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8日 15:30:41
    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1. 紀念馬秋岩先生誕辰
    2. 馬秋岩先生生於一九五零年八月十五中秋節,於二零一三年三月初一心髒衰竭病逝,男,天津市人,當代著名國畫家,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生前為天津楊柳青畫社畫師兼美術編輯。 先生自幼習畫,無師而刻苦自 學,十六歲上山下鄉,支援邊疆建設,一去寧夏十六年,荒原放馬,自此為其畫馬創造了條件。 在百里荒灘,他與馬結成"知心朋友",食宿與共,櫛風沐雨細心照料它們的吃,喝,疾病觀察它們的喜,怒,哀,樂,急躁與嫻靜生育與繁衍,隨時記寫勾勒積素材盈箱。八零年返城回到天津繼續潛心學習繪畫,深耕創作數十 [详细...]
    1. 漫步者的光年——涂少辉星空创作中人与宇宙的感应共鸣及艺术表达突破
    2. 《羲和逐日》 200cm×230cm 综合材料2024年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 人类对星空的向往与探索古已有之,深层的心理渴求依然是人类对自我认知的验证。涂少辉是我认识的艺术家中特殊的一位。他自身喜好的驳杂、思维方式的发散都是他极具个性的艺术表现力的由来。 新世纪以来在中囯画领域一度兴起对这一古老而伟大的艺术传统边界问题的探讨,这与人类探索宇宙边界的心理类似。涂少辉作品的出现恰逢其时,具有指标意义。 绢或不锈钢、颜料或钉子、毛刷或激光笔,一切似乎隔隔不入的表象,他智慧的用来投射并呈现一个客观的亦或是憧憬的浩瀚星 [详细...]
    1. 涂少辉 | 以绘画的方式认知天地自然
    2. 《五星联珠》 218cm×88cm 绢本综合(视频)2016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回溯往昔,在中国画史上描绘宇宙星空的绘画作品上溯远古时期的岩画、洞穴壁画直至河姆渡文化时期更为鲜明,古时的画家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有关日月星辰的意象符号,以绘画的方式认知天地自然,建立人与宇宙自然的感应关系。近十多年来笔者以现代天文学、宇宙科学等作为理论参考,结合天文观测和深空摄影实践创作了一系列的星空天文作品,侧重于从天文科学的视角出发寻找绘画的某个修辞路径与精神指向。 但艺术的出新不仅仅是在题材或者主题上的不同,更深层的动力源于艺术理念和知识观的更新以及体 [详细...]
    1. “游山记——张振江近作展”将在北京开展
    2. 前言 倾其所有——张振江的《山相》 张振江生自南方,但喜欢画与西北大地相关的题材。他在早期画过一系列《垦》、《塬》、《天地》等作品。2017年他承担了援疆工作以后,画了一大批有关西北大地地域风情的作品。比如,《援疆艺记》系列、《沃土》系列、《万里援疆图》等。目前的《山相》系列也是这些题材的延伸。我觉得,振江选取这些题材,并非出自某些功利和实用目的,而是出自他内心的情怀。他喜欢宏大,阳刚和正气。因此,他能够把人们认为是被动接受的主题创作转化为他探索宏伟风格的途径。他把深海钻井平台,高铁,东风导弹,蛟龙号,坦克,航母,火星探测器等通通当 [详细...]
    1. “绿韵清趣——郭仁海小幅油画作品展”在昆明开展
    2. 郭仁海的血是绿色的 郭仁海从云南出走,去了广西。这事儿本是件小事,没多少人在意,也与“溃逃”和“前往应许之地”之类的概念没什么关联,可我却将其当成了一个大事件——因为我发现,他的出走意味着在我的视觉世界中冲天而起的那道云南南方的绿色屏障也被抽走了。 在任何一种艺术作品的旁边,我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凡是动我心肠的,让我的粗硬之心软化的,为我的多肉之心再造一颗心灵的艺术作品,我均会回报其一张笑脸,或一行热泪。多年来,郭仁海关于西双版纳的系列作品,已经逐渐变成了我心上的景观,是我精神的信靠和生活的美学,只要他和他的作品存在于从昆明通往天边的南方 [详细...]
    1. “时间之流——袁武历史人物画作品展”在上海开展
    2. 踌躇多时未能下笔写袁武绘画的文字,在袁武那些大墨恣肆、充满视觉张力的画面之前,显然觉得自己的文字有些孱弱和枯涩。当下,我一边翻看着他的大型画册,一边聆听着马勒的《大地之歌》,在乐声中油然生起一种悲怆而悲悯的意绪。这抑或是我探看袁武绘画堂奥的一块楔子和一条线索。“悲怆”和“悲悯”既是一种深沉情绪的指代,也是一种包裹生命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精神喻义及人文意识。 从生命经验的情感表达到生命哲学的思辨诘问,这一方面佐证了袁武所亲历40多年的时代遽变里艺术家个体与时代对话的创作历程,另一方面也是艺术家伴随时代进程及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转型发展的一个典型个案。我们该如何直接面对生 [详细...]
    1. 中秋何时成为团圆节
    2. 绘御笔中秋帖子诗清董邦达/绘图片由作者提供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节,苏轼在密州太守任上,写下一阕《水调歌头》,寄给多年未见的弟弟苏辙。此词创作于“欢饮达旦”之际,但词中却充满凄清况味,词人对着天上的圆月发出感慨:“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此句也勾连出唐宋文学中的一个问题——中秋应是团圆佳节,为何文人却总是在写离别? 何事长向别时圆   唐代早期的中秋诗,总离不开寂寥的底色。王建那首脍炙人 [详细...]

展览活动
扬帆宜远——范扬·乔宜男中国画作品展
 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西街2号(琉璃厂十字路口西南角)
 
 范扬、乔宜男
甲子万年:故宫博物院百年院庆特展(北区)
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绽放:维也纳美景宫百年花绘名作展
台北市中正区南海路49号
切梦刀——刘小婕个人项目
杭州市滨江区江晖路1220号中赢国际连廊七楼
    联盟站点:>>
  1. 大众文化网
  2. 画画世界
  3. 菏泽新理想学校
  4. 菏泽市书法艺术研究会
  5. 红心伟业
  6. 阿特艺术网
  7. 中国书画家网
  8. 曹州艺术网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2

  工艺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gymsj.com,All right

外联部: 

邮编:100069 电话:   
技术部: 邮编:100052 电话: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17(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