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00:35:47
    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极美主义——李超/程一峰双个展

      分享到:
      2019-10-17 12:03:26
          展览名称:极美主义——李超/程一峰双个展
          开始时间:2019-10-19
          结束时间:2019-11-13
          参展艺术家:程一峰、李超
          策 展 人:广州市雕塑学会、广州市美术家协会
          展览地点:东莞市东城区东昇路33号碧桂园广东33小镇6栋

        开幕时间:2019年10月19日, 16:30, 星期六

        策展人:陈国辉

        协办方: 华南美术馆 (中国 东莞市)


        中国美学,老庄道家认为:大美至简。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精于心、简于形,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完美的常常是最简单的。简单是高级形式的复杂,越是高级的东西越是简单,简到极致,便是大智。因为,简到极致,便是大美。极致的思维,简约的表达,学会了简单,其实真的不简单。此谓大道至简,精于心、简于形,悟在天成。因为,精于心,要专注于核心灵魂,在内心里面要精细、精心、精致、精神、细密…不脱离中心点。这就需要我们在某些时候适当的慢下来,试着聆听内心的声音,太过繁杂会使人迷失。这其中的道理正像运转的车轱辘,永远是齿连齿轴连轴,思来想去又回到原点。而真理是车轱辘的中心,只有中心才是最简单,最根本的,没有了中心点,之后的一切均不成立。

        简于形,行于道。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大美至简与博大精深是一对矛盾,是一体的两面,又是可以转化的。大美至简往往要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必然要整合创新,跳出原来的框框,去粗取精,抓住要害和根本,剔除那些无效的、可有可无的、非本质的东西,融合成少而精的本源。所谓“为学日增,为道日减”就是这个道理。中国美学向来倾重于素雅、玄幽的“至简”之美,宋代美学便是一座高峰,陈寅恪先生曾赞喻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与唐代的堂皇华丽炫彩不同,宋代极简美学,则领先世界一千年。宋人推崇简约抽象之美,向往返璞归真、恬淡静悠的生活品味,不仅影响后世,还流传日本,成为 “玄”“幽”“空”“静”日本美学思想的来源之水。同时,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经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东亚与北欧交往互动,间接影响了北欧各国美学上的简约主义。至今,北欧简约之风以浓重的后现代主义特色,注重流畅的线条设计,代表某种回归自然,崇尚素雅韵味的时尚而风靡全球。可是,如今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美学源头却在中国道家思想,乃至宋代美学呢?

        “极美主义”的提倡,一方面是追溯中国道家美学思想的“至简”精神,承继中国道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当今诸多暴力美学泛滥的时代背景之下,找寻诗意心灵栖息的悠然、典雅、精致的自由之地,追问当代人精神生活的至美之“终极”境界;另一方面,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摒除外界的繁杂,提倡玄幽之美的生活态度与精神体验,顺应世界范围内的新的美学潮流,它是对抗现今机器大生产时代的流行文化、通俗文化的精英化之路,是物质生活富足之后,人类精神生活的永恒追求。程一峰的雕塑作品从中国赏石文化出发,再造“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的意境,从以自然景观缩影和简化直观形象美为主的高度,提升到了具有“静、幽”之美的人生哲理与内涵。李超用大理石或实木打造的被掩盖的日常,它们有可能是汤勺、头盔或玩偶等,但在“薄纱”包裹下,各种在消费过剩的时代里熟视无睹的流行文化的真相,却显得如此缥缈、清柔与恬静,有如“芜尔不言,一洗人间肉飞,丝雨境界”的极简之美。

        陈国辉/文

      展览活动
      藩屏天下:湖北明代宗藩文物特展
       深圳市福田区同心路6号
       
       文物
      窑火遗萃:辽宋夏金时代的瓷作技艺
      深圳市福田区同心路6号
      皮影里的中国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珠江东路2号(冼村路口)
      江苏省美术馆学术邀请展 2024陈琦:於我
      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
        联盟站点:>>
      1. 大众文化网
      2. 画画世界
      3. 菏泽新理想学校
      4. 菏泽市书法艺术研究会
      5. 红心伟业
      6. 阿特艺术网
      7. 中国书画家网
      8. 曹州艺术网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2

        工艺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gymsj.com,All right

      外联部: 

      邮编:100069 电话:   
      技术部: 邮编:100052 电话: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61(s)   6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