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艺术家安德烈·马松,运用自动主义创作了一系列名为“自动绘画”的实验性作品,这些作品深刻启发后来者的创作,推动“自动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主要探讨超现实主义分支中自动主义的构图方式是否源于潜意识,以及能否将其应用于当代艺术教育,以改善艺术类大学生灵感与创作力缺失的情况,进而推动前卫艺术的发展。
自动主义创作方法:偶然与无意识地进行艺术探索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通过主动引入偶然性来弱化理性控制,从而接近潜意识的真实表达。但这一过程仍受艺术家对偶然性的选择性引导,而非彻底消除意识意图。使用自动绘画制作的作品的关键特征之一,是生成促进多重联想的暗示形式。超现实主义将其创作机制理解为一种主动解构理性的过程,通过梦境逻辑、自动书写和双关语等手法,打破传统语言与思维的线性关联,从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