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03:32:16
    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工艺美术家网 --中国最大工艺美术门户网站 >>艺术史论 >>
    1. 宋刻本:一页千金的稀世瑰宝
    2.   明清所刻印五代以前的书籍,差错讹误甚多。不少学者借助宋刻原版,校正明清以来所刻古籍的讹误,恢复古籍的真实面貌。   宋版蜀刻本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褒扬,也被收藏界视作价值不菲的绝妙艺术瑰宝、罕有的文物精品。早在明朝,宋刻本,尤其是善本已值一页千金。   珍本毁损于天灾人祸   明末崇祯年间,著名刻书家、藏书家毛晋,其家藏图书达八万九千多册。他为搜寻宋刻本,在其藏书楼“汲古阁”门前,悬挂征求启事:“有以宋椠(qian四声)本至者,门内主人计叶(页)酬钱……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可见到了明朝,宋刻本,尤其是善本已值一页千金。   宋刻本传至今日者,总计不过一千种,且大多是残佚和复 [详细...]
    1. 秦代刻石上的斯篆
    2.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曾先后多次巡行天下,所到之处立碑刻石,宣扬功德。秦刻石原有6处,为丞相李斯所书,是为标准的秦代小篆。但因年代久远,四处刻石早已亡佚,现仅存《泰山刻石》10个字,《琅琊台刻石》十几行,且字迹剥蚀。   秦时小篆可分两种,一种为权量、诏版上的字体,字迹大小参差,排列错落有致,笔画挺劲,有的略带隶意。一种为刻石上的字体,字迹横平竖直,布白整齐,笔画刚健,其风格端庄严谨,一丝不苟,后世称为“玉箸”。2000年来誉为小篆正宗,各朝均有书写名家,至清代邓石如始为变革。因为《峄山碑》、《泰山刻石》与《琅琊台刻石》都存斯篆遗意,一直以来为学习“玉箸”的范本,即邓石如亦由此推陈出新。   秦始皇采用李斯统一文字的建议。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废除异体字 [详细...]
    1. 清末民初铜印章
    2.   传统的印章用料主要有金、银、铜、象牙、石等,其中铜印章起源于东周,年代久远,而且使用范围广、数量大,被历代统治者作为官印或私印。铜印章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是铜的冶炼铸造得到发展,又较之金银来源丰富,而且在铜中掺入一定比例的锡、铅、锌则更适宜镌刻。印章作为艺术品,其价值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外形设计,也就是印钮的设计、铸造技艺及后期更高层次的深加工技艺;二是印面文字的书法和镌刻艺术。   由于印章在官方和民间的广泛使用,印材的多样化,为印钮的设计、制作创造了更加宽广的空间。所以,到了清末民国年间,印章的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各种生肖鱼虫、人物花鸟尽现于钮的设计中,在这种形式下,铜印章作为我国几千年沿袭下来的印材,在与明末清初出现的石制印材竞争中,不仅没有衰落,反而有大量铜印章精品面世,并流传后世。据北京市印章前辈回忆,民国时期铜印章牢牢 [详细...]
    1. 殷墟之外的三种甲骨文
    2.   殷墟甲骨文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它被证实是世界上一种古老的文字,中国现在使用的汉字就是由它发展而来的。然而,还有几种更古老、更奇特的甲骨文却鲜为人知。   一种是比殷墟甲骨文还要早一千二百多年的甲骨文。这种甲骨文是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西郊斗门乡花园村原始社会遗址中发现的。这批甲骨文分别刻在一个骨竿、一颗兽牙和若干块兽骨上。从已经清理出的十多个单体字来看,这种甲骨文字体细小,笔划细若蚊足,刚劲有力,字形清晰,字体结构布局严谨,与殷墟甲骨文字体接近。据专家考证,这种甲骨文的出土遗址属龙山文化晚期,距今约四千五百年到五千年,比殷墟甲骨文要早1200年以上。   另一种是一批奇特的微刻甲骨文。这批甲骨文是在陕西岐山县古周原凤雏村发现的,共有293片甲骨。甲骨上的文字细小如芥籽,笔划细如秋毫,需借助5倍以上的放大镜才可辨认 [详细...]
    1. 历代玺印名称的变迁
    2.   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的印独称“玺”,臣民只称“印”。汉代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为“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与“死”近音(也有说法是与“息”同音),遂改称为“宝”。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汉将军印称“章”。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ld [详细...]
    1. 印章的出现
    2.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rd [详细...]
    1. 篆刻(印章)的起源和战国玺印
    2.   讨论篆刻的起源问题,我首先要说明一下,篆刻是艺术形式而印章则是实物,是篆刻艺术得以实践化的载体,但有时我们可以互用,尤其是在讨论起源问题时。我想,首先要提及的就应该是新石器时代,在上古社会先民们制作的陶器上,我们发现已有时用印模的现象,尽管我们还不能确定篆刻的出现是否就一定是这个时期,但最起码,我们可以把新石器时代出现的这种印模现象看作是篆刻(或印章)产生的先源或滥觞。   从本质上讲,印章法是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的产物,因为它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工具性。由于上古社会的发展,人们有了交换物品的需要,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具有交换,凭信手段和维系这种简单生活方式(或说原始贸易方式)及发挥其功能的工具,于是印章就出现了,我想在纯粹公平的原始社会前期是不会有这样的现象产生或者我们换句话说,篆刻的出现,亦及表征着上古社会经济和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 [详细...]

展览活动
花天花地: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群展
走自己的路——李晓刚坦培拉展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D09-1
齐鲁墨韵——吴永福中国画巡回展
北京市西城区西黄城根北街21号
寻芳——朱春林江西之行作品展
宜春市袁州区府西路1号
    联盟站点:>>
  1. 大众文化网
  2. 画画世界
  3. 菏泽新理想学校
  4. 菏泽市书法艺术研究会
  5. 红心伟业
  6. 阿特艺术网
  7. 中国书画家网
  8. 曹州艺术网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2

  工艺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gymsj.com,All right

外联部: 

邮编:100069 电话:   
技术部: 邮编:100052 电话: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367(s)   39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