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1日 14:07:21
    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工艺美术家网 --中国最大工艺美术门户网站 >>艺术评论 >> 展览评论
碎片区块
    1. 《文化之后的文化——中国当代油画12人展》前言
    2. “文化”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现象。她既要求发展,也要求保持。艺术是文化的核心。如何处理好文化的保持和发展问题,是当代艺术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对于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国来说,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紧迫。由此,文化问题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当代艺术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不同的文化策略。有些艺术家主张全面恢复中国文化,相应地力图创造出一种具有前现代风格的艺术。这些艺术家属于保守主义或者传统主义的阵营。有些艺术家采取挪用中国文化符号的策略,相应地创造出了一种具有后现代风格的艺术。这些艺术家属于调和主义或者实用主义的阵营。还有一些艺术家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将西方艺术视为艺术的正宗,从而创造出一种具有现代风格的艺术。这些艺术家属于自由主义或者激进主义的阵营。 [详细...]
    1.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艺术和概念超越房屋的建筑展
    2. 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于本月14日开幕,将一直持续到11月23日,共有50个国家和地区以国家馆或地区馆的形式参展,其中包括美国、法国、意大利等一些西欧国家,也涵盖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为数众多的展馆,分别位于ARSENALE和GIARDINI两个既可互相连通而又分别独立的相邻岛屿上,展览场地的规模庞大,各个馆互相独立且大小不等。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国馆以“应对”和“日常生长”两部分亮相威尼斯以外,我国的香港馆和台湾馆亦分别以“文化工房”和“夜城”为主题参展。 在国家馆以外,建筑双年展还设有主展馆,精选各国艺术家的作品在同一个展厅里进行展现,同时,也有以各种设计机构、著名设计师或是某一个特定主题而设的展馆。这 [详细...]
    1. 看不见的青春——中国新锐艺术家联展前言
    2. 中国当代艺术在全世界的迅速崛起不是偶然,是经济文化地位在全世界的提升使得中国的当代艺术有了生命的土壤。但是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已然到了一个瓶颈。 从学术的角度来说,“符号型艺术”已经很难再适合艺术生态的发展,当初的艺术思潮现在已经沦落为艺术发展的绊脚石,中国当下新锐批评家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将符号上升到图像学进行批评阐释。当然也不乏一些艺术混子“贼喊捉贼”,站在批评的角度侧面吹捧一些生命力有限的艺术家。说到学术,我们无法跳过那些为中国当代艺术付出心血的前辈艺术家们,是他们让世界人们开始关注中国当代艺术,但是从客观来说,每个艺术探索固定模式后都是下一步发展的障碍,于是新锐艺术家目前成了中国当代艺术投资者追逐的对象,但是谁是下一批可以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的出色艺术家,目前各方说法不一。而我觉 [详细...]
    1. 《约会春天》王沂东艺术展
    2. 概述 提及写实画派,我们不免会寻找其与现实主义绘画的某种联系。在中国写实画派的这种共性中,王沂东的油画拥有自己微妙敏感的语言。在他的笔下,一种自然流露的浪漫主义透过被凝固的生活瞬间传达出恰如其份的情境。这份情境不是苦难,是平常生活里人性最恒久的因素——乐观的生活态度。来自沂蒙山区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艺术 提及写实画派,我们不免会寻找其与现实主义绘画的某种联系。在中国写实画派的这种共性中,王沂东的油画拥有自己微妙敏感的语言。在他的笔下,一种自然流露的浪漫主义透过被凝固的生活瞬间传达出恰如其份的情境。这份情境不是苦难,是平常生活里人性最恒久的因素——乐观的生活态度。 来自沂蒙山区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艺术家用严谨的造型、单纯明快的色调展现出一个极富东方神韵的艺术世界。在寂 [详细...]
    1. “世界的肌肤”——李天元摄影展
    2.  策展人:王江      展览时间:2010-06-12~2010-06-27      开幕时间:2010年6月12日16:00      展览地点:四面空间      地址:北京798艺术区2号路(创意广场旁边)      参展人员:李天元      肖像作为最具识别性的视觉语言始终是艺术史中的主角,从岩洞壁画到数码摄影,媒介随着观念与科技的嬗变而变化着,但是无论以什么样的载体呈现,我们的目光却一刻都没有离开对同类面孔的注视。教宗英诺森十世目光中的阴森,蒙娜丽莎嘴角上的微笑一下子就让我们坠入被刻画者的人生,无论跨越了怎样的时空与文明,生活的历练让我们冲破画面中的层层误导,简单而又高效地解读出面孔所讲述的故事。      艺术家李天元正 [详细...]
    1. 景观爆炸:“尔冬强鸟瞰上海”摄影展
    2. 20年前上海一位女作家在一篇文章中把摄影家尔冬强形容为树枝上的一只鸟,的确,尔冬强常常幻想能像鸟儿一样自由地翱翔在天空,飞往任何一个他想去的地方。日前,“尔冬强鸟瞰上海”摄影展在泰康路尔冬强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和书中收录了摄影家尔冬强今年春天乘坐直升机航拍上海的150余张黑白照片,画册《尔冬强鸟瞰上海》同时出版。“当我飞抵中心城区的上空,扑面而来的满目高楼和世博场馆,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还是产生了视觉上的强烈震撼,我想只有‘景观爆炸’这个词才能形容我的感觉。”尔冬强说。很快,他就迷失在一片钢铁、混凝土和玻璃砌就的都市丛林中,面对令人惊叹的物理变迁,已经无法拼贴出有关这座城市的视觉记忆。 《尔冬强鸟瞰上海》着眼于上海最新的建筑,既有世博场馆,也有浦江两岸的高楼景 [详细...]
    1. “三八”,永远的女性精神——观《百年如歌》展览感言
    2.  《百年如歌》女美术家作品展,是北京市女美术家联谊会为纪念国际“三八”妇女节百年历史的一个展览。遥想三百年前,法国大革命时代,高唱着“自由、博爱、平等”的口号,并提出“天赋人权”的主张,可独独就没有了当时与男人们共同战斗的妇女的份,她们竟仍然排斥在“人权”之外。当时妇女领袖奥伦比·德·古日,奋起发表了石破天惊的《女权宣言》,她竟被送上了断头台。此后争取男女平等的斗争在艰难险阻中持续着,直到二百年后的1903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为要求男女平等权利举行了大罢工和示威游行,得到了美国广大妇女的支持和热烈响应。事过七年的1910年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上,德国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克拉拉·蔡特金 [详细...]
    1. 对全国美展的一种学术想象
    2. 从小就知道有一个全国美展,后来知道它是一个吸引全国画家的大型活动,再后来听说很多当代的艺术家已经不以参加全国美展为目标。以前的全国美展居于中国国家美术活动的至尊地位,影响到参与者的晋级、评职称、升迁,在艺术学校、系统内具有社会价值评判的指标作用。   现在,这种价值评判指向逐渐被剥离,艺术社会的选择变得多元多渠道,也因此引发了艺术生态与格局的变迁,使得全国美展不再是唯一的目标,也不是唯一的艺术判断。它所曾拥有的权威被分化,但另一方面又在强化:对于处在艺术中心区域之外的艺术家们,全国美展仍然是他们最高的目标追求,仍然以参与其中为艺术事业的最大成功;同时它继续得到国家的支持,从荣誉上到资金上,仍然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展活动和事件。   然而尽管如此,它还是受到了质疑:它作为国家的最大艺术活动,究竟是反映了最具活力的艺术生态 [详细...]
    1. 距离之美:第17届悉尼双年展
    2.  澳洲地处南半球,幅员辽阔,土地面积768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气候与国内相反,五月正值初冬,早晚已略感阵阵寒意。这里历史上是英国用来安置囚犯的殖民地,由于大部分陆地是沙漠,适宜人居住的只有几个城市。因为距离其它几大洲较远,澳洲相对比较孤立,本届双年展的主题“距离之美”恰当地描述了澳洲渴望与世界交流的愿望。   悉尼双年展创建于1973年,至今已有37年历史,是继威尼斯和圣保罗双年展之后,第三个历史最悠久的双年展。本届双年展5月12日开幕,一直持续到8月1日。展览总策划大卫·艾略特(David Elliott)确定主题为“距离之美:风雨飘摇时代的生存之歌”。作为国际知名的策划人,大卫曾经担任过世界美术馆协会的主席和瑞典、日本、土尔其 [详细...]
    1. 写在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
    2.  在传统里浸淫已久,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水墨画所表现的即便是都市题材,也处处透着农耕文明的气息。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的世俗思想影响甚至弥漫着每一个角落。如今的水墨画,最头疼的还是传统观念的束缚,这些理法上百年、近千年不流通,多少代画家同一个面貌。在传统问题上,人们的心理错综复杂,无论是保守者还是激进者。由于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水墨画的艺术品质日渐退化。在种种条条框框的制约下,不能不使水墨画的发展步履维艰。放眼全中国,水墨画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实在是和逐步走向现代化或着说走向城市化的中国太不相适应了。太陈旧了。我们不能把陈旧当独特!      作为画家,画什么题材并不重要,关键是在于怎么画。当传统题材放下不画时,我们无法忘记传统,而身处在现代来表现现代,传统往往成了一面镜子。上上下下关照我们表现的, 实际的情况是― [详细...]
    1. 影像启蒙还是奇观社会?--评广州2009国际摄影双年展
    2.  先看“人的发现”。人的发现是以纪实摄影为中心的中国当代摄影与生俱来的叙事基调。按照著名评论家杨小彦的说法:公认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纪实摄影是在1976年“天安门事件”中诞生的。本次双年展中鲍乃镛的“天安门广场·360°”,在我看来是对中国纪实摄影先行者的致敬和纪念:以群像出现的中国人近半个世纪以来第一次摆脱了某一中心权威后以群像的方式在历史事件中自我呈现,第一次以各自的面孔而非整齐划一的表情出现在阐释者面前。而古巴摄影家爱德华多·穆尼奥斯的“动物园标示”,通过动物命运展现出特定时代人类生命一步步被挤压,最终被控制沦为行尸走肉,被杀戮遗弃的过程,今天的中国人看来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还有艾未未的 [详细...]
    1. 给当前的摄影热泼点冷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2. 一 PIP:还能走多远?   由于平遥离我所在的城市地缘上比较接近,所以近年来我已断断续续地参加了几次PIP活动了。每年,都能听到一些人在感叹:“明年,不来啦。”有人是满足了,有人是疲惫了,有人是失望了。来不来,自然悉听尊便。但是,在今年,也就是第九届平遥摄影大展上,在开幕的第一天我便感到:颓势凸现,日暮西山;并担忧:如此下去,PIP还能走多远呢?   我说的“如此”,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宣传味太浓。摄影节由官方倡导、官方主办,当然可以有官方内容。但摄影毕竟又不同于宣传部门组织的主旋律图片展,适可而止、把好分寸,方能画龙点睛、恰到好处。然而,今年偏偏不是这样的:既有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辉煌成就展,又有航天方面业绩展,更有公路系统的、税务系统的、改革发 [详细...]
    1. 当代艺术中的客观表达与主观呈现——评“未来总动员”展
    2. 维持秩序的警察居然最后和抗议者一起翩翩起舞,他们彼此谈笑风生,让围观者随意拍照。这一幕,出现在伦敦的一次反政府抗议游行队伍中。它不仅真实地发生在2002年资本主义的英国社会里,而且成为了今年英国文化协会收藏展的内容,属于杰里米·戴勒和艾伦·凯恩(Jeremy Deller and Alan Kane)的《民间档案》(2005)作品的一部分,一件名为“自由与生存权民主”的影像。从展览现场可以看到,他们还悬挂出反对纳粹同盟、要求社会正义、“应对气候变化活动”等民众抗议与具有广告功能的各种条幅,向观众播放记录各种游行过程的记录片等等,呈现底层人生存状态的装置(如“无家可归的稻草人”、“《加冕街》模型”、“涂鸦房子&rdq [详细...]
    1. “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感言 作者:史俊棠
    2.  陶都陶艺,赴京国展,筹备半年,展期10天。自2009年6月12日开幕,至6月22日结束,人员毫发无损,展品完璧归赵,作为亲历亲为者,感慨万千。   一、此次陶艺赴京展览非常必要,时机把握也非常之好。一是新中国华诞60周年,作为享有世界陶都盛誉的宜兴,用陶瓷艺术的成就向祖国作一次汇报;二是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作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恰逢我国第3个“遗产”日在京展示,意义非同一般;三是我市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推进工作到了关键时刻,让首都观众和专家学者从陶艺看到宜兴深厚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作用不小。   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出此次赴京展览应本着“彰显陶都特色文化,提高宜兴城市的美誉度”的宗旨和“展品要一流,场馆布展要一流,媒体宣传要一流&rd [详细...]
    1. 关于紫砂技术与艺术的问题 作者:陈若菊
    2. 本来觉得这个展览我想改天再来看,但是后来一些老朋友和大师都来了,觉得不来很遗憾,所以就来了。来了以后,看到这么多熟悉的面孔,大家都是从年轻时候,从很小的时候,一起过来的,为了这个事业,大家这么多年苦苦的奋斗,能够有今天这样一个成绩,真是让人很可喜的一件事情。   有好多瓷器散了,有好多瓷器没有像紫砂凝聚力这样好,作出这么大成绩,而且有十位大师在这里坐着,是全国工艺美术的大师。就在我们丁山这么一块地方有十位大师都能够达到全国的水平,这说明我们有一个很好的传承,有我们很好的文化底蕴,有我们很好的细腻的传授。   我回想起中央工艺美院开门办学的时候,那时候(1975年)开始第一次接触紫砂方面的事情。那时候到宜兴来,我们是全系差不多都来了,在这儿开门办学,搞了一个江苏省的陶瓷短训班,我们在那儿呆了将近一年,这个过程中和大家结下了很深厚的感情 [详细...]
    1. 陶艺之花的精彩绽放——“女陶艺家创新作品展评”印象 作者:蒋尧基
    2. “庆百年三八,展巾帼风采”,今年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恰逢100周年,这是世纪的庆典,意义非同一般。在这样的背景下首次举办“女陶艺家创新作品展评”,也具有特殊的含义,使我们见证了巾帼陶艺的亮丽姿色和迷人风采。   市妇联和市陶协为广大女陶艺工作者搭建了施展陶瓷艺术才华的平台。在中国陶都陶瓷城陶艺国际博览中心的三楼展厅里,228件(套)的创新作品,有紫砂、青瓷、均陶、彩陶和现代陶艺,都是女陶艺家用纤纤素手传承了宜兴陶瓷的独质,弘扬了宜兴陶瓷的文化,铸就了宜兴陶瓷的精彩。因而,宜兴陶瓷艺术在古老与现代的交融中焕发勃勃生机,与时俱进。   紫砂艺术品占参评总数的80%以上,依旧唱着主角。这一件件作品都是艺术魅力的外溢,是人文理想通过艺术行为的寄托,也是由作品内涵默化 [详细...]
    1. “山川笃志铸宏志秋水激情汇诗情” 许江评詹建俊艺术展
    2. 一幅画,制造一份难忘的记忆,进而融入我们生命的体验,塑成一种普遍的精神品像。这样的画实不多见,尤在现当代。詹建俊先生于1959 年创作的油画《狼牙山五壮士》正是这样一幅活在我们成长记忆中的画作。对于我们整整一代人来说,这幅画及其表达出来的气息,既是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舍身抗敌、宁死不屈的精神丰碑,也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感人至深的艺术丰碑。将近半个世纪过去,我仍然将之视作引领我们走向艺术家园的明亮灯盏,视作将艺术的精神感受与可视图像相融通的珍贵体验。这个难得的图像记忆,一方面以她雄浑的造型,丰满的表现,打动着我们的心,使我们在“文革”时期的青春迷茫之中,蓦然地与某种艺术的精神相对;另一方面,这种记忆又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引导着我们一步步地理解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内涵,从那里边咀嚼时代图像与个性特征之间相叠相生的意义。无论在那时还 [详细...]
    1. “思考者和实践者” 潘公凯评詹建俊艺术展
    2. 这个题目来自我看到了詹先生的一篇文章《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思考——关于西方绘画》之后的一个直接感受,一种感动。此文虽然不长,但却十分准确、概要地表达了詹先生身为一个中国的油画家在当下对于传统和现代二者之间种种问题的思考。文章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西方现代主义的“反传统”倾向的看法。“反传统”在20 世纪西方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当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既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基本的倾向,同时又有多个不同的面,不同的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叙述“反传统”这种现代性的现象。詹先生在西方现代主义的这种“反传统”现象当中准确地把握住了其本质特征:反对绘画倾向于文学和诗,也就是说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反西方传统绘画并不是对传统绘画成就的否定 [详细...]
    1. “詹大这个人” 黄永玉评詹建俊艺术展
    2. 是1953 年吧,我刚刚到中央美术学院工作的时候,有这么一帮青年,热热闹闹地在校门口大院子里踢毽子、跳绳……同事告诉我那是毕业班的同学。当时,我只是觉得这一帮人真有点意思而已,甚至还觉得这个学院保持着艺术上可贵的童真,是了不起的事。艺术生活中若不失掉童真,那是会非常久远的。是初来,和这帮人不熟,甚至还有点羡慕,因为我自小很少品尝过同学们之间的那种温暖,虽然我那时才不过二十八九岁,师生间的鸿沟却使我蹑步不前,只能在遥远的距离欣赏他们。 以后,看过他们的毕业创作展览,又看过他们的一次“名垂青史”的马戏团的演出,认识到这一帮人受到的新社会全面发展的教育成果,是很有说服力的。30 年后,这一帮人在艺术创作上几乎成了中国的“强力集团”。其中有一个个子在一米八九的詹建俊 [详细...]
    1. “从象征写实到抒情表现” 范迪安评詹建俊艺术展
    2. 想为詹建俊先生的油画写一点论述文字的念头已有时日了,每每翻阅他的画作资料或在展览中看到他的新作时,便觉得有许多想法要说,特别是结合中国油画50 年来的发展背景评析他的艺术。但一旦动笔又觉得困难,觉得他的画是让人晓畅易懂的,他明晰和肯定的艺术语言已不需要更多的阐释。除此之外,我还感到文字表述的困难,詹先生的为人为艺之风何其真诚朴素,评论他作品的文字稍有不慎,便会落入虚饰之中。时下写中年同辈、青年道友的艺评文章,还可以写得艰涩一些、朦胧一些,谈一些大的气氛,有时候甚至可以抓住一点或某几点因素做一下“观念”或“文化”的文章。但对于詹建俊先生,这些都用不上。他迈逾50 年的艺术生涯就落实在他的画中,就实实在在地展现在那里。他的许多作品已经牢靠地在艺术史上占有了位置,在有关100 年、50 年和近20 年中国油 [详细...]
    1. “第三代油画家的排头兵” 闻立鹏评詹建俊艺术展
    2. 以中国美术史的观点来看,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一批画家,是继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第一代画家,吴作人、王式廓、董希文、罗工柳、吴冠中等第二代画家之后的中国第三代画家。其中,詹建俊以他人格与艺术的魅力,成为最突出、最重要的代表画家之一。 上个世纪末,我曾写《百年断想》一文,对中国油画发展百年历程作粗略的梳理。我觉得,与新中国同步成长的第三代画家是一个重要的艺术群体。他们人数众多,实力很强,曾受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有着较高的艺术素养,有真诚的心态和执著的激情。更重要的,他们有着比较丰富的阅历与深切的生活体验,因此,他们和他们的一些优秀作品,曾在全国产生过重要影响。第三代画家们大多有着坎坷的生活经历,这使他们更加成熟,改革开放使他们的思想豁然开朗,对艺术的现状及发展有比较冷静的思考,时代把他们推上了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他们也确实没 [详细...]
    1. “林中高树山上壮歌” 钟涵评詹建俊艺术展
    2. 詹建俊是我的学长。我进美院求学时他已是青年教师了。以半个世纪同行又同门的知交经历来参与对他的艺术的研讨应是能够有所言的。不过书面上的言者之间不能在场共议,自己用什么角度介入令我颇费踌躇。我约请詹先生的几位学生听取看法,在他们的启发下,决定就写自己心目中的形象,从许多印象叠合和认识积累中凝集而出一个清晰的形象。于是主题找到了,这就是詹建俊的画风画品与他为人的风度品格之间的一致。 我的这个立论主题显然缺乏新观念,一开言就回到“风格即是人”这老题目上来。是的,艺术作为人的精神领域的创造原本复杂微妙,往往难以捉摸,而在现代的文艺学研究中可以看到有比前人更深入的开发揭示,以致使老题目令人感到乏味。然而我在对同代的观察中却也看到,深入开发揭示并不就要否定从前提法的意义。具体到对于詹建俊这位资深老画家而言就正因为有知交而尤 [详细...]
    1. “我所熟悉的詹建俊” 靳尚谊评詹建俊艺术展
    2. 詹建俊和我是同届的同学,他毕业后留校读研究生,后来又考入苏联专家授课的油画训练班。上世纪50 年代的时候,整个油画界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苏联留学的人非常少,每个学校只有几个,所以这个在国内向苏联专家学习的机会就非常难得了。詹建俊和我的油画专业就是从这里开始学的。在我们就读本科的时候,当时的美术学院没有油画专业,课程就是学习素描和水彩。创作课的作业都是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等。虽然研究生留校的时候也画了几张油画,都是很不正规的。像我们这一代人,包括詹建俊,真正学油画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也就是1955 年春天。詹建俊在这个班上是很优秀的。当时在中央美院去油画训练班学习,一共有四个人:侯一民、詹建俊、尚沪生和我。詹建俊、侯一民是我们之中成绩非常突出的,毕业之后就到了油画系。他在油画系进入了“第三工作室”(董希文工作室)任教,在董希文先生 [详细...]
    1. “生活与艺术” 水天中评詹建俊艺术展
    2. 詹建俊是20 世纪后期中国画坛的代表性画家。他在油画作品中所表现的磅礴大气,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的表征。詹建俊的生活、艺术与20 世纪中国社会变迁紧密相扣,他的艺术道路,反映着这一历史时期中国艺术家曲折前进中的各种问题和各种业绩。如果没有詹建俊在创作和教学中倡导的那种寓于抒情性的精神力度,人们看到的中国油画也许将是另一种景象。 从国画到油画 詹建俊的第一幅油画创作出现在1950 年中央美术学院组织的“红五月”创作竞赛上,他描绘开国大典之夜,北京人在天安门前提灯游行的情景。这幅油画《新中国的旗帜升起来了》获得学校颁发的奖牌,徐悲鸿又送给他一本从苏联带回来的小画册。这是詹建俊第一次学画油画,也是第一次获奖。 当时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强调普及,毕业创作都是画年画,詹建俊的年画是《好庄稼》。 [详细...]
    1. “深层的融合” 王镛评詹建俊艺术展
    2. 2001年,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詹建俊在“中国油画学会工作会议”上宣读了主旨发言《中国油画的处境与选择》。他指出:20世纪我们中国油画家努力的重心主要放在向西方学习上,今天我们应该把重心转移到向本土文化学习,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中国油画,确立中国油画在当代世界文化格局中的独立地位。他呼吁:“让中国油画振起那会中融西的两只强健翅膀,奋力高飞吧!”他所倡导的“会中融西”即“中西融合”,实际上也是20世纪几代中国油画家包括以他和靳尚谊等人为代表的“第三代油画家”长期追求的目标,只不过他强调“重心转移”,表明这种追求更加自觉,本土文化主体意识更加强烈,预示着21世纪中国油画的一种重要走向 [详细...]
    1. 孙美兰评詹建俊艺术展
    2. 詹建俊喜欢到原始荒芜的自然景区或边远的、寂静的人文景区旅行写生。倒不是像高更——因为厌倦了而逃离人类文明,而是乐意从原始生态的大自然中,去寻找那些少异化的纯真心灵;发现那些契合自己个性气质、审美理想和精神追求的人、生命及自然景观,便于借助造化之力,通向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情景交融、恢弘博大之境。如果说青年时代詹建俊的油画,较多地侧重于客体世界再现性的“写景”,那么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进入风格成熟期的詹建俊油画,就更加自觉地以恢宏的精神性,强烈整一的形式感为指归,走向侧重于主观世界表现的“造诣”了。 白马,看来是詹建俊精神生活中的主角。马,时时出现在他笔底,或近、或远、或屹立在风雪旷野之中,或徜徉于蓝天白云之下。他们在风里飘洒着鬃毛,精神独立不羁,天地又何其 [详细...]
    1. 聆听刘文西大师说画——记刘文西大师参观艾红旭人物画展
    2. 在陕西工艺美术馆里,当代中国著名画家、前中国美协副主席刘文西背着手、踱着步、细心地看了几幅画,然后向身旁的助手说:“把这些画用相机拍下来,然后加工加工,可以在日后代表陕西选送去全国美展。”这是刘文西在电视工作者和画家艾红旭的人物书画展上的一幕。 艾红旭,黄土画派艺术院的专职画家,陕西黄河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自幼习画,自学上进,后专工人物画,擅长表现农村老人和孩子。在艺术追求上孜孜不倦,为人质朴,后虽从事新闻工作,但仍然长期坚持动手画画,2005年5月20日成功举办了个人作品展,共展出84幅作品。 看完此次参展的84幅作品,刘文西大师语重心长地对艾红旭说:“你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能在工作之余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真不容易。你的画很有前途,但又有些不足之处,一些画缺少神韵,在造型上应该 [详细...]
    1. 刘大为谈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
    2. 刘大为:第三届中国画展览评选了全国中国画,这个展览我们评选完以后,觉得作品是比较理想,受检几千件,从数千家里边选出这300件,可以说是代表了我们当前中国画的整体一个创作水准,那么我们这次展览是它的宗旨也就是它的意义就是为了要提出一个和谐理念、和谐文化,这是我们展览一个主要目的。那么在当前社会,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马上就要召开十七大,我们中央向全国提出来要构件一个和谐社会,建设一个繁荣富强和谐的新中国,是科学的发展观来把我们祖国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在今后一个阶段发展到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那么我们中国画艺术那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传统,而且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画了,可以说是最最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它在中国画的它的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用我们的传统的笔墨,用我们特殊的工具,用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审美仪式,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 [详细...]
    1. “我所熟悉的詹建俊”——靳尚谊评詹建俊艺术展
    2. 詹建俊和我是同届的同学,他毕业后留校读研究生,后来又考入苏联专家授课的油画训练班。上世纪50 年代的时候,整个油画界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苏联留学的人非常少,每个学校只有几个,所以这个在国内向苏联专家学习的机会就非常难得了。詹建俊和我的油画专业就是从这里开始学的。在我们就读本科的时候,当时的美术学院没有油画专业,课程就是学习素描和水彩。创作课的作业都是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等。虽然研究生留校的时候也画了几张油画,都是很不正规的。像我们这一代人,包括詹建俊,真正学油画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也就是1955 年春天。詹建俊在这个班上是很优秀的。当时在中央美院去油画训练班学习,一共有四个人:侯一民、詹建俊、尚沪生和我。詹建俊、侯一民是我们之中成绩非常突出的,毕业之后就到了油画系。他在油画系进入了“第三工作室”(董希文工作室)任教,在董希文先生 [详细...]
    1. “我这样画就是要练胆” 画家岳敏君:寻找艺术
    2. 画家和他的朋友们 “大部分的绘画都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像一幅画,要像艺术。这已经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这是有害的。而我这样画,就是要练胆。” ———岳敏君 画布上张嘴傻笑的中年男子形象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招牌图示,也让人记住了一个艺术家———岳敏君。 2006年,岳敏君在北京公社的展览《寻找恐怖主义》让大家有些吃惊。他抛开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头形象,切入恐怖主义的急切话题,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色彩和图像设想了恐怖主义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中,他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主题的严肃性。在观众不以为然,评论家还来不及消化这个创造新形象的岳敏君的时候,2007年9月,岳敏君新的作品又在北京公社展览了, [详细...]

展览活动
金琅华灿:张宗宪捐赠掐丝珐琅器展
 上海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近武胜路)
 
 文物
大道不孤·天地人和——卢禹舜中国画作品展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街道临江路1号国泰艺术中心5-6楼
第七届“春之韵·中国女画家精品展”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国防艺术区
百万收藏:一座博物馆收藏一座城
杭州上城区粮道山18号
艺术访谈
追求艺术的精神——艺术家吕重阳访谈录
博宝艺术家网:是什么原因或者动力引导您一直坚持绘画不放弃? 吕重阳:当今大多数书画家,尤其是画国画的同道中人——... 详细>>
>>“我要创作价值两千万元的名砚”——访台山籍中国工艺美术...
>>留住手艺——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茅子芳、文乾刚访谈录
>>心系神舟 ——访“神5”邮票设计者之一 王虎鸣
>>杭间清华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主任杭间访谈
访谈视频
中国青铜文化 99
中国青铜文化 98
中国青铜文化 97
中国青铜文化 96
中国青铜文化 95
工艺理论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有利于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文章从思维方面的借鉴、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 详细>>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名片的意义及分类
名片设计制作与名片印刷要点
唐宋墓室壁画世俗化倾向原因浅析
平面设计及印刷业务人员常识备忘手册-设计板块
软件界面设计要素-设计板块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设计板块
关于设计管理-设计板块
设计思考------设计师不应忽略的几点问题-设计板块
什么是设计之美?-设计板块
    联盟站点:>>
  1. 大众文化网
  2. 画画世界
  3. 菏泽新理想学校
  4. 菏泽市书法艺术研究会
  5. 红心伟业
  6. 阿特艺术网
  7. 中国书画家网
  8. 曹州艺术网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2

  工艺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gymsj.com,All right

外联部: 

邮编:100069 电话:   
技术部: 邮编:100052 电话: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12(s)   0 queries clearcache
update:31236325
memory 3.62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