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18:51:19
    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宋韵文化的历史深致与当代呈现

      分享到:
      作者:肖徽徽来源:中国文化报2022-08-17 08:35:59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史学家邓广铭说:“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宋朝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极具璀璨光芒的朝代,在唐、五代等以往朝代丰硕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将茶文化、诗词歌赋、书画、瓷器、美食和服饰等文学艺术和技艺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百工竞巧、风雅精致、包容多元、气象万千的“宋韵文化”。宋韵之“韵”,是宋人焚香、点茶、插画之生活雅韵,也是宋人吟诗作画、听曲作词之艺术神韵,是两宋时期璀璨文化魅力和精神底蕴的集中彰显,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体现在两宋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宋韵文化的生命力是顽强而鲜活不朽的,影响力是经久不衰的。由于其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宋韵文化在当代社会各个领域都价值显著,其时代价值也值得进一步深入全面挖掘。


        宋韵文化的历史深致


        宋韵文化主要指两宋时期300多年间的优秀文明文化元素、精神内涵和承延至今的优秀文化价值。由于其内容形式之多元、精神思想格局之宏大、文化历史背景之复杂,我们需要站在宏观角度以整体视角去全面深入挖掘和理解宋韵文化的历史深致。一方面,在文化内容范畴上,宋韵文化不限于宋代生活美学和高雅艺术,还具体表现在宋代社会生活生产、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科技建筑等各个方面。在文学艺术上,有“烧香点茶、挂画插花”的生活美学、“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山水画顶尖艺术、“承唐继晋,继往开来”的尚意书法艺术、辉煌一时的宋瓷“五大名窑”、以宋词为代表的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等;哲学宗教上的“程朱理学”和新儒家思想;科技上的古代三大发明;建筑技艺上的复杂精巧为唐时所不及等。这些处于中国历史文明最高峰的宋韵文化成就,是宋代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变革的产物,同时也蕴含着宋人在精神思想上的极高造诣和追求。从宋人在生活艺术等各方面对“美”精益求精的追求,我们感受到了两宋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以及思想文化上的包容和开放。此间之“宋韵”,是优雅的生活艺术,是浪漫高洁的精神追求,是求真务实的上进之风,是发自肺腑的家国情怀。

        另一方面,在文化的地域范畴上,宋韵文化不限于两宋都城,还辐射至整个江南和南方区域,同时受到当时其他政权势力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全面影响。一来,宋韵文化主要流行于两宋政权统治区域,集中体现在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浙江杭州一带。与此同时,在两宋都城强大文化风气的影响下,整个南方地区在文学艺术和科技思想等方面都得以快速发展,不同地域环境下产生的文化成就也融入了整个宋韵文化体系,成为其中独具特色的重要元素,也丰富了宋韵文化的多元形式体系。二来,宋韵文化内涵和特色的形成受到当时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和世界文化潮流的影响。各民族不同文化思想之间的碰撞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北部边疆文化和中原文化之间的整合,开放包容格局下是世界文化与宋代文化的来往交流,最终共同形成构建了内涵博大精深、形式多元丰富的宋韵文化体系。由此可见,宋韵文化的形成也是多种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不仅代表了我国一个朝代的精神物质文化成就,更是一个时代的文明硕果。这对于宋韵文化生命力的持久性和鲜活性是尤为关键的,体现在宋韵文化中的包容性、开放性、多元性和时代性特征,能够让宋韵文化的价值不被时代洪流湮灭,并且还能随着时代格局的发展变化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内涵,为当代社会接纳和延续。


        宋韵文化的当代呈现


        宋韵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呈现和发展主要立足于其中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文化艺术成果和蕴含在宋韵文化深处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近几年来,鉴于宋韵文化在当代社会文化艺术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等方面愈发凸显的精神文化价值,包括浙江在内的不少省份的文化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对宋韵文化的保护传承和研究发展工作。比如,浙江省于2021年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并在今年成立了宋韵传播智库,建立了宋韵文化研究传承中心。事实上,宋韵文化在当代社会各个领域也正在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和利用,广泛体现在当代社会经济、文学艺术、科学技艺、生活娱乐和思想精神价值观各个方面。一方面,宋韵文化风雅精致的生活美学、高超绝伦的艺术技艺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力越发突出。宋韵文化中的点茶、焚香、插花、挂画文化不仅是当代中国茶艺、制香、室内设计等高雅艺术重点研习传承和创新弘扬的必要内容,还广泛存在于当代影视艺术文学创作中。比如影视作品《梦华录》中对北宋点茶文化、茶百戏技艺的细致呈现,让点茶文化进一步走进当代大众生活。除此之外,宋词佳作、书画作品也作为宝贵的传统文化为当世学者所推崇和鉴赏,并在此基础上指导着当代书画艺术和诗词文学的创新发展。而宋代瓷器技艺、建筑工艺、各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技成果仍广泛应用在当代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高超的科学工艺技术至今仍被称赞。另一方面,宋韵文化精神作为宋韵文化的内在支撑和精髓核心,如今依旧作为国人的精神信仰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存在和延续着。宋韵文化精神主要表现为基于家国情怀的爱国爱民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包容精神、精益求精的创造和上进精神、热爱生活的勤劳乐观精神等。这些精神品质无处不在,广泛而具体地蕴含在每一项宋韵文化成果和每一件精致的宋韵艺术作品中。而在当下,这些精神也以文学作品和物质遗产的形式广泛融入当代教育教学领域和社会生活生产领域各个方面,当代大众所受到的各种精神文化和思想观念教育中,遍布着宋韵精神文化痕迹,而我们也将在潜移默化中继续学习传承和践行含有宋韵文化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

        宋韵文化成果和精神内涵在当代社会的呈现是客观而必然的,但同时当下我们对于宋韵文化的挖掘保护和研究开发在程度和质量上都还远远不够。要更深入充分地传承弘扬宋韵文化,发挥宋韵文化在当代社会文化发展中的独特价值,我们还需要建立起宋韵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现代机制。首先,进一步扩大宋韵文化的当代社会影响力。通过影视作品、网络媒体深入解读和大力宣传宋韵文化,增强社会大众对宋韵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其次,集中各地政府、各大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力量进行针对宋韵文化的专门研究,完善宋韵文化相关理论研究和资源智库建设,为有效保护和发展宋韵文化奠定基础。最后,创新宋韵文化的当代传承和呈现方式。采用“宋韵+网络”“宋韵+旅游”“宋韵+产业”“宋韵+教育”等多元模式进行宋韵文化的创新传播和传承,结合当代大众文化精神需求和社会发展建设需要进行宋韵文化时代价值的挖掘和创新。

        (作者系台州科技职业学院讲师)

      展览活动
      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
       盐城市盐都区新都路12号
       
       陈辉
      墨局——当代七人展济南站
      济南市槐荫区腊山河东路1799号
      乡愁一一范扬中国画作品展
      咸阳市人民东路50号
      见贤思齐:明清肖像画特展
      苏州市高新区长江路399号狮山文化广场
      艺术访谈
      追求艺术的精神——艺术家吕重阳访谈录
      博宝艺术家网:是什么原因或者动力引导您一直坚持绘画不放弃? 吕重阳:当今大多数书画家,尤其是画国画的同道中人——... 详细>>
      >>“我要创作价值两千万元的名砚”——访台山籍中国工艺美术...
      >>留住手艺——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茅子芳、文乾刚访谈录
      >>心系神舟 ——访“神5”邮票设计者之一 王虎鸣
      >>杭间清华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主任杭间访谈
      访谈视频
      中国青铜文化 99
      中国青铜文化 98
      中国青铜文化 97
      中国青铜文化 96
      中国青铜文化 95
      工艺理论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有利于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文章从思维方面的借鉴、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 详细>>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名片的意义及分类
      名片设计制作与名片印刷要点
      唐宋墓室壁画世俗化倾向原因浅析
      平面设计及印刷业务人员常识备忘手册-设计板块
      软件界面设计要素-设计板块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设计板块
      关于设计管理-设计板块
      设计思考------设计师不应忽略的几点问题-设计板块
      什么是设计之美?-设计板块
        联盟站点:>>
      1. 大众文化网
      2. 画画世界
      3. 菏泽新理想学校
      4. 菏泽市书法艺术研究会
      5. 红心伟业
      6. 阿特艺术网
      7. 中国书画家网
      8. 曹州艺术网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2

        工艺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gymsj.com,All right

      外联部: 

      邮编:100069 电话:   
      技术部: 邮编:100052 电话: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9(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80(mb)