李廷珪,相传其质地之坚硬,不亚于石墨,且「其墨能削木,误坠沟中,数月不坏」。后世之制墨名家尚有北宋潘谷、元吴国良、明程君房、方于鲁,及清以来曹素功、胡开文等,皆堪称巨擘。
[详细...]
- 文房用具概述
-
以“笔、墨、纸、砚”为代表的文房用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科学史上璀璨的明珠。
毛笔作为书写工具,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留有描绘的痕迹。春秋、战国时对笔的叫法各地不一,有“笔”、“聿”、“拂”等多种名称,秦实行“书同文,车同轨”,才统一称作“笔”。相传是秦将蒙恬创造了第一批笔。到了汉代,笔已比较考究,路卮是当时的制笔高手。三国韦诞有《笔经》一书问世,总结了当时的制笔方法。
晋时,安徽宣州用兔毛制成的紫毫笔,以笔锋尖挺而拥著称于世。到了唐代,宣笔声誉日隆,“陈氏”、“诸葛氏”跨唐宋两朝,制笔技艺世代相传,所创无心散
[详细...]
- 中锋用笔及原则
-
用笔的技法称之为笔法。笔法是书法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国画之精髓,赵孟頫曾说:用笔千古不易。赵是文人画之发扬者又是书法大师,一句千古不易,指导了后世多少人免入歧途?是国画技法中最根本的基本功,同时,也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技法。用笔,再确切一点说,就是用锋,也叫使锋、运锋和行锋,是完成字的点画时笔锋起止行走的规律。也可以概括地说,用锋就是执笔和运腕乃至运臂的实施。
运笔的技巧包括:起笔、行笔、收笔;提笔、按笔;中锋、侧锋;藏锋、露锋;圆笔、方笔;轻重、快慢等。写任何一种笔画,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起笔是指一画的开始,行笔是指下笔以后笔锋在画中的运动,收笔是指一画的结束。学会了用笔,也就掌握了国画线条的关键。
中锋:也称正锋。古人云: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所谓中锋行笔是指行笔时,使笔的主毫始终保持在点画中心线运行
[详细...]
- 石青的制作
-
制色方法有以下几步:1、洗,是将成块的颜料剔除杂制用水洗净。2、捣,即是粉碎将洗净之料放如铁罐内捣碎。3、箩,将捣成粉末的颜料过箩筛去粗制。4、淘,用淘米的方法进行分离去杂质。5、研,将淘过箩细的颜色用乳钵研磨。6、煮,将最不纯的颜色用洗,淘都不能解决的颜色只有用煮来去其杂质了。7、漂,将研到极细的色粉放如铜或内釉沙锅里煮脏色自然浮于水面,这时用小勺随煮随撇,撇净为止,撇出的杂色浮浆也可制出灰色中间色对于复制古画与大用。
经过以上的过成颜色已成为细粉末就可放如乳钵进行研磨,速度不可过快,要稳健有力慢慢颜色会出现结饼的现象,色度也浅了须多,这时就要加水研磨了,研一段时间后可兑如轻胶水再研,要注意的是研磨的方向要从始至终保持象一个方向,切忌忽左忽右,下一步叫水飞法,将备好的热胶水兑入乳钵内用手指搅匀沉淀,然后到入另一碗中,留下渣子再
[详细...]
- 写意画的用笔方法是怎样的?
-
写意画的用笔方法,历代画家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意、力、韵、趣”的用笔“四要”。
(1)笔意
就是要意在笔先,画家下笔时要心使腕运,以一种特定的情感、意念去驱使笔墨,才能因意成象,以象达意。笔意是用笔之总要,无意之笔是死笔。历代画家创造的艺术,所以能激动人心,主要是画家在笔墨技巧中融进了激情和意趣。
(2)笔力
就是运笔的力度感,是形式美感的重要因素。笔的力度感有两种内涵:
第一是功力的力。所谓“力透纸背”、“笔能扛鼎”就是一种运笔功力的表现。表现运笔功力的程度有“老”与“嫩”之说。功力的老到,要有一个长时间
[详细...]
- 怎样制作仿古纸和仿古绢?
-
(1)可以用国画色中的赭石、花青、墨等色(最好是透明色)在较大的容器中调和,用排笔或板刷蘸取上层色水(把下层颗粒粗的颜料滤掉)在纸或绢上刷匀,一遍不成可刷两次,即可染成仿古画颜色。
(2)以红茶适量加水在火上煮,等把茶水煮成红褐色时,根据色调的需要调入其他色或墨,就可以刷制了。
(3)过锰酸钾是一种常用消毒剂,呈小颗粒状,加水溶解后是紫色,涂在纸上呈褐色。应注意这种溶液不宜太浓,太浓会使纸的质地变脆。
[详细...]
- 画工笔画怎样过稿、怎样裱纸
-
因为熟纸或熟绢不易改动,所以画工笔画一般先在图画纸上画好素描稿,然后拷贝到熟宣纸或绢上画正稿。步骤是:
(1)选好纸或绢,裁得比素描稿四周大出一至两个公分,准备以后裱纸时涂胶水或浆糊用。
(2)素描稿放在熟纸或绢的下面,用HB的铅笔轻轻地把稿子描下来,轮廓要描清楚,笔痕不要太重,以免将来勾墨线时压不住拷贝留下的铅笔线。
(3)找一张普通白纸裁得同素描稿一样大,用来做衬纸。因熟纸或绢一般都很薄呈半透明状,下面衬白纸,作画时容易看清画面效果。把衬纸打湿让其完全涨开再用浆糊或胶水贴在画板上。
(4)待衬纸干后,把拷贝好的正稿放在上面用喷嘴或喷壶把纸喷湿,等纸完全涨开趁湿把画纸四周反面涂上一至两公分的胶水或浆糊粘牢,干后就可以作画了。
[详细...]
- 国画之焦墨画法
-
焦墨画是纯用浓墨而不借助于水的渗化作用的一种画法,也是一种最古老的画法
五千年前的彩陶就是焦墨画法,隋唐时期兴盛起来的壁画,也基本上是焦墨。到了北宋,虽有了水墨的浓淡变化,但与后世在生宣纸上那种水墨淋漓的丰富变化相比,也还是以浓墨为主,所以黄宾虹先生题画有“北宋多用焦墨”之说。明末清初的程邃喜欢画焦墨,也多半是以枯笔渴墨为主,水墨辅之。纯用焦墨作画,大概从当代的张仃先生之后才慢慢多了起来。
从总体方面来看,艺术面貌的形成是受地域特点和自然环境影响的,我国南方气候湿润,景色秀丽,绘画(特别是山水画)多为水墨淋漓,烟云缭绕,秀润优美。北方则高原广漠,旷达辽阔,苍茫壮观,绘画风格多为厚重浓郁,坚实深沉,苍凉悲壮。如此看来,以焦墨表现西北的自然风貌似乎更加贴近。但是,自然生态又不是艺术生态,当今社会的画家已远非古
[详细...]
- 国画中线的用法随想
-
中国画的线是具有独特的审美要求,讲究线的象征意义。中国画的线要有雕刻感,金石感,要知“折钗股”那样饱含力度,要像“屋子漏痕”沉着稳重,像“吴带当风”飘逸潇洒。王大原祁的“金刚杵”,传统的十八描等等这种功能
形态,都在这个体系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中国画的线既然而人们认识的结果,必然与感情因素有着自然相通的渠道。因此,中国画的用线还可以表现画家情趣,具有传情达意的主观表现功能。画面上线的形状,直接体现着作者的种种感觉,粗线显刚,曲线见柔,折转表示锐利,波弯显示绵软,不同的组合,疏密走向,会产生动静,悲喜等感觉。所谓怒画竹,喜画兰,就是通过对不同线条的运用,来表现不同的主观情感。
中国画的线,午变万化,无究无尽,它可以表现物体的造型
[详细...]
- 解析传统工笔人物画写意性趣味
-
提及工笔人物画人们总会联想起它在表现方式上的细腻工整和表现效果上的“写实”性审美取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细腻工整或“写实”是工笔人物画唯一的艺术特色。《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画有疏密二体”,“顾、陆之神,不可见其盻际,所谓笔迹周密也。张、吴之妙,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吴笔不周而意周。”由之,传统工笔人物画是“写实”画同时也具备“写意”性趣味“奔放自由”的特质,以书入画、老庄玄学思想、文人写意论和画家的人格追求正是促进这一特质发展的必要因素,本文旨在探究传统工笔人物画“写意”性趣味形成的因素。
一、技法基础—
[详细...]
- 人物十八描图-清.王赢
-
人物十八描又称"古今描法十八等”。有些名称早在唐以前就散见诸书。它的全部名目,则到明代周履靖的《夷门广牍》、汪砢玉的《珊瑚网画法》和邹德中的《绘事指蒙》中,才正式叙及。
成为长期以来传授线描技法的基本程式。
十八描是:
1、高古游丝描;
2、琴弦描;
3、铁线描;
4、行云流水描;
5、蚂蝗描;
6、钉头鼠尾描;
7、撅头描;
8、混描;
9、曹衣描;
10、折芦描;
11、橄榄描;
12、枣核描;
13、柳叶描;
14、竹叶描;
15、战笔水纹描;
[详细...]
- 中国画立意
-
意存笔先
"意存笔九,画尽意在"一语,出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他赞扬顾恺之的人物画所作的评语说明画者的意图,包括着主题的构思,形象的刻划,笔墨的运用,在动笔之光,已经都考虑成熟,这样在落笔时才可以脱颖而出,画作完了,画者精密而深透的意图在画上也永存下来了。这句话还说明构思一经成熟,下笔后才能“意在笔先”,“不滞于手,不凝户心一”,"画尽意在,象应神全"。
胸有成竹
宋代苏东坡看到文与可所画的竹子,十分赞扬,他分析其竹画得好的原因是"故画竹先得成竹于胸中"。这句话和意存笔先一样,成为我国的两句名言,既可以指导绘画,也可以指导人们的其它行动。中国画所凭借的材料是毛笔和宣纸,假定没有成竹在胸,用笔稍存迟
[详细...]
- 纸的起源
-
相传蔡伦造纸。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藤纸、鱼卵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鱼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
[详细...]
- 颜料和使用
-
矿物性颜料从矿石中磨炼出,色彩厚重,覆盖性强,常用的有 :
(一)石绿:通常呈粉未状,使用时须兑胶,石绿根据细度可 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头绿最粗最绿,依次 渐细渐淡。
(二)石青:性能与用法大致与石绿相同,石青也分头青、二 青、三青、四青等几种,头青颗粒粗,较难染匀,应多 染几次才好。
(三)朱京:朱京又叫辰京以色彩鲜明成朱红色者较佳,也有 制成墨状,朱京不宜调石青、石绿使用。
(四)朱膘:(朱标)是将朱京研细,兑入清胶水中,浮在上 面成橙色的部分。
(五)赭石:又秩士朱,从赤铁矿中出产,呈浅棕色,目前赭 石大多精制成水溶性的胶块状,无覆盖性。
(六)白粉: 可分成铅粉、蛤粉、白垩等数种,蛤粉从海中的 文蛤壳加工研细而成,日久易「返铅」而变黑,用双氧 水轻洗则可返白,至於白垩 ( 白土粉 )
[详细...]
- 工笔画的工具
-
1、笔
(1)勾线笔:工笔画多用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一般选用狼毫类细而尖的笔。常用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狼圭、紫圭等。
(2)染色笔:常用的染色笔有: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和其他软毫毛笔。纯羊毫笔过于软,一般不太好掌握,白云笔外层是羊毫,中间部分是硬而挺的毛,既能含水分又有弹性,是理想的染色笔。
(3)板刷类
工笔画经常需要涂底色,或做大面积的平涂和渲染,因此需备有各种宽度的排笔或羊毛板刷。
2、墨
墨在中国绘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有固体墨与液体墨两种。中国画的传统用墨是固体墨,因其所用的原料不同,又分为油烟墨、漆烟墨和松烟墨三种。
油烟墨——是用桐油等油类烧制成烟制成。其黑色偏暖,用来作画,与其他透明颜色调和用很协调。
松烟墨&mdash
[详细...]
- 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详细...]
- 中国画的运笔技巧
-
中国绘画的最显著特点,是以墨线为基础。中国画家不仅用它来表现一切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而且还用它来揭示物象的内在精神和画家的思想感情。因此中国画的线条具有一定的独立的美学价值。清代大画家石涛,提出“一画论”的观点,他说:“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中国画家就是运用一管柔毫,通过种种不同性质的墨线,为大千世界传神写照的。所以,如何用笔画线,就成了能否画好中国画的首要问题。
南齐谢赫在著名的《六法论》中,把“骨法用笔”放在第二位。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可见用笔是历来为画家所重视的,是中国画技法中基础的基础。
绘画执笔大体同于书法,要掌握指实、掌虚、腕
[详细...]
- 雪景拍摄技巧知识
-
对于南方人来说,能在冬天见到纷纷扬扬的白雪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而对于我们这些数码摄影爱好者,怎样将雪景记录下来,拍摄出美丽的照片这才是关键的。与其它景物的拍摄相比,雪景的拍摄难度更高一些,由于雪的特性使其具有很高的反光度,采用相机的自动测光往往导致曝光不准确,从而使得拍摄出来的画面偏暗,因此在雪景的拍摄中使用适当技巧非常关键。
正确的曝光
正确的曝光是拍摄雪景中最基本也是很关键的问题。雪是洁白的晶体物,当其积聚在景物上使其成为白色,从而增加了景物的反光度。景物上有雪的部分亮度很高,而没有雪的部分则显得很暗,这使得各部分的反差很大。大部分的数码相机其测光值是由景物反光来获取的,因此如果你直接对着雪景来进行测光,所拍摄出来的画面会偏暗,此时你必须进行曝光补偿才能获取正常的曝光。
可能有些朋友对于曝光补充这个概念不太清楚,简单的来
[详细...]
- 选购数码摄像机4点重要常识
-
数码摄像机市场蓬勃发展,厂商不断推出新产品,产品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面对各式各样的数码摄像机以及各种技术参数,一些不太精通此道的消费者难免感到困惑。其实,对于任何一款数码摄像机来说,成像质量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那么对于成像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就是传感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像素CCD)和镜头这两点,在使用过程中液晶显示屏和采用何种介质存储,也是两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只要注意到了以上4点,就可以选到一部满意的数码摄像机。
传感器与像素
以往数码摄像机的影像传感器都是采用单CCD或3CCD,比如松下就有不少采用了3CCD的产品。但2005年索尼Handycam率先将CMOS传感器安装在了磁带DV-DCR-PC1000E上,随后的2006年CMOS更是出现在索尼DVD数码摄像DCR-DVD905E和符AVCHD标准的高清硬盘摄像机
[详细...]
- 恒定光圈与非恒定光圈镜头
-
所谓光圈是一个相对值:光圈=焦距÷绝对通光口径.
比如,对于50mm镜头来说,F4就意味着其绝对通光口径是12.5mm,F2就意味着其绝对通光口径是25mm。好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一支28—70的变焦头,假设当绝对通光口径是7mm时,如果镜头的焦距在28mm,那么这时的F=4(28÷7=4);而当镜头的焦距变成70mm时,其F=10(70÷7=10),不过这是理论上的值。实际上变焦镜头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通过移动光圈总成部分来使得这个变化没有那么大,于是就出现了28—70/F3.5—4.5之类的镜头,就是说这个镜头在28mm时的最大光圈是3.5,在70mm时的最大光圈是4.5,这类镜头属于非恒定光圈镜头。现在许多厂家在一些专业头的设计上采用了一些
[详细...]
- 光圈指数中的规律
-
用过照相机的朋友会发现几乎所有照相机镜头的光圈环上都刻有同一组光圈指数:1.4,2,2.8,4,5.6,8,11,16,22
乍一看,这组光圈指数很不整齐,也不好记。难道照相机的设计师要跟用户过不去吗?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光圈指数不整齐,却有规律:每隔一个指数,数值都扩大2倍;相邻指数之比都约等于screen.width-80)。
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光圈指数呢?
让我们先看看光圈跟光圈指数的关系吧。调整光圈环,可以选择不同的光圈指数,从而改变镜头里面的光孔直径(光圈),以改变进入镜头的光的能量。你会发现,光圈指数小时,光圈变大。由于单位时间进入镜头的光的能量跟光孔面积成正比,即跟光孔直径平方成正比,而相邻指数之比都约等于,其相邻指数对应的光孔面积之比就约等于2。
现在,我们不难理解照相机设计师的一番苦心
[详细...]
- [教程]摄影用光二:用光的学问
-
了解光的特性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表现手段。摄影家的表现手段是光,如果没有光,他们就会像雕塑家没有粘土或者画家没有颜料那样一事无成。
虽然摄影艺术在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总是追随着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之后而形成自己不同的流派与风格,特别别是近50年里,未来主义摄影、荒诞派摄影、剪辑派摄影、立体泥摄影等等,都可以在形式上找到与姊妹艺术相通的地方,但是,它们毕竟还是有所不同的。原因之一是摄影家充分发挥摄影独特的造型手段——光的语言。通过光,形成了他们自身的造型方式,决定了画面的表述意图;通过光,不仅区别于其他姊妹艺术,同时在摄影家之间,也产生了他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富有创造性的摄影家们常说,对光的认识是摄影家艺术才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光本身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表现的,摄影家可以从中选择
[详细...]
- [教程]摄影用光三:人像摄影中的几种特殊用光法
-
几个世纪以来,画家们都喜欢利用从窗户射进的阳光来画人像,因为这种光造型能力强,又有很好的投影。以后,摄影家们在室内拍摄人像,经常使用的也是这种光线。
从朝北的窗口照射进来的光线,是一种较有方向性但仍是柔和的光线。当你在窗户光的对面置一反光板来减弱光源所产生的阴影时,出现的效果是柔和而优雅的,对人物的脸部能起轻描淡写的作用。这种用光对彩色胶片尤其适合,为许多人像摄影家所乐于采用。英国摄影家P·裴佐尔指出,窗户光的照明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它的强弱变化要比眼睛所能见到的大得多。 从窗户到被摄者的距离,决定着面部照明的类型。同时,也要看室内墙壁和地板的反光能力。当被摄者进入窗户光的死角时,墙壁上的反射光就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了。此时,被摄者离正对窗户的墙壁越近,照明越充分。
在室内,只要被摄者移功几步,强光和明影的对比就
[详细...]
- 数码摄影入门(七)数码相机存储器
-
存储器是用来接收、保存数据的,一般包括磁介质、光介质和半导体介质。就像胶片相机是用胶片来存储图像一样,数码相机也需要有一定容量的存储器来储存图像。数码相机已经发展了好多年,存储器技术也同样有了很大的提高;各存储器生产商丝毫未放松创新的脚步,速度更快、容量更大、体积更小的存储器越来越多的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下面我们来对市场上常见的几种存储器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CF卡
CF卡是由SanDisk公司于1994年研制成功的,具有重量轻、体积小、速度快、造价低的优点,应用极为广泛。CF卡基于ATA数据传输界面,具有优良的兼容特性,在内置控制器的帮助下可方便地连接到各种计算机系统。从封装方式上来看,CF存储卡可分为Ⅰ型和Ⅱ型,两者均基于普通的50针接口设计,只不过在厚度上有所区别。Ⅱ型要比Ⅰ型厚2-3毫米。
目前CF卡的读写速度已经可以达到2
[详细...]
- 数码摄影入门(六)DC的大脑—影像处理器
-
前两章我们对数码相机的核心元件之一图像传感器做了介绍,这一章我们来讲述一下数码相机中的另一核心组件影像处理器。 内容来自 美术高考
影像处理器是固化到数码相机主机板的一个大型的集成电路芯片,主要功能是在成像过程中对CCD(或CMOS)蓄积下的电荷信息进行处理,用于完成数码图像的压缩、显示、存储。它在数码相机的整个工作步骤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相当于数码相机的大脑。
影像处理器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各大相机厂商也都推出了自己的特色影像处理器作为一个卖点,并且为之单独命名。比较常见的如佳能的“DIGIC”、“DIGIC II”数字影像处理器,索尼的“真实影像处理器”,松下的“维纳斯修正引擎”和奥林巴斯的“TruePic
[详细...]
- 数码摄影入门(八)所见即所得的液晶屏
-
说起数码相机,就不能不说一说液晶屏。液晶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是因为它是数码相机“所见即所得”的关键部分。目前,绝大多数数码相机都有一个液晶屏,而且液晶屏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数码相机的重要参照标准了。
液晶屏就像一台微型的计算机监视器,在数码相机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除了可以用来浏览照片、显示菜单信息以外,还可以用来做为取景器。有些相机的液晶屏可以随意旋转,能在许多特殊角度舒服的取景,使用户更加方便。
液晶屏可以旋转的佳能G6:
液晶屏的英文名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属于平面显示器的一种。液晶屏的宽高比一般都是4:3,对角线长度在1.5-3.0英寸之间,像素数大多都在8万以上。
有26万像素液晶屏的爱普生L-500V:
液晶屏的发展史
[详细...]
- 数码摄影入门(九)DC的发动机—电池
-
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都要使用电池才能工作。胶片相机因为用电的地方不多,不需要频繁更换,所以我们在拍摄时并不会过多的考虑电池的问题。使用数码相机就不同了,无论测光、对焦、闪光,还是存储图像、浏览照片都需要用电才能完成;更有甚者,一些小型数码相机只有液晶屏取景器,连取景都必须耗费大量的电力资源;所以说电池是数码相机的“发动机”一点都不夸张。而我们为了避免电力耗尽这种尴尬场面的发生,就必须先了解电池的种类和使用技巧,保证让相机不会突然“罢工”。
碱性电池
碱性电池也叫“碱性锌-锰”电池,大家都习惯叫它干电池。它是以锌粉为负极,电解二氧化锰为正极,以氢氧化钾为电解液制成的电池。它的优点是电量大、寿命长、输出稳定、保存时间长等,但由于能量密度不足,一般这种电池只用于耗电量较
[详细...]
- 关于快门及其使用寿命
-
什么是快门
最早的相机是没有快门的,摄影师在取景玻璃上取景和对焦,然后盖上镜头盖,拿掉对焦屏,换上底片,然后拿掉镜头盖,根据光线估算时间后,再盖上镜头盖,一张照片就拍摄完成了。
后来出现了“快门”这个玩意儿,快门可以分成机械快门和电子快门,机械快门有可以分成早期的中心快门和后期出现的焦平面快门,其中中心快门又可以分成镜间快门和镜后快门。焦平面快门有可以分成幕帘(帘布)快门和钢片快门。
中心快门的好处是使用闪光灯的时不受限制,而且拍摄高速移动的物体的时候,不会产生变形。但是,中心快门会影响通光量,造成曝光不准,比如在光圈大、速度快的时候,总通光量会小于光圈小、速度慢的总通光量,所以现在在小画幅机型上已经很少使用。
早期的幕帘快门采用布帘,有横走式和纵走式之分,工作原理就是用机
[详细...]
- 享受长焦的乐趣!用好增距镜的五大事项
-
首先,增焦距镜要与长焦距镜头配合使用
在70-210mm和70-300mm镜头已经非常普及的今天,我们再给50mm、85mm乃至135mm增焦距没有多少意义。无论从哪方面来讲,使用增焦距的镜头总是不方便。另一方面,使用增焦距的初衷也是与焦距较长的镜头相配合,通常要求匹配镜头的焦距长于50-100mm,原厂的增焦距镜要配合焦距更长的a镜头。例如,肯高增距镜就要求与之相匹配的镜头的焦不能短于50mm,变焦距镜头的短端不能短于50mm(还不能匹配口径大于F1.8的镜头),其专业型PRO300则要求镜头的焦距在100mm以上。佳能EOS用EF2X、EF1.4X增焦距镜可配合的最短焦距镜头是EF135mm f/2L。
第二、注意收缩光圈
我们知道,镜头的最大光圈成像都不太好,收缩一挡光圈,像质会有明显的改善,收缩两挡可
[详细...]
- 什么是像素?总像素和有效像素有何区别
-
我们身边的世界在宏观上成连续的,好比时间永远在连续不停的流逝,但我们用来记录时间的钟表却不是连续的,比如我们常用的电子手表,可能是以秒为单位一格一格的前进,如果再细分可以以毫秒或者更小的单位来记录。无论怎样,当我们细分到一定程度时,我们主观上已经不再能够分辨变化的幅度,而觉得成为连续变化的了。数码影像也一样,数码感光元件的最小单位是一个个像素,它们排列成行列形式的矩阵以感受光线。
简单的说,我们通常所说的像素(Pixel),就是CCD上光电感应元件的数量,一个感光元件经过感光、光电信号转换、A/D转换等步骤以后,在输出的照片上就形成一个点,我们如果把影像放大数倍,会发现这些连续色调其实是由许多色彩相近的小方点所组成,这些小方点就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像素”。像素分为总像素和有效像素,目前市场上的数码相
[详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