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18:10:34
    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灵命的绘画:祷告房的召唤与圣艺术的回应 作者:夏可君 

      分享到:
      2010-06-28 10:09:41

         基督教信仰在中国的使命需要艺术家来激活和引领,因为艺术是灵命的凝结和聚集,也是艺术家作为信仰的共同体的彼此见证,是在这个败坏的世界上作盐作光。如果当前中国的公共领域还是没有充分打开的,中国各个教会就有使命承担如此的责任,这就是再次进入那些原发的信仰经验之中吸取灵感。



          灵命从来都不会枯竭,它只是潜伏在那里,等待我们的开掘,当一群艺术家在浙江华福慈善基金会的赞助下,去往云贵高原采风,追寻昔日来华传教士柏格理(Saumuel Pollard)、富能仁(James Outram Fraser)一行圣徒的信仰踪迹,重新经历他们为苗族、傈僳族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信仰世界,灵命被重新接续了。



          尤其是撒母耳·柏格理在石门坎的祷告房,在岁月的流逝中,祷告房已经化为一片废墟了,但这残垣断壁似乎还回响着柏格理祷告的声音,在山坡上如同雕塑一般巍然屹立,这废墟即是信仰永不朽坏的见证。画家们被深深地打动了,这些不同国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基督徒画家们,在坍塌的祷告房或灵修室里重新相遇!在柏格理的祈祷里重新相遇!他们和她们要以自己的声音回应柏格理的祷告和祝福,要以自己的作品重建那个祷告房!



          这些艺术家回来后,彼此住在一起数月之久,十几个艺术家同吃同住,如同《使徒行传》中基督教共同体最初的聚集,一起祷告、一起创作,这首先是一个信仰的团契,彼此切磋绘画的技艺中,一起成长。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艺术越来越个人化的时代,这些基督徒艺术家还聚集一起创作,表面上看显得不合时宜,其实体现了一种新的创作形态,因为灵性是愈给予愈多的,灵命的礼物不是匮乏而是在给予中生长。这次展览的作品就是他们灵命彼此浇灌的见证。



          这次展览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作品,无疑是岛子的装置作品《窄门与天路》:在两口中国特色的棺材中装入一定量的海盐,同时在两口棺材之间也放着一堆盐,并且被七根巨大的蜡烛环绕。这个作品为本次展览带来了最为直接地宣告。作为基督徒的艺术家、批评家岛子从他自己对《圣经》的理解出发,多年前就提出了“圣艺术”的艺术理念并倾力实践,在这个作品中,岛子充分实现了他自己对圣言与异象的理解:圣言,就是上帝的话语,上帝就是上帝,天地都要废去,但圣言则自有、永有,因此进入这个圣言的倾听以及观看,就是看到神圣的异象,在回应圣言的召唤中,就是在这个世界上作光作盐,作光——这是照亮这个世界的黑暗以及进入上帝之国的道路,作盐——则是在这个腐败的世界上保留洁净的生命。为什么用棺材?在岛子看来,棺材是圣徒进入天国的“窄门”的指引,因为圣经上已经指出:要进窄门。进入永生的门是窄的,“窄门”就成为真实天命的见证,也是天路行程的唯一门径,这既是对中国死亡崇拜文化的转换,也是对柏格理和富能仁这两位传教士灵性生命复活的祭奠与见证!



          如同岛子自己所言:“这棺材所承载的盐和光,寄寓了一种互文性的对话关系,它们互为形而上与形而下,从所有物理方向和精神意向自行渗透、衍射、显现,神性与人性、物性所立的永约,在一代代耶稣的门徒的生命里显现出恒切的光明,以此照亮我们幽暗的记忆、念想和追思。因此这棺材簇新而清芬,在大地上安立,飞行在云天。这道严酷而慈爱的拣选之门,它已经不容任何表面的书写、不容铭刻人言字符,因为这窄门在至高之处承领了盐约和光约。”The salt and light existed in this coffin bearing a kind of interaction text , they are mutual metaphysical and physical , they are self-external in the way both of physical and spirit, the nature of God , human and matter form a covenant , they will self –external in the generations of Christians , they will give the light to our life and lighten our darken memories , things and memorial. So the coffin here is full of fresh mood and standing in the land and flying in the sky. The gate is a gate both with cool and love feeling , it is not an ordinary icon which we can write something on it, because the narrow gate bearing the “Covenant Of Salt”and “Covenant of Light”form the high place , “Dou you not know that the LORD God of Israel gave the kingship over Israel forever to David and his son by covenant of salt?” (2Chronicles 13:5 ) ,“You are the salt of the earth ;You are the light of the world.”( Matthew 5:13、14).



          批评家岛子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这一次也展览了五幅与祷告房有关的水墨作品,他的作品有着中国当代水墨中最为独特的灵质语言,因为他最为充分转换了基督教的灵命与水墨语言,使之成为灵语,成为“圣艺术”的代表人物。他双重转换了基督教和水墨的语言,让彼此渗透,使水墨成为灵语的承载者,是彻底地变体。对于岛子,画面的“圣秘”在于:以抽象的符号传达基督教的信仰语言,以水墨的墨色和金粉等等的结合,让材质成为灵语化身的本体,以塑造我们凝视的方式,在画面上打开一个属灵的空间,在其间安置我们的生命。画面上的空白被重新打开,在其间的呼吸,就处于圣灵鸽子降临所打开的召唤之中。在对祷告房的回应中,点线面都获得了新的富有生命张力的形式,既有着苦涩的坚韧,也有着飞升的轻盈。岛子的作品以其充沛的形式感和梦幻一般的想象力丰富了水墨语言,体现了艺术的自由与信仰的虔诚的完好结合。



          张帆的作品是以水墨为主,他在石门坎看到的是石头,是破碎的祷告墙,但是那残垣断壁似乎还回响着一百年前祷告的声音,艺术家不过是让那些归于沉寂的声音再次发出召唤,因此他画的石头有着倾诉的表情,这些石头即是柏格理祷告房的石头,水墨的石头既有着传统八大山人的苦涩与倔强,又有着彼此之间相互倚靠的渴望,画家以这些传统中富有个性和不屈性格的石头与象征受难的十字架符号一道建构画面,融合为新的符号,一个个连在一起而上升的石头,似乎就是升起的十字架,这也是画家内心祷告的上升,或者这些石头就是一个个预备好的使徒的生命,画面上的红色也是有着基督宝血的暗示,但是从中长出了树。这不仅仅是象征而已,张帆的作品让石头在彼此的呼应,乃至内在的撞击与激烈的燃烧中,成为有着生命的质地,石头不是石头,而是可以生长的生命体,让顽石发出祷告的声音,就让虚软的水墨通过石头的形式性品格,或者沉重,或者挤压,重新获得了新的质地,这也是生命的内在转换。此外,画家在沿途采风中画出了很多纸本的速写,这些简洁构图的线条,或者就是苗族人的一双鞋在诗性地说话,或者是一堆堆废弃的石块在燃烧,但都是对过去记忆和信仰踪迹的还原。



          卫林的作品则是独特的书法创作,他以中国传统书法形式来表现基督信仰的肉身,既唤醒了古老文字的灵性也变异了它的肉身。卫林的文字可以说是新的变异的书像,不是传统的书法和绘画,而是经过基督信仰转变后的转体之后的灵体书像(iconography):卫林把一个个汉字还原为有着原初生命的形体,中国文化的近取诸身的取像方式,以及人和物彼此感应和感怀的交感方式,体现为文字都是与身体相关的姿态动作,这个动作的还原就让死去的文字重新复灵了,对于卫林,书法就是唤醒这些文字的灵命,这已经是以基督教的态度看待生命才有如此的发现。尽管初看起来,这些书像文字如同道教的符箓一般,有着让人着迷的视觉效果,但是画家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形:方块汉字还原为原初的字形,尤其是古篆体的字形,这些篆体符号中总是被画家还原出一个人形,这些人形有着生动的身体语言,这些身姿都处于祷告的转向或者变体中,这是经过了灵性洗礼的身体,每一次的书写都是一次净化和变体的仪式,书写对于卫林,就是祷告和变体的仪式,让汉字成为基督的肉身,那些有着毛糙笔触边缘的书写墨迹似乎就是一个个刚出生的生命体,鲜活生动,有着生命重新出生的喜悦和气息。这也体现在他的版画创作上,那些有着凸凹感的身躯既是雕塑也是书法,画家把身体也变成了书法,把书法也转变为灵性的身躯。卫林的作品是汉语对基督信仰道成肉身(incarnation)的内在渴望。



          在这些画家中,还有一位来自美国的画家史提芬,他是一位异常自觉且成熟的画家,对材料的异常敏感使他作品的制作性异常充分,他综合运用了各种材质,这些材质都是他这次旅行采风中沿途收集的,他有着一个来自异域之地的艺术家特有的感触,但并没有陷入异国情调的猎奇,而是深深沉浸在对信仰与地方性之间关系的层层打开之中:他拍摄了几千张图片,这些图片做一个展览都绰绰有余,他把很多照片打印出来之后拼贴在画布上,并且经过撕开的几次处理,既有图型性,又有画面的肌理感;他收集了中国民间特有的丝绸,这些柔软的丝绸拼贴在画面上,给画面带来了充分的质感,还有收集的画布,浓郁的民间色彩给画面带来鲜亮的色彩;他还收集了地方的泥土,这是让绘画成为一种原初记忆或者回到原初的生命境况中,绘画不是绘画,如此的人为制作却又是如此的被动性,让事物本身说话,让物性的素朴性说出最为原始的声音,最为质朴的声音;而且他还以不同颜料在画面上画出有着中国传统流动性的笔触,如同古老青铜器上的纹理,信仰的还原延伸到了这个古老文明的血脉之中。此外,他还再造了原始壁画的感觉,在画面上涂涂画画,一种古代岩画以及儿童涂鸦的图样与笔触出现在拼贴的空隙处,就少数民族与原始信念的关系作了异常现代地转换,同时也是对这个民族内在活力的赞扬!史提芬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一群被基督教信仰触及的苗族、傈僳族的独特肖像,信仰的光芒已经烙印在他们脸上的皱纹里,也在画家自己作品上留下了地质学意义和系谱学意义上的痕迹,对这些痕迹的再次还原和创作,让我们看到了信仰的丰富性和无处不在!在那些画家自己拍摄的肖像作品上,画家经过材质的几次覆盖处理之后,面孔具有雕塑一般的纪念碑似触感,史提芬的作品就是为这些卑微无名的个体建立信仰的纪念碑!



          张建波是抽象画家,画面上的笔触有着中国传统的草书的书法用笔和基督教方言书写的内在结合,作画对于张建波是书写也是祈祷,这是灵性的书写,这些颤动的笔触既有着预言的暗示性也有着灵语的倾诉,笔触之间彼此触发,绵绵无尽。这一次的石门坎之旅,为他的笔触增加了更加具体而丰富的内涵,不再是原先的波浪式笔触,而是与柏格理牧师创造的苗文结合起来,这一次的祷告是与另一个信仰的生命对话和相通,绘画是灵语的对接和延续,是对那个地方的纪念,因此有云烟弥漫在画面上,让画面充满生气。更为富有想象力的是,张建波还以苗文圣经为对象,画面上有一本摊开的圣经,其文字似乎是苗文又似乎是张建波自己特有的笔触语言,画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敬意和信仰的印证!似乎这些文字变得可读起来。他还专门创造了一组四联画作品《四重唱》,以战栗的笔触和不同的色调暗示歌咏的不同音调,画面上的线条似乎在歌咏,并且彼此呼应中有着对位。他还创作了一幅作品,那是对柏格理祷告房或灵修室的描绘,不是去描绘房子里面,而是在墙壁上书写苗文,而且画面让茅草作为拼贴材质与抽象的笔触融合在一起,让过去年代的信仰重新变得鲜活起来。张建波以他的方式重建了灵语,那个沉默的世界重新向我们发出“圣秘”的吁请。



          白野夫的作品别具一格,他甚至不是创作,而是回到信仰的日常生活!他的材料就是那些日常生活中要食用的豆子,各种豆子,这也是来自于他在石门坎采风的信仰体会,看到那些集市上到处可见的豆子,养人性命的豆子,最为朴素的来自大地的豆子,有着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豆子,它们为何不能成为作品?!这也是柏格理信仰的见证,正是他最初带来了一粒爱的福音的种子,如今这粒种子已经发芽、成长、开花、并结出丰盛的果实!画家就是去收集这些种子和果实!因此,野夫就开始收集不同的豆子,然后把他们固定在画布上,以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豆子种类来构成画面,让事物自身来自身区分,让事物,而且是食物——是我们日用的饮食,是被上帝所赐予的食物,得到祝福的食物,成为作品,不仅仅是直接,而是经过了灵性的祝福,这些所谓的现成品在画家富有灵性的关注下,召唤为有生命可以带来养育的画面,绘画不仅仅是观看,也是生命的滋养,是对生命生养的形式化,是让我们看到被造之物那里有着荣耀的形式。而且,因为食物豆子本身就有着不同的形状和色泽,因此画面有着无尽的内在变化,白色的蚕豆和黑豆本身,有着强烈的触感,绘画带来的强烈的触摸的愿望,似乎那些豆子在喂养我们的凝视!灵性之为灵性需要在如此的喂养中成长。野夫还为这些联在一起的作品构成一个有着怒江的河流的形式,这也是回应这次信仰之旅,也是这河流在滋养着那些生于斯和长于斯的生命。



          年轻的画家张家瑞的作品体现了他独特的视角,他画的是在这次采风中所看到的那些边远山区的孩子们,那是画家在旅途中所捕获的一个个无名的生命,似乎是他自己童年记忆的复活,不是在自己的生命上,而是借助于他者,借助于艺术,自己的童年或者记忆被拯救了。这些孩子们就是一个个孤零零地被悬置在画面上,没有什么明确的背景,他们仅仅能够倚靠的是一扇木门,一片废墟,或者一片模糊的色晕,但是他们在那里,他们孤独地凝视的眼神,他们侧头的动作,他们独自玩耍时的喜悦,都似乎脱离了现实的世界,只是在画家惊鸿一瞥中静止下来,得到了重现。这需要什么样的眼神才可能看到这些匿名的孩子们?这是童真和灵性的目光!画家是以炭笔在画布上直接涂画的,似乎这就是写生,是原初的记忆的直接捕捉,似乎那些孩子们还一直就在眼前,因此简洁,朴素,不加修饰,年轻画家直接面对了所要描绘的对象本身的特性,让绘画回到了最初的素朴性,也是不完整性,这个不完整却是记忆的完整,就是那个不可抹去的瞬间在静止中获得了未来!这是属于灵性的未来。



          英德的绘画是那些举起的一只只,一双双手,信仰就是呼求,就是让绘画的笔也成为呼喊的形式,这个时代的信仰就是呼召,让这个时代听到呼召的声音,因此,绘画就是发出更加清晰,明确,激烈的声音,让观看者成为行动者,也举起他们的手,去触摸那些画面上举起的手!与之一道呐喊。画面上那些举起的手,有着表情,有的苦涩,有的坚韧,有的坚定,有的艰难,但是每一只手都有着自身气力的见证,都试图举起,或者说,都在生长!这些手是从画面本身生长出来的,画家很好地表达了这个生长的姿态!而去到石门坎之后,这次信仰的苦旅让画家对那些过去的信仰者有了更深的经验,他去画自己这次拍摄的照片,在经过历史折射的目光中,这些照片宛若过去的老照片,老照片上凝结的不仅仅是过去的时间光晕,也是一个信仰者对早先信仰者的致敬,让时间的冲力体现在绘画上就是让那些人物的表情,他们的衣服有一种内在的调子,似乎是古老的壁画效果,但是因为时间的冲刷,不太完整不太明确了,但那些苗族民众特有的面颊和鼻子等等却又异常突出生动,正是这种不完整的形式,以及独特的记忆反光,让淹没的记忆更加唤醒人的凝视,它们在那里,那些信仰的精灵,并没有离开我们,他们就在我们没有看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在等待我们的凝视,他们已经在召唤我们的凝视,而且,他们一直在歌唱,等待我们的倾听!



          王玉山的绘画是比较纯粹的绘画,有着强烈的绘画性和象征性,基督教绘画的传统一直有着自身明确的符号体系,如何在已有的基督教绘画体系中带来具有当下中国人自己的绘画语言,这是王玉山很好地面对了的问题。他画的蜡烛在一片光晕中照亮了记忆中的墓地,似乎那是亡灵们的凝视点燃了蜡烛,祷告墙并没有被推倒,那是被信仰者的灵魂所围绕的,因此,记忆中的事物都有着一层光晕环绕,这是圣像画上光晕的弥散,王玉山一直保留着这充满气韵与光晕的记忆,以中国人的细腻和深情来描绘这色晕和光晕。他画的小圣经异常恬静而柔婉,在一片柔和而暖色调的底色上,只有一本打开的旧而小的《圣经》,那是画家在这次采风中看到的小圣经,这是中国人独特的信仰见证,在破旧的泛黄的有着牧师柏格理所创造的苗语的小圣经上,有着一个民族,一个个生命对信仰的见证,有着信仰者不死的气息,似乎有一双亡灵的眼神一直在阅读这本《圣经》,信仰就在于这不会停止的阅读上,绘画不过是打开我们信仰的凝视之眼,面对亡灵们的注释,或者被圣灵所注视!王玉山的绘画很好地打开了如此的凝视之眼。



          这次的展览有两位女画家,她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却都有着巨大的信仰的力量。



          李莹的作品有着女性的甜美,她要画的是那些有着青绿色调的风景,信仰不仅仅是苦涩的沉重,也有着青绿的生机,还有着漂浮的云朵!正是那些云朵唤醒了年轻的女画家对神圣美好事物的想往,她似乎就是要在那些云朵上酣睡,就是要躺在那些云朵上做梦,这是她的梦想,现在,这个梦想在信仰之旅上得到了印证。李莹以细腻的笔触,激活了传统绘画语言中苔点的灵动性,并且画面有着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浸润渗透,以轻松的笔墨带来酣畅淋漓的视觉美感,青绿色的层层对比让整个画面充满了青春的气息,那些流动的白云在一片青绿的对比中,更加显得超然。画面都在呼吸,都可以触摸到这些呼吸,画家的笔触感如此浓密,似乎就是把那些远方的树和云拉近了,让我们可以触摸到它们,而且画家是以圆形的外框或者以圆形的视觉形式呈现风景的,更加有着视觉的形式感,表现了女画家对这片土地,对自然的无尽热爱,这是经过圣灵洗礼的爱,超越而切近的爱。



          而王赛的绘画却有着另一种不同的风格,她以浓烈饱满的表现性笔触来传达祷告房那永恒回响的声音!因此她的画面上有着硬朗的石块,这些石块有着内在积蓄已久的能量,现在被到来的艺术家所触动,开始彼此撞击,要发出声音,或者就是要开始燃烧,可以把王赛的作品与张帆的水墨作品对比,一个是从强烈中走向更加激烈,一个是从激烈中走向柔和,王赛的画面充满燃烧的颜料,似乎这是何烈山的石头,是在燃烧的石头!是在燃烧的声音,要让那些沉寂的声音,那些在废墟石头中的石头重新发出祷告的声音!王赛的作品最为彻底回应了祷告房的呼声!颜料和笔触都是在呼喊的声音,在彼此加强的声音!如同画家自己深深体会到的,在橙色的能量光芒中,她感到这祷告的力量会再次打破废墟,重新激活福音的生命和祷告的呼求。画家一定是被这光芒所深深感动,才有画面上那溶在一起的光芒,那是画家内在生命渴望与灵命的合一!



          黄河的作品则是版画作品,他钟爱版画这种有着手工感,有着朴素原始材质,有着凸凹触感的材质,他不是为画而画,他是来为那些石头,石门坎的荒凉,没落,为那些巨大的峭壁作见证的,为那个倾坯的祷告房作见证的!那要让这些沉默闷哑的石头飞舞起来,不允许它们再次沉落,信仰应该有力量让这些沉重破碎的石头重新旋转,上升,并且歌唱!让它们变得轻盈起来,有着颜色,不是死寂黑色的,而是有着灵性的生命,因此他要让它们变成无色的石头,有着明亮的颜色,让它们苏醒并且歌唱。因此,他渴望沟通地和天,他雕刻出梯子,让祷告房的坍塌的巨石破碎之后似乎向着天堂飞升!这是歌唱的石头,是歌唱的肉体!黄河的激情以独特的形式表达了对祷告房的想象和提升!黄河的充沛激情还体现为另一幅作品《钢琴》上,这是手指触及那些琴键时,因为灵性的充满,似乎那些琴键一个个都开始了燃烧,一股股升起的火焰在手指的弹奏时,向着远方和高处炙热地延伸,这不是手指在弹奏,还是圣灵在歌唱!



          这一次的艺术家们的创作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新的想象世界,思考画家们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复活一个过去的信仰,以及如何向着未来传递开来,将有着巨大的意义。以灵命爱中国,这些画家也以其灵命带给我们一个新的记忆和憧憬,柏格理的祷告房并没有倒塌,富能仁的佳美脚踪仍有彩虹映现。这一次,在这些画家们的笔下,它得到了不可摧毁的重建,灵命的信仰就是不可摧毁之物!艺术即是对我们生命之中不可摧毁之物的见证!



          就本次展览在北京798艺术区的首次举办而言,场地的分布就是以对二位牧师的纪念空间的打开,如同前面所分析的,岛子以棺材、盐堆、巨型蜡烛营造的一个纪念空间是直接与两位牧师的生命为核心的,而且特意邀请资深艺术家王华祥创作了两尊青铜头像雕塑,加之朵夫的水晶十字架纪念柱雕塑,将石头底座嵌入苗文圣经、傈僳文圣经,这样更好地切中了这次展览的主题:他们的灵命还萦绕在这个空间之中。



          不仅如此,主办方这次还邀请了苗族和傈僳族的教会合唱队来展场演唱赞美诗,当哈利路亚的四重唱声音响起时,那些周围展览的绘画作品似乎也开始一同歌唱,一个当下的属灵空间被打开了。而且合唱队还以苗语和傈僳语演唱了歌曲,无疑这是对两位牧师最好地致敬,因为这是他们帮助创立的语言。



          除了前面讨论的绘画作品,还有很多摄影作品,都是这次采风中,艺术家们自己对自然与历史,人性与神性风景的捕捉,岛子的摄影作品就很好地让自然之光与那些历史的神性之物发生关联,带给我们看待历史遗迹的另一种观看方式。而史提芬的作品则具有一种史诗般地叙述,与那些具体的实物展览一道,让我们看到了信仰之为见证之物的丰富性。



          (夏可君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学者、艺术评论家)

      展览活动
      空谷传声——孙全义油画作品展
       西安市东南三环交汇处华中星辉奔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三楼
       
       孙全义
      和其光——李恩成、韩斌、陈涛三人画展
      北京市朝阳区京顺东街北一号地坛医院北门斜对面
      山花烂漫——范存刚、朱赓博中国画邀请展
      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37号
      观·想的表达:尚可作品展(淮安展)
      淮安市生态新城翔宇南道15号
      艺术访谈
      追求艺术的精神——艺术家吕重阳访谈录
      博宝艺术家网:是什么原因或者动力引导您一直坚持绘画不放弃? 吕重阳:当今大多数书画家,尤其是画国画的同道中人——... 详细>>
      >>“我要创作价值两千万元的名砚”——访台山籍中国工艺美术...
      >>留住手艺——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茅子芳、文乾刚访谈录
      >>心系神舟 ——访“神5”邮票设计者之一 王虎鸣
      >>杭间清华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主任杭间访谈
      访谈视频
      中国青铜文化 99
      中国青铜文化 98
      中国青铜文化 97
      中国青铜文化 96
      中国青铜文化 95
      工艺理论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有利于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文章从思维方面的借鉴、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 详细>>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名片的意义及分类
      名片设计制作与名片印刷要点
      唐宋墓室壁画世俗化倾向原因浅析
      平面设计及印刷业务人员常识备忘手册-设计板块
      软件界面设计要素-设计板块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设计板块
      关于设计管理-设计板块
      设计思考------设计师不应忽略的几点问题-设计板块
      什么是设计之美?-设计板块
        联盟站点:>>
      1. 大众文化网
      2. 画画世界
      3. 菏泽新理想学校
      4. 菏泽市书法艺术研究会
      5. 红心伟业
      6. 阿特艺术网
      7. 中国书画家网
      8. 曹州艺术网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2

        工艺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gymsj.com,All right

      外联部: 

      邮编:100069 电话:   
      技术部: 邮编:100052 电话: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59(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